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而好禮、見義必為的傳統富人

雲逸
font print 人氣: 4
【字號】    
   標籤: tags:

清人汪道鼎述說:華亭縣韓漱山,富而好禮,見義必為,鄉里都稱他是大善人。相傳他家族致富的緣由,有一段足以諷人勸世的故事。

韓漱山先世貧寒,父親韓翁在秀野橋西開店賣成衣,雖然與顯赫行業比起來是微末技藝,卻好善唯恐不及。某年將近除夕,天降大雨雪。子夜時分,韓翁工作完畢準備就寢,忽然聽見門環震動聲,好像有人倚在上面,又聽見門外有嘆息聲。

韓翁秉燭開門察看,見一人持包倚門而坐。詢問得知是上海某商行伙計,從乍浦收帳回來已是深夜,搭船投宿都來不及了,只好露宿屋簷下等天亮。韓翁吃驚的說:「客人既然收帳回來,一定行囊不空,怎可露宿?就算太平無事,怎受得了嚴寒!陋室雖然破小,尚可以遮風避雨。」

韓翁於是請客人進屋,見客人衣履盡濕,就取出自己過年新衣為客人換上。韓翁又為客人擺上酒菜招待,對客人說:「這是我白天準備用來招待客人伙計的,請貴客聊以禦寒,切莫嫌棄禮數不周。」

當時客人飢寒交迫,正是飢腸轆轆,不料得到韓翁的款待留宿,而且禮意殷殷,客人非常感激,謝不絕口。客人吃完了,韓翁為客人搭床鋪被,客人安頓好了自己才安睡。

天亮後,風雪更大,無法開船。韓翁又留客人等雪停再走,為客人準備好酒好菜沒有厭煩的神色。當天晚上客人對韓翁說:「感謝您的高義,我無以為報。聽說華亭縣的米價很便宜,運到上海去賣可以獲利豐厚。我收帳回來,手頭餘銀很多,借三百兩給您做生意如何?」韓翁正色力辭,客人點頭不語。

第二天風停了,韓翁為客人雇船,親自送客人登船。船解纜開船後,客人對韓翁說:「昨天我所說的三百兩,在床底下,您回去收好。明年元宵節的時候,我在我的商行恭候。」韓翁錯愕,想取來還給客人,而船已經揚帆而去。

韓翁不得已,回來一看,果然有銀子在客人床下。韓翁姑且收好,到了新年正月就將銀子全部買米運往上海。

韓翁問訊找到某商行,恰逢之前客人從裏面出來。客人見到韓翁撫掌大笑,說:「您真是有信用的人!」韓翁告訴他買米若干已經運到上海。客人於是與韓翁一起進商行見行主,告訴他說:「這就是我去年遇到的華亭縣韓先生,如今他運米到了!」行主致謝說:「敝人的伙計攜重金露宿,若不是足下高誼,幾乎遭遇不測。如今您又如期而至,見利不取。您真是當今的古人啊!」韓翁辭謝不敢當。

行主下令打開正廳,請韓翁進入,盛宴款待,如同招待上賓。吃完飯後行主叫之前客人陪韓翁遊玩,回來時行李都已經取來,行主留韓翁住下。第二天早上,韓翁把買米帳交給之前客人,叮囑他取米上岸,自己要回華亭縣。客人笑道:「米事已有處置,您小住數日,不要急著回鄉。」客人天天陪韓翁遊玩,倒也不寂寞。

幾天後,行主又設宴款待,請韓翁上坐,對韓翁說:「您運來的米已經賣盡,獲利甚豐。如今我更多借給您銀子, 請您不辭勞苦幫我販運,所得利潤分您一半。」隨即將一錠巨銀擺在韓翁面前,說:「這是您所應分得的利潤。」韓翁推辭了一番才接受,對行主說:「既然承蒙行主委任,謹當效力。但是鄙人有點請求,不知行主能答應嗎?」行主說:「洗耳恭聽。」

韓翁說:「我聽說為善必昌,我想從我所得利潤中分一部分出來周恤貧乏,遇到有好事做,也盡力而為。但是韓某出身貧寒,銀子出自於行主,必須行主允許後我才敢施行。」行主許諾,立刻提出兩千兩銀子交給韓翁。韓翁從此更加致力行善,而他所販運的貨物,也總是獲利豐厚。

韓家從此經商成為巨富。人們於是傳說韓翁在秀南橋買新宅時,連家具一起買下,偶然在一帳桌中發現藏寶的線索,於是在梅樹下挖出了金銀。無論如何,韓翁從此更加積德行善,韓漱山繼承家業後也恪守家訓,致力慈善。韓漱山兒子韓洛卿已經中舉,其餘子孫大多讀書有儒名,韓家福報正享之不盡。

坐花主人汪道鼎說:「我遊歷松江時,聽說韓翁事蹟甚詳。韓翁不甚讀書,然而行誼頗高,言必由衷,事無作假。他的好善樂施,都完全出於至誠,沒有絲毫勉強,真有視他人飢溺如同自己飢溺的氣象。所以韓翁雖然出身低微,卻突然巨富。人們只見韓家致富容易,卻不知韓家為甚麼致富並非偶然。」

(根據清代.汪道鼎《坐花志果果報錄》)

--轉載自明慧網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陸玉珍家中有兩個婢女,有一天,準備吃午飯時,婢女來喜端著湯送進來,結果一不小心將碗摔到地上,熱湯撒在陸玉珍的手上、衣服上,來喜害怕受到責罵而哭了起來....
  • 許容,是清朝浙江人,文章很出名,為人寬厚謙虛,有一次考試,許容的一個朋友盜用他的一篇文章,結果考了第一....
  • 兩漢末年紛爭四起之際,漢光武帝劉秀,順天意應民聲,平息群雄,以柔術治國,統一分崩離析的中華民族,開創「光武中興」的盛世。
  • 中華文明是以水治為開端的。從原始先民虔誠的海河崇拜、奇異的神話傳說,到先秦諸子以水喻道的洞見,以及外師造化,終得心源的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無一不浸透著流水的神韻和大道的空靈。
  • 古今中外的無數先賢、學者對「水」的體悟,都和老子的理論大體一致。如古希臘哲學家泰勒斯的「水生萬物,萬物復歸於水」,據說泰勒斯曾向埃及人學習觀察洪水,很有心得。
  • 楊萬里,南宋傑出的詩人。他自幼讀書勤奮,博學廣聞。他為官清正廉潔,人們稱讚他「清得門如水,貧惟帶有金」,這正是他清貧一生的真實寫照。
  • 當天夜晚,他夢到縣城隍到省城南門,撤走隨從,只留下一位穿青衣的人駕駛馬車,並告訴農夫說:「你暫且跟我去參加會議!」於是,農夫便跟隨他,來到一個省府縣城隍都在的地方。
  • 在中國悠久的文明歷史中,「和」一向是中華民族推崇的傳統道德,是涵蓋自然、社會、內心等層面與各領域的基本原則,以及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本質規定,是傳統文化的精華和一種高尚的民族精神。
  • 君子是人們所追求的一種理想人格的化身。孔子在《論語》一書中多次提出「君子」,並對其道德內涵進行多方面、多角度的闡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