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典故:勢均力敵

正見神傳文化編輯小組
font print 人氣: 60
【字號】    
   標籤: tags:

「勢均力敵」這個詞語,一般用來指稱雙方勢力與情勢相當。以前在有南氏這個國家,有兩個臣子極受君王寵信,雙方權勢相當,為了勝過對方,兩人於是各自結黨營私,明爭暗鬥,最後終於導致國家分裂。後來「勢均力敵」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雙方力量情勢相當,不分上下。

「勢均力敵」一語,有時亦作「力均勢敵」,如《尹文子》逸文:「兩智不能相救,兩貴不能相臨,兩辯不能相屈,力均勢敵故也。」便是描述雙方力量相當,所以在智、貴、辯三方面都無法分出高下。

--摘編自正見網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趙王說∶「如果聽從你的意見割地,你能保證明年秦軍不再來進攻嗎?」樓緩告訴趙王自己不敢保證。
  • 心機,則是指心思的作用,就好像機關一樣精巧。
  • 古代的君子,對於使用過的東西,都要回報它的貢獻。
  • 在這種情形下,孔子自然不願意為一個名不正、言不順的君主效力。
  • 賈誼見到人民紛紛棄農從商,擔心將來造成糧食不足的問題。
  • 章帝賞識他的才能,將一堆亂絲交付給方儲整理。
  • 兄弟間關係和睦,感情融洽,彼此相處就會寬容;而兄弟間關係不和,就會相互殘害。
  • 作者形容身居高位總是會受到有心人士的覬覦。
  • 有一種植物從中國的《詩經》產生的年代以來,就和一家的主婦發生了關聯,從而衍生出一些代稱母親的名詞。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名詞也是代指母親的,是什麼呢?
  • 在中國古代,「畫麟閣」或「入麟閣」代表著作為臣子的卓著功勳或最高榮耀。李白詩云「功成畫麟閣」,杜甫抒懷「志在麒麟閣」。這一典故因何而來?這要從漢宣帝甘露三年說起。那年,漢宣帝因匈奴歸降,回憶起輔佐有功之臣,於是命人在未央宮麒麟閣繪製了十一名功臣的圖像。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