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小小壞習慣也會釀成心臟疾病

人氣: 12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011年08月16日訊】(大紀元記者陳却業編譯報導)據Health.com網站報導,超過三分之一的美國成人罹患心血管疾病,而造成心血管疾病的原因可能就是日常生活中不以為意的不良習慣,例如不愛用牙線潔牙、不吃蔬菜、愛吃零食、壓抑情緒等,所以只要在日常生活中修正這些壞習慣,就是照顧心臟最有效的方法。心血管疾病專家建議民眾避開14個有害心臟的壞習慣,可讓你的生活大為改觀,心臟更健康。

長期忽視抑鬱的情緒
紐約大學高德柏格博士指出,壓力會提高血壓、心跳速度和壓力賀爾蒙皮質醇,對心臟造成不良影響。不善於處理情緒的人,越隱藏壓力,越容易得心臟病。研究證明,大笑、向人傾訴和擁有穩固的婚姻關係、社交網絡,有助對抗心臟疾病。而且經常與家人、朋友及社會保持聯繫的人更長壽、更健康。

不注重健康
在美國心血管疾病比癌症奪走更多生命。對於一向不重視健康的人,紐約長老會醫院莫斯卡博士建議應立即檢查膽固醇、血壓、血糖和三酸甘油脂,及早防範心臟病、中風和糖尿病。就算24歲時血壓正常,55歲時也有90%的機率出現高血壓。若感到呼吸急促或胸悶,應馬上就醫,越快治療越不會對心臟肌肉造成永久傷害。

忽視打鼾
打鼾可能是嚴重疾病「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的症狀,即睡眠時呼吸中斷,引起血壓飆高,增加心臟病發作的風險,1,800多萬美國成人患有此症。超重或肥胖者是高危險群,但苗條者也有風險。經常打鼾並且睡醒時仍感疲累,應詢問醫生。

看電視
研究顯示,成年人每天坐著看電視或電腦螢幕超過2小時,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機率是看電視少於2小時者的兩倍。紐約大學朗格尼醫學中心雷諾茲博士認為,長坐不動會使血脂、血糖升高,間歇性運動是不起作用的,所以要定時起來走動。


美國72%的男性和64%的女性超重或肥胖,超重是心臟病的主要風險因素之一。(Photos.com)

暴飲暴食
美國72%的男性和64%的女性超重或肥胖,超重是心臟病的主要風險因素之一。飲食避免特大號餐點,以水取代含糖飲料。雷諾茲和赫斯曼博士建議,減少攝食高熱量碳水化合物如精製麵食和麵包,特別注意標示「低脂肪」的食品往往熱量很高。

不使用牙線
歐斯特菲爾德醫生指出,牙齦疾病和心臟病之間有很強的相關性。不用牙線潔牙,細菌孳生的牙菌斑愈來愈多,產生牙齦疾病。細菌可能引起體內發炎,發炎則會導致動脈硬化。治療牙齦疾病可改善血管功能。

過度運動或不運動
平常不運動,到假日才瘋狂鍛鍊體能的「週末戰士」,可能適得其反。朗格尼醫學中心赫斯曼博士指出,很多40-60歲的人操之過急地鍛鍊體能,卻傷害到身體,最後不得不停止運動。明智的鍛鍊方式是緩慢而穩定,規律運動並持之以恆。

飲酒過量
縱使少量飲酒可能對心臟有益,但是多數人都飲酒過量,增加高血壓,高血脂和心臟衰竭的風險。而且酒中多餘的熱量導致體重增加、高血壓,甚至心律不整。男性每天不超過兩杯,女性不超過一杯(一杯是指12盎司啤酒或4盎司葡萄酒)。

抽菸或吸二手菸
抽菸會造成血液凝塊,阻擋血液流向心臟,並使斑塊(plaque)堆積在動脈。高德柏格博士解釋戒菸的實效,戒菸成功者於一年後,患心臟病的機率減半。抽菸也會危害週遭的人,每年約4.6萬非吸菸者因吸入二手菸而死於心臟病。


飲食中肉類和肉類製品最好不超過10%。食用牛肉應選擇瘦肉,並限制份量。(Photos.com)

攝食紅肉
紅肉含大量飽和脂肪。加工肉品如培根和熱狗會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和大腸癌風險。歐斯特菲爾德醫生建議,飲食中肉類和肉類製品最好不超過10%。食用牛肉應選擇瘦肉,並限制份量。飲食要均衡,一個月可吃幾次牛排,切勿三餐都吃。

停藥或忘記服藥
吃藥很痛苦,也可能有副作用,所以當病人感覺不到病痛時,就容易忘記吃藥。歐斯特菲爾德醫生表示,高血壓是無聲殺手,不易被察覺,即使感覺很好,也不能停用高血壓藥。

不吃蔬果
植物膳食最有益心臟健康,多吃蔬果並將垃圾食物減到最低量。美國聯邦政府公佈的飲食指南建議,每餐應有一半的蔬果。研究發現,每天吃五份以上蔬果,比每天吃不到三份蔬果的人,罹患心臟病和中風的機率降低20%。

愛吃高鹽份零食
三分之一的美國成人有高血壓,減少鹽份攝取可降低血壓。仔細看清垃圾食品的鈉含量,烹調時以香料植物代替鹽。高德柏格博士建議,每天的鈉攝取量應低於2,300毫克。有高血壓或超過50歲的人,應限制在1,500毫克以下。

偏好高熱量無營養價值的食物 (empty calories)
高糖、高脂和高油食物熱量高,且缺乏身體所需的營養素,若大量攝食將增加肥胖和糖尿病風險。而新鮮香料植物、黑豆、鮭魚、鮪魚、初搾橄欖油、核桃、杏仁果、毛豆、豆腐、蕃薯、柳橙、甜菜、紅蘿蔔、大麥、燕麥粥、低脂乳品、亞麻籽、櫻桃、藍莓等才是有益心臟的食物。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