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上帝粒子獲諾獎 台灣有貢獻

人氣 31

【大紀元10月8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曾依璇布魯塞爾8日專電)台灣早在13年前就參與尋找「上帝粒子」跨國計畫,長期投入的台灣物理學者說,能與各國頂尖科學家一起工作經驗難得,各自做出小小貢獻,證實上帝粒子,收穫一言難盡。

英國物理學家希格斯(Peter Higgs)及比利時學者恩勒特(Francois Englert)因正確預言「上帝粒子」(God Particle)存在的成就,獲頒今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尋找「上帝粒子」的跨國計畫共有42國、182個學校及研究機構參與,自1994年啟動,台灣團隊也早自1999年、2000年左右就加入瑞士日內瓦的歐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大強子對撞機」計畫,包括中央研究院、台灣大學物理系及中央大學物理系,分屬不同實驗項目,合計約50人參與。

專長高能物理實驗的中央大學物理系副教授郭家銘參與「上帝粒子」計畫已有10年時間,他於得獎名單公布後接受中央社記者電話專訪,壓抑不住聲音裡的興奮。

目前正在台灣授課的他,透過網路觀看宣布物理獎得獎者的記者會直播。當記者詢問,人不在日內瓦與各國同事一起分享喜悅,是否感到有點寂寞?郭家銘回答,「離加速器比較遠,對」。

他說,一個50年前做出預測的理論,可以在50年後透過實驗證實,是一件非常神奇的事,他很開心希格斯及恩勒特獲獎。

郭家銘回想自己參與計畫10年來,自己和學生在這麼大型的國際實驗中與各國頂尖研究人員一起工作,處於既競爭又合作的關係,收穫難以細數;另外,台灣能藉此在國際科學研究上占有一席之地,也很重要。

參與計畫也長達7年時間的台大物理系副教授陳凱風,目前正在CERN工作。他說,現場有記者會,但沒有其他慶祝活動;團隊都很高興,不過開心一陣後也立刻埋首工作,很有科學家本色。

陳凱風表示,台灣主要貢獻在於截取數據,並負責一個偵測器,是發現希格斯粒子的管道之一。計畫啟動20年來,各國翹楚聚在一起往同一目標努力,每個人的貢獻都很小,但累積起來才能找到上帝粒子。

但他也認為,理論原就預期有上帝粒子,真的找到也只是合乎預期,而科學家期待的是「超乎預期」,接下來的工作,除了要了解上帝粒子的特性,還要倍增加速器能量,尋找其他粒子。

相關新聞
上帝粒子現蹤跡? 謎底即將揭曉
科學家瞥見上帝粒子 媲美發現DNA
科學家:上帝粒子無關上帝
質子束對撞創紀錄 盼解粒子謎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