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濬彦见证乱世 不容青史尽成灰

陈柏年
font print 人气: 17
【字号】    
   标签: tags: ,

历经当兵、被另一军队强行拉兵囚禁后逃亡,杨濬彦如愿入伍国民党战功烜赫的四十军,迎接光荣的抗战胜利,却又亲见神州尽赤的悲剧。为了还原历史,他自费出版抗战史实的著作,为国家民族留下一面可资思索、凭据的明镜。

步入杨濬彦先生的家中,最醒目的一面墙上,挂着国父孙中山、先总统蒋中正的遗照。这样的摆设在今日看来非常突兀,却是多年前台湾各公共场域、中小学教室必置的画面,也是杨濬彦前半生的动乱风云里,坚定带领一代忠党爱国的中国人,历经抗日惊涛骇浪后,安稳定居、打造民主堡垒的精神象征。时值今日,或许历经了纷纷扰扰、政党与民主意见的洗礼,一代中国人追赴伟大理念、赤诚保家卫国的精神价值,才更使人动容。

杨濬彦于民国十五年出生于河南洧川县的苗庄,五岁丧父,自幼受拜神行善,劳苦无怨的母亲影响很深。他描述母亲:“容忍性很强,正直而有气节。”

杨濬彦从小长养一种君子温蔼的骨气,就读私塾四年,成绩数一数二,毛笔字频得老师赞美。家中困难,也从不愿巴攀富家公子,因此中辍无悔。有一回因家贫,受一位富亲戚奚落,回家途中愤而对母亲说:“再也不去那位亲戚家了。”母亲也慷慨地说:“从今以后我再也不去了,咱们家穷,穷要穷得有骨气,不向人家低三下四。”

由于战事逼近,年岁难过,于是杨濬彦只有在十五岁时拜别母亲,出外谋生计。岂知从此再没回到家乡,直到半世纪两岸开放之后。


入伍国民党四十军的杨濬彦。(杨濬彦提供)

半生戎马 一根火柴决定命运

杨濬彦回忆自己戎马半生,说:“我从当兵起就吃公家饭,一九四四年秋冬间入伍。第一次作战几乎粉身碎骨,我在那当监视兵,到中午,看到两架飞机丢炸弹,我赶快爬走,还好有一个沟让我趴下掩护,那个炮弹就炸在我刚才站的地方!我后面二、三个人都被炸死掉。”

初入伍的杨濬彦备受长官赏识,军旅生涯正要崛起,却在那个动乱的时代中,遭共产党新七军在行军落单的情况下,以“捉逃兵”的污名,拳打脚踢下掳去营队当兵。杨濬彦被迫背着重装,在湿漉漉的雨天行军,穿着草鞋在犹如泥汤的道上行走七、八天,结果一到营地,就发高烧并患重痢疾。认份的他本来想到哪当兵都一样,却发生了一件事使他改变主意:

“不想,这时有一件缺乏人性的事发生,使我立誓要逃出新七军这个仇军!”

原来当时的杨濬彦,虚弱到身体不能站立。一天半夜十分口渴,要求副班长给他火柴烧水喝,却遭到怒斥:“半夜三更,哪来的火柴!?”杨濬彦说:“如果真的没有,我也不会怪他们的,可是不到十分钟,擦地一声他们用火柴吸烟,这一下可伤透我的心了!”他恨怒地说:“我死也不做新七军的鬼!”

就这样,他计划要逃出新七军的部队。病了多日的他,就在第二天早上到后院砍了一枝木棍做拐杖,当日半夜走出营队。不多久共军四出搜捕,他惊险躲过,两次求援路上人家,竟都是家乡河南洧川人,受到热情保护。好不容易与哥哥嫂嫂相遇,他们见到杨濬彦瘦弱的样子都哭起来了!他们并且惶然对杨濬彦说,因为治病,把他当兵所领的钱都用罄了。杨濬彦闻言并无惊怪,反而安慰他们说:“治病要紧,钱用完了,病也好了,不要再为这个烦恼不安。”

尔后,杨濬彦只得在面店以伙计维生一段时间,终能如愿入伍国民党战功烜赫的四十军。然而好景不常,他亲见国民党大裁军的错误政策,致使国民党军队众多裁军士兵误信共党宣传,倒入赤流之中。


国军在南运河架设浮桥,准备渡河迎敌。(新纪元资料室)

痛见大陆沦陷 兵败如山倒

中华民国总统蒋介石,艰苦领导全国军民对日抗战八年,终于获得光荣胜利,却在短短四年中葬送神州,憾然退守台湾。关于这段史实,亲临其事的杨濬彦异常感慨:

“为什么心理战斗意志很重要啊?没有战斗意志,不能打那个仗。对日本、对外国人作战那时候是国仇家恨。尤其南京大屠杀,军官们恨之入骨啊,所以对日本作战时士气高得很!再苦也能受得了。但是一到共产党来,成天喊‘中国人不打中国人’,‘国民党贪污、好战’,就这样讲起坏话。所以到了徐蚌会战的时候,败局都已经形成了。”

在杨濬彦的书中,清楚列出共党窃权成功的原因:一为抗日战后,俄共占领东北三省,将大量接收日军的轻重武器与美援俄军的武器(可装备两百万军队),大量支援共党军备并派专人训练,使共党不费吹灰之力即拥有优势军力。兼以美国总统杜鲁门听信共党宣传,断绝对华援助,逼迫国民政府停战、和谈、建立联合政府,大量裁军。

再加上共党宣传与间谍的渗透,使国民党军心溃散,兵败如山倒。杨濬彦痛心诉说当时撤军政策的失误,素以党国为家的士兵,以领取微薄遣散费被解职了,顿失所依,反而大量被共军吸收:“他们想抗战胜利了,领三个月粮饷路费,一个月才几个钱?没有作战任务就马上拆掉一个师,就这样失业了,怎么回家?士兵都放声大哭,那哭声很悲哀。就这样。这个四十师的兵都跑光了,没有几个到第六路十三军。”“共产党他们不裁军,喊出‘此处不养爷,自有养爷处’的口号,所以很多士兵都投靠到他那里去了。到最后,国民党没有兵可以打仗。一个将军、团长,师长,那都要经验的啊!这些营长、团长、师长、参谋长这些人,是容易训练吗?可是一下子就被裁去两百多万的军队。”

就这样,国民党节节败退。后来,杨濬彦在对共党作战中腿受伤,再次不幸沦入共党之手,但他置生死于度外,喝斥随行同伴不应变节、当面嘲讽共党贪兵掠夺钱财的卑劣行为;而当他在台湾担任人称“肥缺”的公职时,亦能清高自守,从不索取当时视为惯例的回扣与不义之财,可谓体现了文人少见的风范。

时代动乱下的命运际会

在杨濬彦的自传书籍《我的故事》中,特别对他年轻时,几段有情无缘的女子描述,使人对于战乱中的命运弄人感触良多。

当他在十五、十六岁时,在学堂随同一位善良忠厚、温文儒雅的私塾老师学习。与同在就读的私塾先生之女,有着一种淡淡的情愫。彼女容貌清丽,个性温婉。据他所知,对方也曾托人说亲,但是因为自己家中贫困,被母亲一口回绝,成为他心中的憾事。后来杨濬彦离开故乡,多年后两岸开放探亲,他听说受人敬重的私塾老师竟被共产党活活折磨死,彼女亦下落不明。

当其十九岁时,驻兵湖南信阳,因哥哥住附近漯河,约一星期搭火车前往探看一次。堂嫂的妹妹是一位难得佳人,数面之后颇有好感,便向哥嫂提亲,嫂嫂却拖延未答。

当时,他驻扎的信阳当地,有一位药店女儿也属意于他,央人提亲。只是他心里想着那位妹妹,总没有肯定回讯。后来他趁年假到漯河,想要再央哥嫂许诺,终无下文,信阳火车却因战事不通,使他在漯河被勾留了十几日。当他回到信阳,惊见全营空空如也,原来部队已开拔到广西。药房女儿的说媒人痛斥他远行多日,如今无法驻扎当地,没有认识机缘,与药房女儿的姻缘也告吹。杨濬彦当日上午,就上火车追随部队到广西,哥哥嫂嫂却从漯河寄信到信阳,许诺他与其妹的婚事。这件事他懵然未觉,直到两岸隔绝五十年后开放探亲,嫂嫂才透露此事。

或许那个年代的人就是这样漂离如孤蓬。他后来释然地说,还好当时未接获此消息,否则一旦他来台湾,心里惦念着那位有缘无份的女子,或许就要孤独终老一生。就这样,杨濬彦来到台湾后方落地生根,建立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

自学苦读 著书还原历史

来到台湾后,杨濬彦凭借刻苦求学的精神,打下了厚实的学问根基:“我从民国三十三年买字典认字,自己看《三国演义》、《三国志》、《东周列国志》,后来在八一后方医院念书,我就找最难的古书、讲军事、公文程式的书来读。”

如此自学,于一九六五年通过当时优惠贫家子弟的高等检定考试后,服公职至退休。而他秉持正气与牺牲救国之大义,公余之暇,密切注意共党间谍行动,研究多年,于民国六十七年自费出版《巨镜》一书,一度风靡,曾获国军文艺金像奖,被誉为“可抵上两百万军队”的作品。


杨濬彦著作《巨镜》是揭露共产党画皮的明镜,曾获国军文艺金像奖,被誉为“可抵上两百万军队”的作品。(摄影/陈柏年)

他说,自费出版《巨镜》一书是为了“救人救世、救国家、救民族”。他很明白的指出,在共产党统治下,不是为奴,便是死亡。“我原来没有钱,在国税局工作,还是小工、临时工。当时我书写成了,找出版社,都不愿意出版。后来我跟自己讲,人家烧香拜佛是为了一家一户求平安,我这是为全中国、从政府到每个老百姓安危都有很大关系!把这些纪录保存下来。你看大陆灾难有多少?共产党统治时期死了八千万人!所以我就自己出版。”

这本书的确是真知灼见,可以引发世人对共产党真正面目的省思。如第二章:打着红旗反红旗,作者明白指出,这一句共产党用来攻击敌人的口号,实际正是其自起家到文革,一贯不变的阴谋诡计。如共党总伪装成“爱国份子”、“抗日份子”、“民主份子”、“自由主义份子”……,潜藏在政府、学校、军队、新闻机构之中,大行统战之实,使众人误认他的本质,进而做了帮凶。这不是“举着自家的牌子反自家”的手法吗?

二零零五年抗日胜利六十周年时,杨濬彦将整理自珍贵绝版的旧籍战史与史料,自费出版了三本揭开抗战迷雾的巨著:《中国陆军作战各大战役实录》、《太平洋美日海空大战录咏》、《美亚报告序文暨毛共骗术下术语史料选录》。然而他寄送到台湾各单位,市面上却罕有人知。杨濬彦珍惜的翻阅这些书籍对《新纪元》说:

“这个我都下过功夫,像这本《美亚报告序文暨毛共骗术下术语史料选录》,抗战这些过程,这个抗日将领的人名,现在有几个人知道?我是有心,搜集了几十年,才有这样完整的纪录。后来民主开放,很多资料都被销毁了。”

他翻阅着《中国陆军作战各大战役实录》说:“像这些不容易得到的,都是在讲中国抗战史的历史资料,我是在哪看到,就马上买下来。这是完整资料、日本人将领在中国哪里战死,这里都有。”

杨濬彦说:“我不是为了赚钱。如果愿意出钱就寄钱,不买的话我就送了。”他在中央各机关、台湾各大专院校、各县市政府、各县市议会、台北市各区公所、台北县各乡镇公所、台中市、高雄市各乡公所……,都这样发函赠送,信中标明价格,意者可汇款买书,否则就赠阅收入馆藏,当然是收者多,汇者少:“这三本书我就这样送,大陆上我寄了两次,大陆我寄到各省政府,还有清华、北大两个学校。现在我没有剩下的了。”

宿愿完成 无愧的笑容

两岸开放之后,杨濬彦先生虽出入大陆探访,但是对于共产党的认识非常清晰。这是因为深刻交手与认识所致:“我一九四四年当兵,隔年胜利,日本军还没有走,我就跟共产党打仗,腿受伤。大陆上现在还讲毛泽东领导共产党抗战胜利,现在教授不相信,老百姓还是不知道。后来来到台湾,我们外交上需要日本人,需要跟他拉关系,经济上落后又需要赚取他们的外销,所以政府几乎不讲抗战的事情了,除了《八百壮士》几部电影,那日本又统治台湾几十年,都不提抗战。而大陆却说是毛泽东领导的。”

杨濬彦义正辞严地说:“我就是为了中华民族这样的大灾大难、不幸牺牲的抗日英雄,要为他们伸张;为他们留纪录,我不惜花了多少时间:影印、修正战役的纪录,从开战到胜利全部的过程……。如果你看我这本《中国陆军作战各大战役实录》,你就会对于抗战全部的过程,有很清楚的了解。我不是有钱人,但是我不惜花这笔钱,因为这是大事情。”

访谈最后,杨濬彦站在国父与蒋公的照片前,让记者拍照。他欣然说:“我一辈子很对得起两位。我对得起国父;对得起老总统。”当八旬老人缓缓说出这些话时,是那样真诚而又令人不敢逼视。而他的确是用自己的生命去印证了这些话语。◇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中央社香港31日法新电)率先把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消息公诸于世的资深英国战地记者,在70年后,仍为她的成就感到非常自豪。
  • 时下在民运圈和所谓的独立知识份子群中正流行一种说法:只反专制不反中共。有人更明确指出:他们从来不反中共,甚至还说真正希望中国走向民主的人不会想着推翻共产党。他们指责反共的人不是真正的民运人士,更有甚者还给坚决反共的民主斗士扣上野心家的高帽子,污蔑他们“为反共而反共”。这一说法严重地混淆了视听,对中国目前风起云涌的维权抗暴民主运动有极为不利的影响。因此,我觉得很有必要值此中共大肆鼓吹所谓建国六十周年成就的时刻,理清反中共与反专制,反共与民主的关系,使民众清晰地认识到,反对中共人人有责,现阶段反对中共就是反对专制,就是最大的爱国。
  • (中央社记者黄贞贞伦敦5日专电)负责国内反情报及国家安全的英国军情五处成立100年,秘辛在新书首次曝光;详述二战期间英国情报单位成功利用德国双面谍,冷战时期苏联间谍充斥英国,连国会议员也被收买。
  • 〔自由时报记者凌美雪/台北报导〕近年来国际间盛行“艺术品追讨”行动,文明古国如埃及、中国等,因战乱而有文物被盗被掠夺的事件,不胜枚举,甚至二战期间遭纳粹强夺转卖的艺术品,如今原拥有家族的后代,也纷纷以打官司的管道,向欧美各大博物馆要回原本的家族收藏。但是因追讨手段恶劣而遭国际一致唾弃的,非中国莫属。
  • 这一期的《壹周刊》做了一个“我的反共经验”专辑,访问了一些人,有普通市民,有包括“卡神”杨蕙如、高雄“拒绝招待中国人”的餐厅老板刘明松,以及台湾共产党主席王老养等知名人士;我也被采访。
  • 蒙哥马利认为,固守英国海岸决不能击败轴心国,只有把军队训;练到能在外国的土地上以攻势行动击败敌人,盟国才能最后取胜。
  • 从许多方面看,“猛虎”演习都是蒙哥马利在英国本土训练部队的顶点,也可被称之为第二次世界大战转折点的彩排。20年后,蒙哥马利在演习讲评稿的档案本上,用笔补注说:“至今在加拿大仍为人所乐道。”
  • 演习的第二天,陆军部打电话给蒙哥马利,要他立即返回伦敦,去接替亚历山大任第1集团军司令,并在艾森豪威尔的领导下着手制定将在1942年11月进行的代号为“火炬”的北非登陆计划。
  • 一件有着洞的破衣,一架破损的相机,一支不能写字的钢笔,还有一封没来得及寄出的家信。这就是爱德华留给他的兄弟切斯特.坡洛斯基(Chester Polasky)的所有遗物了。
  • 神与我们并肩作战,高智晟,维权
    人类战争史上,法西斯集团发动战争大多以抢掠为目的,但中(共)国政府发动对人民的战争其阶段是有些异势。战争大多是在野蛮抢劫完成后,受害公民企图依法维权时打响。“太石村血腥暴力事件”“汕尾杀人事件”及山东省(当局)发动针对盲人陈光诚的战争其规律无不如是。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