组图:中国第一代战斗机飞行员的故事

font print 人气: 25541
【字号】    
   标签: tags: , , , ,

【大纪元2017年03月23日讯】他们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代战斗机飞行员,他们中,有的来自顶尖学府,有的是归国华侨,有的出身名门望族,用今天的眼光来看,他们颜值逆天。在他们做出选择的那一刻,命就不是自己的。他们死的时候,平均年龄23岁。

近期在美国巡回公演,由台湾导演张钊维拍摄的纪录片《冲天》,以1937-1945年中日全面战争为大背景,呈现这群年轻人的爱恋、荣耀与死亡。本文摘自微信公众号“纪录中国频道”,原题为《台湾不卖座,大陆未公映,但你不得不看的中国良心片》。

2015 年发行的电影《冲天》以纪实叙事讲述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空军,作品的初衷是以亲历者的视角还原战争的原貌,并纪念抗战胜利七十周年。

中国历史上第一代战斗机飞行员(公众领域)
中国历史上第一代战斗机飞行员(公众领域)
中国第一代战斗机飞行员(公众领域)
中国历史上第一代战斗机飞行员(公众领域)

这是一部比电影还要好看的纪录片,事实比虚构更有击中人心的力量。穿过80年的岁月,穿过宏大的背景和冷冰冰的数字,通过当年往来的信件,和相关人等的回忆记录。本片把那些壮志凌云、英年早逝的英雄,还原成活生生的、有血有肉、有情有爱的人。

(公众领域)
中国历史上第一批战斗机飞行员(公众领域)

1932年,为了对付可能爆发的中日战争,国民政府在杭州成立了中央航空学校,培育了中国第一代飞行军官。他们的学校门口,立有校训:我们的身体、飞机和炸弹,当与敌人兵舰阵地同归于尽!这不只是一个口号,他们在入学的时候就写下了遗嘱。

中央航校校训(图片:公众领域)
中央航校校训(公众领域)

翱翔在天与地之间,不能挂念过去,不能思索未来。他们只有现在,只有当下。如果有可以称之为计划的东西,那大概就是为国牺牲吧。

(图片:公众领域)
(公众领域)

他们都是非常沉默寡言的孩子,每一个都是这样。在天空面对孤独,回到地上来寻找依恋。

(图片:公众领域)
(公众领域)

我爸爸在天上

高志航任中国空军学校教导队副总队长(图片:公众领域)
高志航任中国空军学校教导队副总队长(公众领域)

高志航,中国空军“四大金刚”(抗日期间全部殉国)之一,后世被中国人、日本人交口传颂的“空军战神”。

从法国、意大利学习归来后,高志航任空军教导队副总队长、第四大队大队长。1935-1936年间,集训驱逐机部队所有飞行员,培养出中国第一批优秀的飞行员。

日本密探对他们的评价是:

中国空军的驾驶技术,意外的优秀,不容小觑,如果漠视中国空军飞行队的战斗力,而与之作战的话,可能是相当危险的。

日军情报资料(图片:公众领域)
日军情报资料(公众领域)

1937年8月14日,笕桥空战中日首次对决,高志航首开纪录击落第一架日机,并带队首创3:0的光辉战绩。

后来这一天被定为空军节。

这位赫赫有名的“空军战神”、空军总教头,有个调皮的习惯——每次教飞行经过自己家,他都会低低飞过。

这是他和女儿之间的小秘密,女儿此时,便会指着天上的飞机说:“我爸爸,在上面”。

“经过我们家他会低飞,呜~上去这样子,我就知道是我爸爸来了。”

1937年11月21日,高志航于周口机场遭遇敌机空袭,中弹殉国,时年30岁。在三个月的战斗中,高志航共击落敌机5架。

这里,有两个感慨:

一是,这样赫赫有名的英雄,战斗时间居然只有这样短短的三个月。在后面的战斗中,我们不停地看到,年轻人的性命前仆后继、以极快的速度消耗着。

二是,只击落5架敌机?(他不是击落敌机最多的,如他的学生刘粹刚的战绩是11架。)而需要科普一下的是,当时中、日空军到底是什么样的飞机?

霍克三双翼飞机与日本九六式单翼战斗机对比(图片:公众领域)
霍克三双翼飞机与日本九六式单翼战斗机对比(公众领域)

抗战之初,我方空军主力战斗机是300架霍克三双翼机,特点是:速度慢、善缠斗。

日军主力战斗机是2000架九六式单翼机,特点是:速度快、专门针对缠斗机。九六式的时速比霍克三快60公里。啥意思?就是我们的飞机“呜~呜~”的慢慢飞行的时候,日军飞机“咻~”的一声就已经飞过去了。

而且当时,我们的空防装备几乎全靠国际援助,量还少,总共不到300架,打下一架少一架。而日本,可用飞机多达2,000架,而且国内还在源源不断的生产。装备不行,敌众我寡。

死亡来时一瞬间 爱情来时也一瞬间

(图片:公众领域)
(公众领域)

刘粹刚,中央航校二期驱逐科学生,他的空中命中率高达九成,被日军对手称为“空中赵子龙”。铁血男儿,居然也是痴心情种。21岁那年他在火车上邂逅一位姑娘,惊为天人,无法自拔。写起情书来,也是一纸痴相:

初遇城站,获睹芳姿,娟秀温雅,令人堪慕。耿耿此心,望断双眸……

(图片:公众领域)
(公众领域)

当时18岁的许希麟女士是大家闺秀,追求者众,自然不会回复刘粹刚的书信。

而刘粹刚很得高志航真传:喜欢她,就开飞机去她家,玩低飞特技!没事开着战斗机去姑娘家转悠,表演各种特技,震得电线抖动,还挥手打招呼。结果吓到了未来丈母娘,主动劝自家姑娘,飞的这样低,好猛好险,又做各种特技给我看,电线震得抖动你就和他通信做朋友吧。

许希麟的父亲虽赞赏这位“空中赵子龙”,但也对女儿的未来产生了担忧。“粹刚这孩子是不错,就是职业太危险了。”许希麟听罢,短短地回答道:“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就这样,刘粹刚得到了许希麟的芳心,许希麟得到了父亲的认可,两人在1936年成婚,结为夫妻。

就像所有的飞行员那样早早地交代身后事,刘粹刚给新婚的妻子,写下这样的信:

假如我要是为国牺牲,杀身成仁的话,那是尽了我的天职。您要时时刻刻用您最聪慧的脑子与理智,不要愚笨,不要因为我而牺牲一切。您应当创造新生命,改造环境。我只希望您在人生的路上,永远记着,遇着我这么一个人。我的麟,我是永远爱你的。

即使早已知道飞行员的事业是如何凶险;即使可以写下: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即使知道今日的兴奋,都是明日悲壮的回忆。

死亡来临时,依然猝不及防。就在两周后,刘粹刚率队北上支援战斗。因天气恶劣又没有无线电通讯,他们未能及时找到机场。刘粹刚发信号弹帮助僚机跳伞,自己坚持迫降,却因视野模糊,不幸撞上高平县的魁星楼,当场死亡,年仅24岁。

(图片:公众领域)
刘粹刚驾驶的飞机不幸撞到魁星楼(公众领域)

 

(图片:公众领域)
(公众领域)

新婚的许希麟女士,听到丈夫殉国的消息,写下:

刚,在你固是求仁得仁,已尽了军人天职。可是我,正日月茫茫,又不知若何度此年华。粹刚,你平时常说,将来年老退休后,决以余力办学。如今你已尽了最后心力。我决定继你遗志,先从基本教育着手,拿你英勇不屈的精神,灌输于未来的青年。

日本记者:中国已非昔日之中国

(图片:公众领域)
(公众领域)

阎海文,航校六期学员,曾在航校史上创下打地靶满分记录。8月17日,阎海文在执行轰炸任务时,被炮弹击中,跳伞误入日军阵地。以随身手枪反击包围他的日军,并高喊“中国无被俘空军”。然后用最后一颗子弹,自杀。年仅21岁。日军感佩他的壮烈,为他立碑,上面写着:“支那勇士之墓”。

日本记者在报导他的事迹时更感叹:“中国已非昔日之中国”。

中日空战“自杀式袭击第一人”

(图片:公众领域)
(公众领域)

沈崇诲,航校三期学员,从清华大学毕业,投笔从戎。8月19日,沈崇诲在攻击日本船舰时,座机受损,无法顺利返航。这时,他又发现了更多敌机目标,于是加踩下油门冲向日本军舰,与敌人同归于尽。年仅25岁。

1937年11月,霍克三损失殆尽。1938年-1941年,中国战斗机为苏联援助的伊十五与伊十六。伊十五还是双翼的缠斗机,只有两支枪。

(图片:公众领域)
(公众领域)
(图片:公众领域)
(公众领域)

1939年,“一群从未见过的新型飞机”出现在中国上空,那是日本研发的,当时“世界上最优秀的”——零式战斗机。航程远,速度快,活动力强,缠斗性能好。零式出现了之后,它一护航,制空权就被它拿去了。

1940年9月13日,零式战斗机出现在重庆璧山上空,国民政府空军第三机械大队7队36架飞机,在璧山上空与66架日机相遇发生激烈空战,这就是震惊中外的“璧山9.13空战”。

经过短暂而惨烈的激战,我机伤损11架,毁13架,人员伤9员,阵亡10员,日本飞机无一损失。

必须无所畏惧 但也无所遁逃

(图片:公众领域)
(公众领域)

航校七期毕业的徐华江也参与了当天的战斗。徐华江在口述录音里,这样回忆:

那次作战当中,可以讲我们很惨败。大概有五分钟,我的滑油就被打到了。滑油喷出来,就模糊了,看不清楚。飞机严重抖动。你想走也没有办法,不想走也没有办法。……被打到发动机严重毁损,才迫降稻田里。……我摸到飞行口袋的时候,有两颗子弹,拿在手里这还是热的。

(图片:公众领域)
(公众领域)

追击他的日本战斗机飞行员三上一禧后来回忆:

我看到中国空军,一直顽强打到空中停机,才坠落下去,真是吃惊。

(图片:公众领域)
(公众领域)

徐华江回忆道:

我们明明知道,日本空军的飞机优于我们,但是我们还要坚决迎上前去。我们中国空军的信条是:誓死报国不生还!

(图片:公众领域)
(公众领域)

这次战斗极大地鼓舞了日军士气,他们以为中国的天空都是太阳旗了。

孤胆英雄

在日本轰炸机长驱直入,编队飞过成都上空时,突然闯入一架中国的伊十五。

日军随军记者拍摄下了这样的画面,并记录到:

我军飞过残云飘飞的成都上空,出现一架不自量力的敌方战斗机,突然向我挑衅。青天白日旗的敌方战斗机,近在咫尺,被我军拍到。这是卢沟桥事变以来,第一个珍贵记录。

这段短兵相接的珍贵画面,彻底说明中国抵抗到底的决心!

装备不行 唯有搏命

 

(图片:公众领域)
(公众领域)

郑少愚,当时第四大队大队长,甚至向队员提出迎头相撞,同归于尽的战法。他说:只要捕捉到机会,我愿意第一个撞敌人的领队机。

1941年,苏联终止对中国的援助,并与日本签订互不侵犯条约。1941年12月7日,日本突袭美国珍珠港,美国立即对日宣战。1942年,中国正式获得美国军事援助。

(图片:公众领域)
(公众领域)

由美国退役飞行员组成的志愿队,“飞虎队”来到中国。有了当时最先进的P-47、P-51战斗机及B-25中程轰炸机,在陈纳德协助训练下的中国空军,脱胎换骨。

(图片:公众领域)
(公众领域)
抗日战争时期 ,美军援助中国的飞虎队(图片:公有领域)
抗日战争时期 ,美军援助中国的飞虎队(公众领域)

运输线的维系与争夺,是战争后期双方攻守的重点。

1943年,日军已经全面封锁中国海岸线,中国唯一的对外道路滇缅公路被切断。援华物资只能通过飞跃喜马拉雅山脉的飞机来运输,这条航线被称为“驼峰航线”。这是二战期间维持最久、规模最大的空中运输。

(图片:公众领域)
(公众领域)

然而这条航线所经过的地形与气候条件恶劣。总共有超过五百架飞机失事。在晴天,飞行员完全可以沿着山谷间铝制飞机残骸的反光来导航。因此这条航线,又有一个金属般冰冷的别名“铝谷”。

孤独的死亡

中央航校第七期,周志开(图片:公众领域)
中央航校第七期飞行员周志开(公众领域)

周志开,中央航校七期,第一个获得“晴天白日勋章”的飞行员。1943年6月,日本轰炸机空袭四川梁山机场,中队长周志开单机冲入日军机群,以一敌八,创造三比零的战果。

这位战斗英雄其实也是一个大孩子,名门之后,家境优渥,他的第一个梦想是做电影明星。

1935年6月,周志开瞒着家人,偷偷报考了杭州笕桥中央航空学校,直至接到录取通知书时才告诉家人。

我们与环境作生命的挣扎时,我们是孤单的、辽远的。在离人群极远的空中,我们的痛苦和喜悦,只有我们孤单的享受。痛苦向我们围攻时,却更残酷得不容许我们去思索,和回忆任何一件往事。

……

等到我们回到机场,和人们谈到一个,几乎失去了生命的经过,是没有人可体验到当时的情形的!因为,生命是这样的东西:已经失去了,没有人能知道它!没有失去,没有人会感到它!

……

我们仍只能静静地,像并没有过什么一样!这不近人情的容忍啊!

——汤卜生 一个飞行员的自述

1943年底,周志开在一次侦查任务中,起飞两小时后与地面失去联络。年仅24岁。半年后,官方才透露了阵亡的消息。

正在欢笑的时候,敌机的来袭,也许在这忽忙间,朋友们就消失了!

……

就好似做了一个噩梦,掉落在千层的崖下,这种实有的噩梦却无法可以醒的,我们的脑中,印有多少的英勇的同伴的影子,而他们,是永眠了!

愧疚的感情

(图片:公众领域)
(公众领域)

张大飞,空军第三大队。“我现在休假,也去喝酒、去跳舞了,我活了二十六岁,这些人生滋味,以前从未尝过。三天前,最后的好友晚上没有回航。我知道下一个就轮到我了。我祷告,我沉思,内心觉得平静。”

“请你原谅我对邦媛的感情,既拿不起也未早日放下。我请地勤的周先生在我死后,把邦媛这些年写的信妥当地寄回给她。这八年来,我写的信是唯一可以寄的家书,她的信是我最大的安慰。”

1945年5月18日,张大飞中弹阵亡,年仅26岁。

长大飞 (图片:公有领域)
张大飞 中央航校第十二期(公有领域)

张大飞的父亲因放走抵抗日军的人士,被日本人在广场上浇油漆烧死。家破人亡的张大飞一个人从辽宁进关,一路颠沛流离之后,被同乡齐邦媛一家收留。

1937年,18岁的张大飞以优异的成绩,考上航校第十二期学生,后来成为第一批赴美受训的中国飞行员。这期间,他一直与齐邦媛通信。对他而言,这一封封信件,是随时可能失去的生命中最深的慰藉。

(图片:公众领域)
(公众领域)

1943年的一个黄昏,齐邦媛得知有人在操场上等自己,走出去一看,竟是张大飞。他对她夸赞道:“怎么一年没见,你就长这么大,这么好看了呢?”她羞红了脸,陪着他走到校外,那里已经有车在等他了。就在快要分别时,他忽然将她拉到怀中拥住,隔着军装和皮带,她听见了他的心跳声……

1945年6月,离抗战胜利仅3个月之遥。齐邦媛收到一封信,信上说,5月18日,张大飞在豫南会战中,殉国于河南信阳上空。她原以为他能活着回来,两人将彼此的手紧紧扣在一起。现在得到的,却只是一封死前绝笔。

3个月后,日本投降,重庆彻夜狂欢。齐邦媛跟哥哥拿着火把去街上庆祝,可是当她走到学校门口时,巨大的悲伤从心底涌起将其淹没。两年前,她就是在这里被他拥入怀中,站在这里看着他离去,而今在千万人狂喜的夜晚,她只能一个人躲在角落里失声痛哭。

老年其邦媛写下自传作品《巨流河》(图片:公众领域)
老年齐邦媛写下自传作品《巨流河》(公众领域)

——汤卜生 一个飞行员的自述

这群二十多岁的大孩子们,比谁都接近死,因此他们不得不比谁都接近上帝。

如果死神前来敲门,他们没有任何躲闪的余地。

纵使有再多的不舍,他们必须下定决心斩断自己的未来,才能让他们所爱的人有未来。

“好多女孩不懂空军的危险,看他身体健康,看他有地位,不晓得他随时会死的。好多女孩不懂嘛,但是你良心晓得,不可以这样。每个人都不敢交(女朋友),这是良心的问题。”

而对更多的飞行员来说,他们怀抱着对爱情的憧憬,却是想爱而不能去爱。

中央航校第八期金英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同学们在一起,每天吃啊住啊,什么都在一起,和自己兄弟,在家里兄弟一样,结果到十二月一号一看,一百四十七个人只剩下三个人。

……

讲不出来,想到几个老大哥,很难过,心里很难过”

他们都有一副可羡慕的好身体,他们受的训练,就是要他们无条件地贡献他们的技术,必要时无条件地贡献出他们的生命。

而万千国人像已忘掉,你死是为了谁?

林徽因(图片:公众领域)
林徽因(公众领域)

1938年,林徽因和梁思成在昆明逃难,循着雨夜的小提琴声,他们遇到了正在受训的八名飞行员——这是中央航校的第七期学员。毕业的时候,梁、林夫妇作为名誉家长”出席毕业典礼并致词。

之后几年,林徽因不断地听到这些飞行员朋友惨烈殉国的消息,收到他们的遗物。

至抗战胜利前一年,他们结识的最后一位飞行学员朋友阵亡,此时相距林徽因的弟弟飞行员林恒殉国已三年。

弟弟,我没有适合时代的语言来哀悼你的死;它是时代向你的要求,简单的,你给了。这冷酷简单的壮烈是时代的诗这沉默的光荣是你。

……

只因你是个孩子,却没有留什么给自己,而万千国人像已忘掉,你死是为了谁!

林徽因三弟林 (图片:公有领域)
林徽因三弟 (公众领域)

1937-1945年八年期间,中国空军击落或击伤日机超过一千两百架,我军损失军机近一千架,牺牲官兵超过四千人。

这部纪录片为抗战胜利七十周年而作,制作周期17个月。

去年年底在台湾上映,除了官方捧场,在年轻人中几乎没有激起水花。导演张钊维,说:“我知道现在台湾社会的氛围,对和大陆有关的历史不那么感兴趣。”而他其实抱着一个更大的希望,希望拍给全体中国人看的,要不太遗憾!

距离1937年已经八十年,他们的死亡依然孤独!

我们仍只能静静的,像并没有过什么一样!这不近人情的容忍啊!

——汤卜生 一个飞行员的自述

丘吉尔对英国皇家空军说的那句名言:“在人类征战的历史中,从来没有这么多人对这么少人,亏欠这么深的恩情。”

而我们,不要忘却了我们的英雄!不要忘了我们优秀到令人扼腕叹惜的年轻人!不要忘了我们亏欠了极深恩情的热血男儿!

他们的心智,如蓝天一样透彻单纯,他们的灵魂,却深沉的令人费解。

风云际会壮士飞,誓死报国不生还。走进生命的幽谷,开创国家的出路。

责任编辑:高静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我今天讲的这个题目,不新鲜。但是,我今天讲的这个题目,对于今天的大多数中国人来说,却包含着太多被“强权”所尘封的历史内容,所制造的虚假概念,和一大批中外历史家们的势利和胆怯。是它们,才造成了历史的误解,更为继续制造政治的误解,提供了方便之门。之所以产生了这样的悲哀情形,原因是,孙中山先生确实与中囯共产党有过关系。这个关系,虽然前后只维持了两年左右的时间,就随着孙先生的逝世而终结;但因 这个关系留下了过于沉重的影响,太多可以被利用的空间,特别是为制造历史谎言和政治谎话,留下了一个很难动摇的历史“源头”。于是,这个关系,就既变得 “光彩眩目”,又变得“迷雾漫天”。
  • (新唐人电视台记者林丹,谢宗延报导) 2004年11月19日至12月4日,大纪元网站连续发表了9篇社论,题为 “九评共产党”。大纪元编辑部在为此发表的《公告》中说:“在前苏联和东欧各国共产党政权倒台十几年后的今天,世界共产主义运动早已被世界所唾弃,中国共产党走入坟墓也只是个时间问题。”
  • 【新唐人电视台休士顿/达拉斯记者站报导】二○○五年八月十五日是中国人民卫国战争胜利暨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纪念日。
  • 国民党副主席郝龙斌近日将前往美国,参加24日全美台湾同乡联谊会,并于会中发表演讲。郝龙斌20日表示,他父亲、前行政院长郝柏村看完他的讲稿内容后,对他提出5点建议,强调台湾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不接受共党统治、两岸和平、台湾人民当家作主、台湾人自由发展经济、台湾人能走遍全世界创业”,郝龙斌看完后感叹,“短短的几十个字,就能看得出来父亲念兹在兹的事情。”
  • 中共要用“枪杆子”,是因为它知道:人民不可能选中它。就算有时选错了选它,最后也会把它选下台的。所以它只能走暴力道路。
  •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郑洪和妻子近日捐款100万元设立“Hung and Jill Cheng奖学金”,奖励该校来自南京和中国大陆的优秀学生。
  • 读完国共内战期间的《蒋介石日记》,人们发现,蒋介石对于国民政府失掉大陆的原因,有着很深刻的反省,日记中没有失败者的绝望和恶言,而是表现出对责任的担当,对人民的深切痛惜,对国家的竭力维护。
  • 蒋介石深知中共不会甘心。《双十协定》签订第二天,他在日记叹“共党不仅无信义,且无人格,诚禽兽之不若也”。但他依然给中共留下改邪归正的机会。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