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典故:負隅頑抗

鄭介文整理
font print 人氣: 687
【字號】    
   標籤: tags:

【釋義】用來比喻依仗某種勢力或有利地勢,進行頑強抵抗。

【近義;反義】垂死掙扎 負險固守;束手就擒 束手待斃

這個成語,出自《孟子.盡心下》。戰國時,有一年齊國發生饑荒,餓死了不少人。孟子的學生陳臻對孟子說:「老師能不能到齊國去勸說齊王,請他開倉賑災呢?」孟子歎了口氣說:「唉!我何嚐不想為齊國的百姓們著想呢?但齊王是不會聽從我的勸告的。」

接著孟子講了一個故事:「春秋時,晉國有個打虎的能手,名叫馮父。他打死的老虎很多。後來,他忽然表示決心,要做一個不殺生的善士。許多年以後,山裡出現了一隻猛虎,傷害了不少行人。一天,幾個年輕獵手碰上了那只猛虎,猛虎負隅頑抗,樣子十分嚇人,幾個青年獵手被嚇住了。

此時,恰巧馮父駕車路過,他忘記了自己不再打虎的誓言,將猛虎打死。在場的獵手對馮父十分感激。可是當時一些讀書人聽到這個消息,卻譏諷馮父說話不算數。
孟子最後說:「而我曾經說過不再過問齊國的事,如果再去勸說齊王,那不是會像馮父一樣,被別人嘲諷言而無信嗎?」@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莊辛看到楚襄王有悔過之心,便給他講了個故事
  • 劉安聞訊大驚,忙問八仙:該怎麼辦?八仙笑著對他說:「這是上天要召王爺去了。」
  • 紀元前663年,山戎國聯合孤竹國攻打燕國。燕國派人向齊國求救,齊桓公答應了燕國的求援,自己親自率軍出戰。
  • 「一傅眾咻」這個典故出自《孟子•滕文公下•第六章》。「傅」是教導的意思;「咻」是喧鬧、吵擾之意。與這個典故相關的故事如下。
  • 【原文】山門疏:關着門,儘是自家屋裡,何須冷言冷語,暗地敲人?
  • 又過了五天,桓公身體疼痛難忍,就派人去找扁鵲,但扁鵲已經逃到秦國去了。蔡桓公也就病死了。良醫治病,當疾病在皮膚時就及時醫治,這是因為剛顯露苗頭就要及時處理。事情的禍福也有開端,所以聖人總是儘可能及早地予以處理。
  • 失去大將龍且,項王十分害怕,於是派人前去規勸韓信,希望他能反叛漢王劉邦,投靠自己。韓信辭謝說…後來,文中的「言聽計用」演變為「言聽計從」這句成語,用來形容非常被人信任。
  • 別人為官一任,平安一方,而他卻是「唯恐不亂,亂可生財。」
  • 謝安40多歲時,家族裡不少當官的人死去,或被朝廷貶為平民,謝安對自己家族的不祥命運,感到不安。
  • 劉邦大敗,逃到下邑,悶悶不樂,心情非常沉重。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