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中藥養生:如何補才健康(3)

蕭聖揚

人氣: 107
【字號】    
   標籤: tags:

四、因人而異的進補

日常生活中,人們雖然沒有明顯的生病,卻經常需要服用一些補益之品(如健康食品),所以補養保健身體,已成為人們不可缺少的需要。沒有生病的人為什麼要補?如何補法才是最有效果,這是許多人都關心的問題。

無病者之所以要進補,這是因為補益保健是無病預防,減少疾病發生的需要。人體生病是邪氣侵入與正氣相搏,也就是致病因素與人體抗病能力之間的搏鬥,使人體陰陽失去平衡的結果。

而需要防止邪氣侵犯或是使侵入的邪氣很快的消退,關鍵在於人體正氣是否強盛?如果正氣強盛則病邪不能侵犯,正氣充實則邪氣必敗。

這就是中醫常說的「正氣內存,邪不可幹」、「邪之所湊,其氣必虛」。因此,要保護正氣、扶助正氣,服用補益之品來補益身體,就是最好的途徑和方法之一。

補益保健是保持旺盛的精力,使工作更有成效、事業更有成就的需要。人體強壯、精力充沛,工作起來就不容易疲勞,效率必然增高,成果就大。

要精力充沛,必須使人體各組織器官經常保持正常,也就是要體內的氣血陰陽充實而又平衡,不斷補充各組織器官的消耗,而這就離不開正確的補益。

補益保健是使生活更有樂趣的需要。人們在一天緊張工作之餘,還要進行各種活動。有的人喜歡觀看體育比賽,以分享運動員勝利的喜悅;有的人喜歡逛公園或郊遊爬山,以飽覽大好的風光;有的人喜歡進行頻繁的社交活動,以促進工作、娛樂生活。要進行這些有益的活動,如果沒有健康的身體和旺盛的精力,就會力不從心。

另外,人們為了事業和進步,必須在業餘苦讀鑽研,而精力不足,就很難辦到了;教育子女,更是件重大事情,如果做父母的下班回來,身疲力乏,沒有精神,就談不上有什麼耐心教育子女。總之,身體健康,精力充沛,生活才能多姿多彩,充滿情趣,故適當補益必不可少。

那麼沒有生病的人應如何補益才是最有成效的呢?關鍵在於因人而異的調補。

人的一生,要經歷兒童到青年、壯年、老年的不同發育和生理變化階段。在其各個階段中,人體內臟六腑的氣血陰陽都有不同的補益之品。

另外,各年齡階段人的生活習慣和學習、工作的情況也各不相同,而造成對身體的不同影響,因此因人施補時,也應該同時注意予以配合選擇。

(一)不同年齡者的補益

◆小兒的補益

生長發育迅速是兒童時期不同於成人時期最根本的生理特點。由於兒童在生長發育過程中,從體格、智力以至臟腑功能,均不斷地向完美、成熟方面發展,其對各種營養物質的數量相對來說也較多,對營養物質的質量要求也比較高。

中醫學認為「脾胃為後天之本」,脾胃功能健旺,營養才能充足,身體必然健康,發育才能正常。

然而,小兒常「脾胃不足」尚未健全發展,因此飲食往往多不知節制,以致損傷脾胃而虛,或宿食停滯。因此,小兒的補益,應選擇健脾胃、助消化之品。

同時,中醫學還認為「腎為先天之本」,人的生長、發育與腎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小兒「腎氣未充」,牙齒、骨骼、智力尚在發育之中,故應適當補益腎氣,以促進生長發育。

◆青壯年人的補益

一般來說,青壯年時期生機旺盛、精力充沛,不需專門補益。但是現代一些青年人,由於經驗較少,缺乏衛生保養知識;不注意勞逸結合;不注意三餐定時;電腦入迷,以致晚睡晚起,或熬夜工作,日夜加班,造成體虛病生、未老先衰,這些禍根,更應根據具體情況採用適當的補益保健。

青年學生日夜讀書鑽研,精神高度緊張,往往休息睡眠不足,造成心脾或心腎不足而出現多夢、健忘、食慾不振等症,此時可服食一些健脾益氣,養心安神之類的補益之品。

有的青年人由於缺乏衛生常識,犯手淫毛病,以致腎精受損,而出現頭暈、健忘、腰膝酸軟等表現,到結婚才知道有陽痿、早洩的問題,這種情況先要嚴戒手淫,再服補腎養心之品。

有的青壯年人,不注意休息,過度疲勞,而耗傷氣血,則應補益氣血以調養身體。

◆老年人的補益

中醫學認為,老年人的生理變化是腎氣漸衰、肝腎陰精不足所引起。而腎藏精主骨,齒為骨之餘,若齒搖掉牙、腰痠膝軟無力,就是老化現象;腎其華在髮,上開竅於耳,下開竅於二陰,若髮落髮稀、耳聾耳鳴、頻尿夜尿、便秘出現,就是衰老的現象;肝臟藏血主筋,開竅於目,若面白而黃、筋骨關節酸軟無力、視力模糊,就是老化生理功能衰退的表現。

肝腎不足,還可累及它臟,容易患動脈硬化、冠狀動脈硬化性心臟病、高血壓、糖尿病等。根據老年人的這種生理特點,補益應以選擇補肝腎之品為主。

老年人一生操勞,氣血耗傷而不足,常表現有皮膚乾燥萎縮、皺紋突起、頭暈眼花、容易感冒、容易疲勞、下肢無力、腰酸背痛等,一經外感則諸病叢生,故老年人也應注意補益氣血。

同時,老年人脾胃虛弱,消化功能較差,因此選擇藥膳、藥粥、藥酒、藥茶類的補益之品,較之使用單純的藥物補益,對老年人則尤為適宜。

正如宋‧陳直在《奉親養老書》書中所指出的那樣「緣老人之性,皆厭於藥而喜於食,以食治療,尤勝於用藥,更何況是老人之疾,慎於吐利,尤宜用食以治之」。@(待續)

摘編自 《草本健康99(中藥養生第一課)》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提供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