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荷綠水~風輕送香歷代中國名家畫荷

吳嫻雅
font print 人氣: 331
【字號】    
   標籤: tags:

荷花乃青蓮居士,凌波仙子,其形嬌柔,香悠遠,葉如蓋,古來文人雅士,多愛荷花之品性,喜其形色。歷代文人墨客不僅作詩吟詠,藝術家們也常以之為題材,為後人留下了難以計數的詩詞歌賦、水墨丹青。元末王冕、徐渭和石濤,以及近代的齊白石、張大千和張杰等,都是有名的畫荷高手。

蓮又稱荷,與「和」諧音,喻吉祥之意。民間吉祥畫,「和合二仙」,便是一人手中持荷,一人捧盒,以示和合。還以蓮花和魚圖像,剪紙成圖張貼,謂之「連年有餘」,表示富足有餘。此外,還有很多工藝品也都用蓮的圖案裝飾而成。在佛教裡,蓮更有神聖意義,不但佛經裡以它代表理想和完美人格,許多佛陀菩薩也都坐在蓮花座上,或腳踩蓮花。著名的民間故事「八仙過海」,何仙姑她的高超法術也是藉著手中的一支蓮花來施展。

縱觀古今畫家創作的荷畫,由於時代背景、畫風技法及畫家個人思想感情和意趣的區別,其作品各有不同的藝術感染力。唐朝張彥遠《歷代名畫記》載,南北朝梁元帝(553-555)《芙蓉醮鼎圖》,可能是最初的畫荷之作。五代、北宋時期的著名花鳥畫家黃筌、徐熙、趙昌等都有不少畫荷作品,可惜早已湮沒。現存最早的荷花繪畫,要推南宋畫院畫家所繪的《出水芙蓉》團扇圖;畫面生動細膩的刻畫了荷花清新脫俗的優雅氣質,技法上,繼承了北宋畫院寫實的傳統。這幅荷花幾乎塞滿了畫面,在翠葉襯托下,整個畫面結構簡樸大方。花朵集中刻畫,自然舒展,顯得格外明麗、嫻靜。

還有宋馬興祖《疏荷沙鳥圖》;元張中《枯荷鸂鷘》;明代陳洪綬所畫《墨荷圖》、明末畫家張子政《芙蓉鴛鴦圖》;清吳應貞《紅蓮圖》、石濤《山水花卉冊》等;以不同的藝術手法,從不同的審美角度描繪蓮花冰清玉潔、天然淡泊的氣息。元末明初的王冕,他把荷花的神態描摹得唯妙唯肖,如同鮮活的一般。徐渭,則以大刀闊斧般的水墨寫意花卉另闢新路。

清朝初期的花鳥畫家朱耷(八大山人)、以畫荷出名的唐熒、王素,清中葉揚州八怪中的李鮮、黃慎、羅聘等人,以及趙之謙、吳俊卿等,都留下了不少荷花繪畫精品。近代畫家中如齊白石、張大千、李苦禪、潘天壽,均有荷花題材的畫作。清初,石濤畫荷有一特色,即以淡墨畫完花瓣後,復用重墨鉤染瓣尖,使荷花看來更為生動且富精神;另外鉤寫花蕊水草的手法,也極清雅俊秀。齊白石的畫,在繼承我國傳統繪畫技法的基礎上,通過對生活的觀察、體驗、融匯、提煉,形成自己特有的藝術風格。他的繪畫題材廣泛,從人物、山水到花鳥、蟲魚、走獸,幾乎無所不畫。他愛荷花,各個時期都創作有荷花的畫。

張大千以善畫荷花著稱,他認為「中國畫」重在筆墨,而畫荷是用筆墨的基本功。他不但愛畫荷,也愛種荷。與荷花朝夕相處,以其敏銳的觀察力和高度的概括力,捕捉荷花的特徵和瞬間的動態,然後以自己的審美感和藝術情趣加以提煉,使之寓意深刻,生機勃勃!

他早、中時期以臨古仿古居多。從清朝上溯隋唐,逐一研究古人的作品,從臨摹到仿作,他歷經探索,自創潑墨潑彩法。這是在繼承唐代王洽的潑墨畫法的基礎,揉入西畫的色光關係,發展出來的一種山水畫筆墨技法,解決歷來的畫家,因為受到技法的限制,沒有辦法畫雨中的荷花侷限。在這張作品上,大千先生畫了粉紅色的荷花,與青綠重彩搭配,一方面呈現豔麗的效果,另外一方面又感清涼。所以在色彩上能夠達到這樣的高度和成就,是非常難,而其變化則始終能保持中國畫的傳統特色。


張大千 《雨荷》(大紀元資料照)

張大千畫荷有許多獨特之處。他認為畫荷主要在於畫荷葉及荷梗。畫荷葉喜用濕筆,畫荷梗則用渴筆焦墨。他還說:「畫荷,最易也最難。易者,入手易;難者,得神韻。」張大千在一生中所畫的荷花作品成千上萬筆下荷花均是落落大方,雅俗共賞,嬌豔而不俗,沉著而不浮,生動而不匠。


張大千《紫蓮花》(大紀元資料照)

當代喜歡荷花者更是為數眾多,畫家在傳統筆墨中,融匯了現代繪畫的一些表現手法。新一代的畫家,除了磨練砥礪所傳承的技法之外,尚需借用現代的審美意識及情趣。畫家簡美育以荷花為題材,歷經三年時間才創作完成。其中葉子染了45層,45層很薄,薄中有厚的感覺,厚中有薄的感覺,一直層層疊疊,金粉染了二十層才能達到這樣,加起來有六十幾層。這使的畫作有一種很寧靜的力量,在豐富之外,又呈現到幾乎是絕對的一種安靜。美育說「芙蕖圖」所要表現的是:「荷花的清香、荷花盛開的光采和透過它圓滿的美,所表現出來對大自然的崇敬;呈現出高潔、希望、喜悅、向善、光明的一面。」


簡美育《芙蕖圖》荷花清香,盛開的光采和它圓滿的美,呈現出高潔、喜悅、光明。(大紀元資料照)

孔子所說的「素以為限兮」在用色上從樸素中呈現華麗;簡美育追求的不是形象的美,而是用素雅呈現出自己的真實感和風格。簡美育成功的透過既精微又宏觀的畫作來證明,中國傳統工筆畫也可以有超越極限的創作空間。一洗工筆畫無法有大格局的刻板印象,畫作既精緻繁複,而又有磅礡氣勢,有著悠遠意境。


亭亭淨植,出淤泥而不染。「芙蕖圖」局部(大紀元資料照)

1924年出生於上海市的張杰,畫荷近三十年,其姿色千變萬化,百畫不厭。他愛荷、畫荷,時時看荷、念荷,他見到荷的一生,就像自己的生命一樣。荷從泥中來,復從泥中去,春生、夏長、秋逝、冬零,年復一年、代復一代,這是大自然最具象的生命寫照,無論是嫰荷、含苞,抑或蓮花初放、盛開,從蓮實纍纍到殘枝破葉,張杰認為無一不可入畫,荷的一生都是優美的、完整的,張張盡是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在他的心眼裡,真是「花葉有情、物我泯然」,這也是靈性與物性渾然合一的境界!歷代中國畫家畫荷多用水墨,張杰則好用色彩,他畫荷不加粉飾,愛用「原色」表現其「真」,張杰筆下的荷花嬌豔欲滴,彷彿香蓮清馨撲鼻,他畫的不是畫稿,不是標本,似站立荷風中搖曳,花花相映、香浮素楮的一番情景。@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詩情畫意﹕繪畫: 荷塘清趣 圖
  • 荷花仙子
  • 以畫荷聞名的國畫大師張杰,2月28日晚上七點半,在台北國際會議中心觀賞美國神韻藝術團演出。張杰認為每一個節目都不錯,服裝設計很新穎,色彩也搭配的很好。
  • 白河「蓮之鄉」正值蓮花盛開之際,美不勝收。一項「發現小小張大千」蓮花寫生活動,16日在白河鎮蓮花公園,由當地工藝家林文嶽帶領大竹國小小朋友,現場集體創作,在36尺長畫布面上潑墨畫荷,激發美學創意,張力十足。
  • (大紀元記者白亞士台灣台北報導)為人虛懷若谷,作品如出塵般的高潔清淨,畫壇上以畫荷馳名的文霽老師,雖已年逾八旬,具豐沛旺盛的創作力,七十年如一日,精勤的繪畫歷程,。
  • 文徵明以「白描法」鉤出娉婷玉立的蓮花,用極婉約勻稱的細線來鈎勒。為了顯現花瓣的精氣有神,畫瓣尖,下筆時先以書法中的「頓筆」為之,再提筆上來,一上來就見真章了。我們看到文徵明的花瓣線條是那麼細緻溫和,好像隨手不經意地就畫出來似的,柔中帶剛,剛中有柔。顯得韻味無窮。
  • 南梁 張僧繇《雪山紅樹圖》(台北故宮博物院提供)
    光凸凸的山,除了輪廓線以外,不添加任何線條也就是沒畫皴法。 這幅畫怎麼和常見的中國山水畫迥然不同呢?
  • 來自比利時的法蘭德斯風格畫家安東尼‧范‧戴克(Anthony van Dyck,西元1599年–1641年)是一名臻求完美的肖像畫家。他最著名的作品是替英國國王查理一世所繪的肖像畫,優雅地呈現了查理一世和他的宮廷樣貌。范‧戴克也是一位色彩大師,他善於運用色彩和大膽的筆觸來表達光線、物體的移動和布料質地。這項特長也讓他得以在作品中描繪出高度精準卻仍具有繪畫特點的蕾絲質地。蕾絲這種非常精緻又複雜的布料是16至17世紀時富有的藝術贊助人流行配戴的服飾配件。
  • 華麗誇張的定型角色(stock characters)、簡單的情節、即興對白和戶外表演,是即興喜劇(Commedia dell’Arte,又譯藝術喜劇)的核心特徵。其幽默劇情常圍繞著年輕戀人的種種考驗。演員們不受台詞限制,可以根據觀眾的反應調整表演。這些喜劇常含有對時政的諷喻和接地氣的幽默,可以巧妙避開查禁。這種意大利民間戲劇形式也成了18世紀洛可可(Rococo)藝術運動的理想題材。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