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錯即改的慈善君主

作者:嚴謹
font print 人氣: 18
【字號】    
   標籤: tags:

宋代著名的史學專家洪邁,他所著的《容齋隨筆》為後世史學家們所重視。他在《容齋隨筆》中,記載了下面一件實事:

五代十國之際,小國林立,互相攻戰,天下大亂,各國的王都是武人出身,殘忍好殺,草菅人命,不得人心,所以立國都不長久。但其中後唐的第二個皇帝唐明宗李宣,卻與眾不同。他富有仁心,並且有錯即改,立棄前非。

例如,他當上皇帝的第二年,即天成三年(928年),京師(當時定都洛陽)巡檢軍使渾公兒(人名),向他口頭奏說:「外面有百姓二人,用竹竿當武器練習戰鬥武功,圖謀不軌。」

後唐的唐明宗李宣聽後,下令將這兩個百姓逮捕起來,交給石敬瑭處理(石敬瑭當時為明宗的女婿),石敬瑭不問青紅皂白,就將這二人給殺掉了。

到了第二天,樞密使安重誨上奏說:「昨天逮捕的兩人,實際上是在一起玩耍的兩個幼童,並不是甚麼練習戰鬥的百姓。」

唐明宗聽後大驚,知道自己冤枉了人。於是下詔向全國檢討自己濫用刑罰的過錯,並且減少自己十天的食品,以向冤魂謝罪。石敬瑭不細心審理,也被罰了一個月的俸祿。渾公兒誣告陷害,被削官,杖打脊背後,流放到登州(今山東逢萊)。明宗賜給兩小兒的家人各五十匹絹、一百石麥、一百石粟,並由官府出錢,用隆重的儀式為兩小兒辦理了後事。

為了防止今後再出現這類事件,唐明宗又下詔全國州府官吏說:「從此以後,凡有死刑案件,必須仔細審理,決不能隨便濫殺無辜。」

由此可知,他真是當時少有的一位能反省且仁慈的君王。@*

責任編輯:梁馨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汪應軫知府說:「我們泗州女子,大都醜陋,沒有能夠符合皇上標準的。臣原來招有桑婦數人,請皇上收到宮中,讓她們傳授養蠶的技術,以倡簡樸而勵農桑。」
  • 王揚休,字子美。調任台州黃巖縣尉,縣中有一土豪,橫行一方,人皆畏之。
  • 能夠及時認錯並且改過的長官,都是會得到人民尊敬的!
  • 黃郡有一個孝廉,在收買農民田地時,專買邊瘠地,而把其中的肥田留著,為的是讓農民以後賤賣給他。
  • 蜘蛛對蠶說:「你飽食終日,一直到老,口裡縱橫交錯地吐絲,有黃有白,鮮明耀眼,因為這些絲,把自己也包裹起來。養蠶的婦女,把你拋入滾燙的水中,抽取長絲,於是你就不復存在了。你當然不失為能工巧匠,卻巧得如此自殺!這不是很愚蠢的嗎?」
  • 古代的君子、仁人,多將做刑官,視為畏途。「刑官無後,不可不慎!」這句話甚至被掛在審訊大堂。這並不是對刑官的詛咒,而是慈悲的勸勉。有的刑官,也用以自警。
  • 我們村裡,有個名叫丁一士的人,他矯健多力,行動敏捷,加上他練就了一身武藝和輕功,兩三丈高的建築物,他可以縱身而上,兩三丈寬的距離,他可以翩然越過。
  • 《後漢書》記載:劉寬即使遇到任何急事,也從不急躁,從不粗暴。夫人有意試試他,讓他憤怒一次。
  • 筆者前記:古人提倡把智慧和心計,用在正道上,用來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宋代張載講:「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學,為萬世開太平。」這些都是須要智慧,並且是大智大慧!但是,神最反對人用智慧和心計,去幹壞事,去害民禍國,這祥做就是大逆不道。天必懲之!《人鏡類纂》中,有數文就是記述古人根據自身條件,用智慧來求學、修身、衛國、濟民的故事。現介紹如下)
  • 張儉與孔融的哥哥孔裒是故交,所以,張儉便投奔到融家。趕巧,孔裒不在家,而孔融年僅十六,張儉把他視為孩子,不敢把自己遇到危難的實情告訴他。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