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高材生回應虎媽式嚴格教育

曉成

人氣 26
標籤:

【大紀元2011年02月21日訊】最近美國耶魯法學院教授「虎媽」蔡美兒的嚴苛育兒方法引起各國民眾的爭論,連德國的各大媒體都紛紛做長篇報導。讀著網上的文章,我不禁回憶起我在中國和德國的大學生涯,感觸頗多。雖然學校教育和父母教育不盡相同,但也同樣有兩條路可以選擇,一條是虎媽的嚴苛教育,練習練習再練習,另外一條是給孩子一定的自由,讓他有選擇的權利。

十幾年前,我於(大陸)清華大學建築系畢業後來到德國留學。頭兩年很風光。我在國內只上過70多節德語課,所以剛到德國是幾乎不會說也聽不懂。但在一星期強化德語班中我進步神速,以至於老師主動提出我可單獨留下來直接進入大學學習,同時自學德語。而其他學生必須專門上一年德語班,考試通過才可正式上課。在一邊上課一邊自學的情況下,我一年後以滿分通過德語考試,令所有德語老師驚嘆。再過一年,我以二分的成績通過建築法考試,而很多德國學生都沒通過。我不禁得意:我們中國學生都是大考小考「烤」熟了的,你們德國學生還嫩著哪!

開放式教育讓人積極參與

但以後的日子逐漸走出了我想像的軌道。隨著德語的進步,我也開始選修討論課(Seminar),看到德國學生積極發言,我卻比較沉默,我明白這不是語言的問題,在清華大學,如果老師提問,我們也沒人搶著回答啊。而且德國學生言之有物,他們確實思考很多東西,我們哪裏有時間啊?中學時所有人課業繁重,大學時清華的課業不僅繁重,而且競爭激烈沒有時間,另外我們的課程表上從來就沒有過討論課!

中式嚴教導致漠然傲世

德國大學建築系一個學期只做一個設計,而在中國是兩個。德國大學生週末可以休息、聚會、郊遊、聯絡感情。而我們在中國時的週末時間是「法定」畫圖時間,老師在週五下午留作業讓我們星期一上午交設計草稿,那不是明擺著讓我們週末幹活嗎?

德國上大學期間我沒有聽說有人因為學習壓力大而跳樓或精神不正常,如果壓力大,盡可以少選幾門課,調整一下身心。而清華建築系幾乎每一年都有一個學生精神出問題,比我高一年級的是一個身材高大、非常純樸的山東女生。比我低一年級的一個男孩子也因為精神問題休學一年,最後改大專。我們年級是一個小個子男生,在他休學之前,一次下課時我不經意看到了坐在我後面的他,我永遠也忘不了那個眼神,疲憊而毫無生命的活力,他才20出頭。之後不久這個少言寡語的男生休學了,據說因為精神要出問題。一年後他調整過來,回來和低一年級的學生一起上課。也許因為發現的早,沒有造成更壞的後果。

畢業前夕,一個同班同學向我講起,一次他差點就從那十幾層的教學樓樓頂跳下去。現在回想起來,我會覺得脊背發涼,但是當時我居然沒有甚麼太大的感覺,可能是比較麻木了,我在清華的那幾年,幾乎每年都有學生跳樓的消息傳來,出於種種原因吧,學業壓力大、人與人之間冷漠等等。五年後終於畢業時,我們慨歎說:「能從清華這個鬼地方正常出去的人,還怕甚麼啊?」

熱情才能激發出創造力

在這種嚴格的、選擇自由很少的教育體系下、在高強度密集學習下「製造」出來的「人才」雖然學習起來高效率,卻有一個致命的弱點:缺乏熱情。不是所有的,而是總體印象是這樣。

我的一位課業非常出色的清華同窗曾對我說:在她畢業後去美國讀博士時,她就不想再做建築這一行了。而我的一位同室好友畢業後去美國就是為了換讀自己的理想專業。我也在以後改行,當我到了德國兩年後,建築這個我學習了七年的專業於我就像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我一咬牙一跺腳,轉身走入一個全新的領域,結果發現路越走越寬。

為甚麼沒有熱情了呢?其中一個原因是原本的興趣所在並沒有在上中學的時候被發現。中國中學生課業繁重,沒有很多課餘時間去瞭解社會,學校裡也沒有引導學生接觸社會的課程,在這種情況下,如何能知道自己的興趣到底在哪個職業,應該報哪個專業呢?等到考上大學,在那種沒有轉系自由的教育體系裡,即使知道了自己的夢想專業就在臨樓,也只能望樓興歎。

另外一個原因是,大量機械的訓練,把一個人的新奇、激情、好探索的心都慢慢磨沒了。即使一個剛開始時充滿熱情的人,也架不住隔三差五地熬通宵,第二天綠著臉去上課,或者為了高分而常年不看電影、不去舞會。當這些不舒服的記憶越來越多的時候,他的技術也越來越嫻熟,而那種只能被美好事物激發的熱情也越來越減弱。

而在德國,中學生學習負擔比中國孩子少很多,課餘時間多,實踐課多,大學時有轉系的可能,也有自由決定學習時間長短的權力,沒有過重的壓力,也自然容易保持那一份純粹的熱情。當然我的很多清華校友也一直在做建築,也熱愛本行,但那些真正能夠走到大學畢業這一步的德國建築系學生,絕大部份還都保留著對這個專業的熱情,這是中國畢業生無法比的。

很多中國人都說中外教育體系各有利弊,這話當然對。中國教育的優勢可以訓練出非常熟練的「畫圖工人」,而西方教育的優勢可以產生以純粹的心態熱愛建築的大師。那你說你希望中國未來的重要建築怎麼造出來?找個外國大師設計,中國建築師們給他當打工的「畫圖工人」,然後讓它以某某外國大師的傑作佇立在中華大地上?這個利弊關係不是很明顯嗎?

相關新聞
耶魯學者蔡美兒:寬容造就了超強帝國
耶魯教授「悍母」論 華人社區熱議教育
《虎媽戰歌》勁爆 華裔教授引中美媽咪論戰
華裔媽媽魔鬼育兒經 抗議信件如雪片湧入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