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化300問】.新年民俗

為什麼說「吃過冬至湯圓長一歲」?

作者:容乃加
冬至湯圓(龔安妮/大紀元)
font print 人氣: 6367
【字號】    
   標籤: tags: , , ,

有俗話說「吃過冬至湯圓長一歲」,然而,現在一般認為吃過年夜飯等於過了年才長一歲,為什麼有這個出入呢?「吃過冬至湯圓長一歲」只是沒有根據的傳說嗎?其實關鍵就在於對「過年」的認定,歷史上有過改易。

冬至與新年的關係

「冬至」,漢代之前另有稱呼叫「歲初」,表示一歲之初的意思,也就是一年的開始,這也是俗話說「吃過冬至湯圓長一歲」的道理所在。從周到秦代,把「冬至」當作新年,冬至所在的月份是子月,就是正月。那時代過了冬至夜就是過了年了,冬至日就是新年。民俗傳下來「冬至大如年」的說法,其實是反映了這個歷史文化。

三千年前的周代曆法,以冬至落在的月份作為「建子之月」——一年的第一個月份,冬至為正月元旦。為何這樣建制呢?周代大司徒設計製作了土圭儀,以「土圭法」測得一年中日影最長的日子在冬至日,最短是在夏至日。日影最長的冬至日就是太陽離中國最遠的一日,此後,太陽將逐漸北返,陰氣漸弱、陽氣漸漸增長,周代就將冬至日作為新年的開始。這也反映了天地陰陽循環「一元復始」開始於冬至的現象。

北京古觀象台所存古代土圭。(公有領域)

後來,到了漢武帝太初元年(西元前104年), 改訂曆法,頒行太初曆,以寅月為正月,就是以立春的節氣所在的月份作為一年的開始。從此新年和冬至分了家,冬至遂成為冬至節,也叫「冬節」或「亞歲」。

歷朝歷代的新年元旦有過幾次的變動,然而,冬至日始終是天地間陰陽循環「一元復始」的起點。吃了今年的冬至湯圓,可知生命的成熟度又增了一分了!你對自己有何新的期待呢?

參註:

「土圭法」是周代大司徒以土圭儀所行的測量方法,可以用來測量日影的長短,從而推得白天、晚上的長短及其時間;可以用來訂定夏至、冬至、春分、秋分節氣。還可以藉日影來確定南北、東西的方位,並求得土地的面積。

@*#

──點閱【中華文化300問】系列──

責任編輯:李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從漢代到近代明清,都很重視冬至節,進入了現代,冬至還是一個鮮明的節氣標誌。家人團聚過節、祭祖、進補儲備能量,這些節慶習俗伴隨著生活的腳步,印象深烙。就來說一說冬至食俗的典故吧。
  • 冬至來碗熱騰騰的湯圓,就跟過新年年糕、上元節元宵、寒食清明節潤餅、端午節粽子一樣,是國人每年不能免俗總要吃上幾口的「經典傳統美食」。台灣國民健康署教大家,「聰明吃湯圓、健康又團圓」。
  • 這道芝麻流沙湯圓,可依個人口感調整內餡的比例,吃起來較健康無負擔喔!
  • 現在冬至時也吃元宵。如果說分不清湯圓和元宵,那也不能說是傻,因為它們原來一家親,吃起來口感一樣呀!那麼湯圓和元宵怎麼分辨?關鍵不光是在食材的問題,還有作法和其他的食俗典故。這裡來告訴你。
  • 明代萬曆年間的《增廣賢文》有句名言:「萬惡淫為首,百善孝為先。」古書《壽康寶鑑》中的「福善案」記載了很多守戒拒淫而在科考中速得福報的故事。讓人看到「拼功業」和「道德實踐」的密切關聯。古人講的「積德」、「積陰德」,其言不虛,有德的人生才有福,可不是空話啊。
  • 「為政以德」的內涵是很深、深廣的,包含了前一篇中孔子所講的「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本章,孔子沒有具體解說什麼是「為政以德」,而是打了一個比方:君王自己像北極星一般安居其所,別的星辰就都井然有序地環繞著它。
  • 紅樓夢這本書成書的緣起,是聖主康熙皇上賜的這一場富貴。紅樓夢這本未能完成結局的書,這本自傳性質的小說,對應的康熙雍正年間江寧織造府的興衰景況,都是有史料可查的。榮國府,寧國府最早的主人,榮國公和寧國公,從小說內容「焦大跟著太爺出兵」這一細節,結合歷史背景來看,應該是清兵入關時,隨著滿洲人一起入關的那批漢人,類似於大清的開國元勛范文程(范仲淹後人)這樣的漢人。
  • 明代《耳談》作者王同軌的街坊林廣兒的殺妻事件,鑽法律漏洞逃過刑罰,在當地引起不平的鳴冤聲震天價響,而最後的結局,更讓人心震動不已。
  •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這體現了孔門教學的一個根本特點:「求諸己」, 即向內求,所謂「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在處世上,不怨天尤人,以「人不知而不慍」的精神,完成自己的仁德修養,在寂寞中成就事業。
  • 在無神論者看來,人死了就一了百了,其實在傳統文化裡,披露了很多人死後的去向,有的人甚至還去了天堂擔任神職。今天給大家介紹的就是這樣一個故事。主角是南宋孝宗淳熙年間新城(現杭州市富陽區一帶)秀才姚中。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