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高僧介紹:慈航法師

鄭重
font print 人氣: 347
【字號】    
   標籤: tags: , , ,

奉勸一切徒眾,時時反省為要;
每日動念行為,檢點功過多少。
只要自覺心安,東西南北都好;
如有一人未度,切莫自己逃了。
法性本來空寂,因果絲毫不爽;
自作還是自受,誰也替你不了。
空花水月道場,處處時時建好;
望爾廣結佛緣,自度度他宜早。

這是台灣近代第一尊肉身菩薩——慈航法師的遺囑之一。慈航法師同時也是台灣光復後,第一位從海外來台,並率先興辦僧伽教育的高僧。

慈航法師生於清光緒廿一年(紀元一八九五年),祖籍福建建寧縣。俗姓艾,名繼榮( 父炳元公,為當朝國子監,母謝氏,系出名門),自幼生長於書香家庭。法師六歲入私塾,學堂恰與一僧院毗鄰而居,得以朝聞晨鐘、夕聽暮鼓。課暇,每喜往寺院,聽講佛經故事,心中佛種因得澆潤,而萌芽滋長。惜好景不常,法師十一歲時,慈母撒手人寰,初嚐生離死別之慟。十三歲時,復因家道中落,遂輟學至縣城學裁縫,以分擔家計。十七歲時,父親過世,法師再度遭喪親之慟;悲痛之餘,體悟人生無常之憾,唯有究明佛理,方有獲得永恆安樂的希望。法師心志既定,隨即於鄰縣泰寧峨眉峰,禮自忠和尚為師,落髮為僧,法名慈航,時年十八歲(民國元年);繼而於該年秋,遠赴江西九江能仁寺,受具足戒,並順道參訪安徽九華山。九華山今古不絕的肉身菩薩,深深震撼了慈航法師的心坎,可能也因此機緣,埋下法師日後肉身成道的弘願。

慈航法師於受戒後,即行腳參方,拜謁名山聖地,親炙高僧大德。前後近廿年之參學,法師遍禮九華山、天台山、普陀山諸道場,參禪於揚州高曼寺,聽教於諦閒法師,學淨於度厄法師,請益於太虛法師,受法於圓瑛法師。並曾在民國十三年至十五年( 紀元一九二四至一九二六年)在南京正覺寺閉關三年閱藏,待通達教理後,才矢志講經弘法。民國十八年(記元一九二九年),法師卅五歲,出任安慶迎江寺方丈,傾全付心力,推廣僧伽教育與民眾教育,為太虛大師(紀元一八八九至一九四七年)所嘉許。

法師卅六歲,經香港至仰光弘法;四十一歲,自仰光束裝返國,風塵僕僕於內地弘化,大力宣揚「文化、教育、慈善是佛教的三個救命圈」的理念;所到之處,萬人景從。民國廿九年(紀元一九四0年),法師四十六歲,參加太虛大師所發起的「中國佛教國際訪問團」,聯絡佛教徒情誼。任務圓滿達成後,法師因信眾之極力挽留,乃隨緣留止南洋,宏法七年。民國三十三年至三十五年(紀元一九四四至一九四六年),師在新加坡靈峰,進行第二次閉關。

民國卅七年(紀元一九四八年),慈航法師應台灣中壢圓光寺妙果老和尚禮聘,自新加坡來台,主辦台灣佛學院。當時正值神州易主,許多大陸青年僧侶,輾轉流徙,來台投靠慈航法師。為安頓眾學僧之生活,慈航法師熱心奔走籌措,不料因此遭受政府「 另眼相看”的對待,蓋因當時國民黨政府搬遷來台,正大力肅清在台的共產黨員。慈航法師收留多位大陸僧侶,自然被列入調查對象,並無故被有關單位拘禁了十八天。出人意表的,法師雖蒙不白之冤,身陷拘留所內,卻仍念念不忘出家人弘法利生的本務,於拘留所內,對當時同病相憐的受害人,講授佛法,廣施甘露法水,平息了彼等心頭的積鬱與怨懟。

日後,有學僧請教慈航法師:「如何才能做一名光風霽月、胸懷坦蕩的和尚?」法師笑著答道:「做個老實和尚!」怎樣才算是「一個老實的和尚」呢?慈航法師在《要怎樣做一個今後中國佛教的僧青年》文中,有很具體的說明——「老實和尚」的四個條件:一、先要立志。二、以行填願。三、自利利人。四、福慧雙修。法師並強調:「 最要緊的是,心地要慈悲、思想要純正、志願要堅固。」果真能依此埋頭苦幹廿年,待福慧具足,機緣成熟,自可一鳴驚人,利益無量眾生。

自拘留所無罪釋放後,慈航法師應邀住錫汐止「靜修院」講經,法緣更趨殊勝,求法者多如過江之鯽,時為紀元一九四九年。翌年,得當時總統府顧問趙恆惕居士等之大力護持,組織「慈航護法會」,籌款興建「彌勒內院」,以供法師安養弘化之用。

紀元一九五二年九月,慈航法師於「彌勒內院」進行第三次的閉關,以期完成預定的著作。孰料一年多後,法師突然預立遺囑,令信眾惶惑不已!紀元一九五四年五月六日,慈航法師圓寂於「法華關房」內,世壽六十歲。爾後,徒眾含悲遵師遺囑所載— —「遺體不用棺木,不用火化,用缸跏趺盤坐於後山,三年後開缸。如散壞則照樣不動,藏於土;如全身,裝金入塔院」辦理後事。紀元一九五九年五月十九日清晨五時,慈航法師的弟子,舉行開缸典禮,台灣近代第一尊肉身菩薩,於焉出土,繼續其「 空手而來,空手而去;來來去去,永不休」的度生志業!

(文據《高僧行誼》) @*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大師幼具夙慧,聰慧不群,「非雅正之書不觀,非聖哲之風不習。」他八歲時,父親陳惠坐於幾側口授《孝經》;當父親講到「曾子避席」時,大師突然整襟而起,恭敬地侍立於席側。
  • 梁武帝時(紀元五O二至五四九年)達摩東來,中國始有傳佛心印的禪宗上乘禪法。從初祖達摩到六祖惠能(唐太宗貞觀十二年至睿宗太極元年,紀元六三八至七一三年)均一脈單傳,爾後因各家接引弟子之手法有異,遂衍生出五家七宗之流派。
  • 布袋和尚具備多種「特異功能」,不只能準確預知天氣晴雨乾濕的變化,更曾隻身躺臥在雪堆中,卻不見片雪沾其身,見者無不嘖嘖稱奇!
  • 明本禪師雖身為臨濟宗門下高足,然亦傳承宋代以來南方佛教的思潮,以禪僧而兼修淨土,並大力弘揚念佛法門。師主張「禪是淨土之禪,淨是禪之淨土」。
  • 憨山大師,俗姓蔡,安徽全椒人;父名蔡彥高,母姓洪氏。洪氏平素虔奉觀音大士,先於夢中見大士攜一童子入門,洪氏「接而抱之,遂有娠」,爾後產下的男嬰,即未來肉身成道的憨山大師。
  • 紫柏大師誕生前一年,母親曾於夢中得一異人授蒂葉的大仙桃一顆;夢醒後,父母俱聞桃香滿室,母氏更因而懷孕。
  • 這首《警世偈》的作者,便是被尊為「永明再來」、也是中國淨土宗第十一祖的省庵法師。他婆心懇切化導世人「 回頭是岸,一心念佛」的悲懷,隱然可見!
  • 師強調:「修淨業者,能具此十種信心,其樂土之生,如操左券而取故物。夫何難之有?」師懇切心語,與聞者莫不霍然猛省,思步後塵。
  • 八指頭陀天性純篤,為十足性情中人,無論對人、對物、對山、對水,率皆出自真心,發乎至情。
  • 金山活佛一向不喜人家探詢他的出身、家世,他認為:「這些都是世俗淺見,佛法中是不計這些的;不問年老年少,但問有道無道!」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