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只貪金 目中無人

作者:齊整升
font print 人氣: 72
【字號】    
   標籤: tags:

心只貪金 目中無人

從前,齊國有個人,非常想得到金子。

他早也想,晚也想,吃飯想,睡覺想,想得簡直有點像發了瘋,可就是看不到哪兒有金子。

有天早上,他穿好衣服,戴好帽子,到集市上去。一路上他東瞅西望,看路上有沒有金子。偶爾看到一塊黃的石子,他便趴下來,在那瞅上半天,覺得還是石頭,只得走開再找。

走著走著,忽然有一堆閃閃發光的東西,吸引住了他。他一看,啊呀,真是一堆金子!

他的心一下抖了起來,立即跑上前,三下兩下,把金子抓了起來,然後撒腿就跑。

緝捕的官吏把他抓住,問:「人家人都在那兒,你怎麼拿人家的金子跑呢?」原來,這堆金子是別人賣的,賣金的人被他這突如其來的動作一時搞蒙了,等回過神來,金子已被他抓走。

這個抓別人金子的人也在這時才發現金子是有賣主的。他對緝捕的官吏說:「我抓金子的時候,沒有看到人,真的是只看見金子啊!」

緝捕官歎道:「我明白了:世上為甚麼貪官都膽大妄為?因為他們見到金銀錢財時,一心都在錢上,真的『目中無人』所致。因為『心無二用』呀!」

「求道之本」 不可迷亂

楊朱的鄰居家,丟了一隻羊。

鄰居家邀集了所有親屬,還把楊朱家的小童兒也邀了去,一起尋找羊。

一隻羊,怎麼會要這麼多人去尋找呢?楊朱感到很奇怪。鄰居家的人說:「岔路太多,誰知這羊跑到哪條岔路上呢?」

過了一段時間,尋羊的人回來了,大家都空著手,沒有人找到羊。

楊朱問:「去了那麼多人,怎麼會讓一隻羊就這樣跑了呢?」

鄰居家的人說:「岔路之中,又有岔路,大家不知沿哪條岔路去找,所以只好回來了。」

楊朱聽後,陷入了沉思,好幾天都不說一句話。

楊朱的弟子看老師成天鬱悶不樂的樣子,感到不解:「不就是丟了一隻羊嗎?何況它還是鄰人的呢!」

楊朱的弟子中,有個名叫心都子的人,終於沉不住氣了,便向老師問個究竟。這才知道,原來楊朱是由「歧路亡羊」這件事,聯想並思考治學的歷程:由羊的迷失,是因岔路太多所致。感悟到治學亦是如此:學術的根本只是一個,而其末流,往往千差萬別。許多學者,往往因方術的紛雜和歧異,而喪失了根本。治學之人,怎麼樣才能歸同返一、反本歸真?怎麼樣才能把握住「道」的根本?這當是眾多的求道者所應當時刻留心、不可迷亂、切勿旁騖的啊!

宋元君清醒了

宋國有個跑江湖的藝人,以自己的技藝去求見宋元君。宋元君召見了他,並讓他表演。

藝人把比自己身體還高一倍的兩根木棍,綁在小腿上,表演踩高蹺。他一會走,一會跑,一會跳,手中還輪番拋接著七隻利劍,有五隻常在空中。宋元君看了十分驚奇,高興之下,便賞賜給這個藝人許多金銀、布帛。

事後,宋元君有些後悔,越想越覺得自己太不該給藝人那麼多的獎賞:藝人那個技藝,於國於民,派不上甚麼用場——「無益於世」啊!

不久,又有一位江湖藝人,要晉見宋元君,他的技藝比上一個藝人還要高,鑽刀籠,穿火圈,身輕如燕。聽說上一個藝人受了那麼多賞賜,心想憑自己的技藝,肯定會得的更多。

宋元君聽說又有藝人求見,知道是自己對上一個藝人的賞賜所致,便勃然大怒,下令叫手下人把這藝人抓起來,關進牢房,打算把他殺掉。

一個多月後,宋元君的怒氣消了一些,將這個藝人予以無罪釋放。這個藝人不但沒有得到獎賞,反倒白白坐了一個多月的大牢。不過好歹性命還是保住了。

這個藝人歎惜的說:「時也?命也?運也?吾不知之。」
宋元君卻清醒過來,堅定地說:「世上的知識、技能很多。其他人等,各隨其便。那些藝人想怎麼玩,就怎麼玩。我只提倡利國惠民,以此為要務。」(均據《淵鑒內涵》)@*

責任編輯:梁馨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不論是窮困還是富裕,勤學都是走進成功的途徑......
  • 張儉與孔融的哥哥孔褒是舊友。張儉逃亡,去投奔孔褒。孔褒不在家,孔融留張儉住下來。後來,此事敗露了,張儉脫身逃走,孔褒、孔融,都被官府抓起來,投入大牢。
  • 漢朝有個人,名叫薛包,生性十分孝順。他父親娶了個後妻,對薛包十分暴烈,時常將他趕出家門。薛包也無怨恨,便在附近找了個地方住下來,但一早一晚仍像以前一樣去給父母問候請安,十分恭謹有禮。
  • 晉朝有兩兄弟,名叫彥霄、彥雲,父母死後,兄弟倆在同一個鍋裡吃飯,足足有十二年,手足情深。
  • 唐朝的崔沔是個生性友孝的人。母親雙目失明,他便不脫衣服地侍奉了三十年。每逢天氣好,或者有好風景可以欣賞的時候,他都會扶著母親出來,擺些小酒菜,邀約親朋,大家言笑宴宴,共享良辰美景,而做這一切,不過都是想讓母親感受喜悅快樂,好讓她忘了自己的愁苦罷了。
  • 隋朝時,劉君良家裏四代同住,人人和睦相處,就是一斗米、一尺布都歸公,沒有一個人會在私下裡藏一點點的。
  • 唯獨錢若水,在那千鈞一髮的時刻,他不顧一切,挺身而出,堅持「先推驗有狀」,然後才能行法。終於救了三條人命,使這冤案沒有造成。
  • 張書在益州當知州時,有個和尚來歷不明。巡查的官員把他捉住,報告給張詠。張詠仔細審視了這個和尚之後,就在他的度牒上批道:「審查這個殺人賊。」
  • 當初,盧多遜當宰相時,他的兒子從一開始出來擔任官職就被授與水部員外郎的官職。
  • 馮異為人謙讓,不誇耀自己的功勞和才能。路上遇見各將領,就趕車讓開道。一進一退都有規矩,隊伍整齊。軍隊每當駐紮下來,諸將都坐在那裏,談論自己的功勞。只有馮異,獨自退避在大樹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