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萬卷書: 旁觀者清

張清溪
font print 人氣: 1
【字號】    
   標籤: tags: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11月28日訊】

您相信有這麼一本書嗎?隨便翻開一頁,看了幾個字後就不由自主的看下去,把那厚厚的一章看完後,才回到這章的第一頁,補看先前未看的部分。我的意思是說,實在太引人入勝了,叫做疑似山窮水盡時,柳暗花明又一村。而且,它不是創作小說,是個人的回憶錄,簡直不可思議。這本書就是彼得‧杜拉克的《旁觀者》。

燦爛一生的管理學大師

彼得‧杜拉克(Peter F. Drucker),一個管理學界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名字。《商業週刊》稱他為「當代不朽的管理思想大師」;《經濟學人週刊》更尊崇他是「大師中的大師」。他的《管理學 ─ 使命,責任,實務》(Management: Tasks, Responsi-bilities, Practices)、《創新與企業家精神》(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非營利機構經營之道》(Managing the Non-Profit Organization)、《管理未來》(Managing for the Future) 等,都是管理學經典鉅著。以其今年九十三之高齡,仍出版了《下一個社會》(Managing in the Next Society: Beyond the Information Revolution) 一書,對下一個十年做了預言,包括中國十年內將分裂、亞洲出現社會危機、區域保護主義將取代全球化、人口結構急速老化、知識工作者成名致富等。

我對管理學完全外行,因為看了杜拉克最近這本《下一個社會》,請教管理學界的朋友。朋友說,杜拉克最有意思的書還不是他的管理學專著,而是一本回憶錄《旁觀者》(Adventures of a Bystander);朋友特別提到他對納粹悲劇的獨到看法。他說,造成納粹悲劇的,不是納粹本身,不是被他利用行使罪惡的人,而是世人的「漠然」。

「漠然」對世間為害最烈

這個有意思!沒想到書買回來後一發不可收拾,五百五十多頁像磚頭的厚書,在很短時間內看完才罷休。這本他在1996年出版的回憶錄,可能才是這位大師留芳萬古的壓卷之作。書的背景,恰好貫穿了二十世紀的興衰變革,宛若一個大時代的精細素描。杜拉克自己也認為:「這本書雖不是我最重要的著作,卻是我個人最喜愛的一本。」由其中,我們窺見了一代思想大師,恢弘的氣度以及洞灼先機的智慧的由來。

杜拉克用他碰到的人為軸來寫他的回憶錄,裡面有大人物有小人物,但都精彩絕倫。杜拉克的寫作當然是一流的,難得的是,本書的翻譯也是傳世之作。

至於吸引我來看的那個故事呢?杜拉克說,納粹為害世人,但為害最烈的,或許不是直接殺人者,也不是被利用來說謊者,而是不殺人、不說謊,但對罪惡漠然的人,這種人「用古福音書的話來說,『在主被釘死在十字架』的時候,竟然視若無睹。」
U◎(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了解如何處理常見的團隊工作問題非常重要,因為這有助於更好的完成小組作業。
  • 我們必須從「激發這類兒童的勇氣,並讓他們相信自己的長處與能力」來進行治療。
  • 具有美感教育的玩具去哪兒了?如今,走進百貨商店的玩具通道會讓你嚇一跳。炫目的色彩和燈光向你閃爍著,預先錄製的聲效在空氣中噼啪作響。一切都過於張揚和誇張,到處都是醒目的商標。真正有教育性、想像力和美感的玩具去哪兒了?孩子們對世界最初體驗的那些健康又美麗的玩具在哪裡?好在它們仍然存在,只不過比以往更少見到。這裡列出一些經得起時間考驗的玩具清單,這些玩具可以培養孩子的運動技能、想像力、樂趣、創造力以及與美好現實聯繫的體驗。
  • 「為什麼要生孩子?」,讓我們來看看孩子給我們的人生與家庭帶來哪些快樂與好處,這些也許更真實一些。
  • 在成長到學齡的這個階段,孩子們正在培養和練習幫助新朋友、與他人相處和交友能力。還有自我調節和理解他人觀點的能力。
  • 英語是一門學起來很有趣的語言。儘管它被認為是一門相對容易學習的語言,但它仍有75萬個單詞,即使是最熟練的學習者也難以快速全部掌握。但有幾個方法可以加快掌握英語:
  • 原產墨西哥的野生種向日葵,因民國89年滿載葵花子的貨輪,在彰化外海擱淺,種子漂流至沿海溼地。
  • 抖音危害兒童 遭義大利重罰1,090萬歐元 TikTok Hit With $10.9 Million Fine in Italy for Failing to Protect Minors
  • 學齡兒童往往喜歡獨立,但他們仍然需要你的愛、關注和認可。在成長和探索的過程中,孩子也需要一些限制和指導。這些限制可以幫助你的孩子感到安全,並為開始上學後的新規則、慣例和責任做好準備。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