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璀璨中華文化】.天人感應

天人感應:羽蟲之孽應驗大凶之兆

作者:允嘉徽
中華文化從來都窮究「天人感應」,認為「羽蟲之孽」是一種凶兆。 (pixabay)
font print 人氣: 2470
【字號】    
   標籤: tags: , , ,

鳳凰來儀被視為祥兆,而雜羽的鳥或是黑壓壓的烏鴉意外現身,在史書五行志中視為「羽蟲之孽」之一。中華文化傳承天人合一的中心思想,從來就很重視「天人感應」,認為「羽蟲之孽」是一種凶兆。《漢書》中就提到劉歆的「羽蟲之孽」的說法,來看看三國時代的幾個「羽蟲之孽」,對應史實如何徵驗呢?

曹魏的羽蟲之孽

曹丕登基為魏文帝的第三年(黃初三年),一群蒼黑色長頸赤目頭無毛的禿鶖鳥現跡雒陽芳林園池,禿鶖鳥性情貪惡,頭頸上都無毛,被視為凶兆。到了黃初七年又來。這次禿鶖鳥的復來,好像是來摧發凶訊似的,到了夏天時魏文帝崩逝。

後任的魏明帝繼位,初時在軍事、政治和文化方面頗有建樹,可惜到了後期大興土木,疏於政事。景初元年,明帝構建凌霄閣。這時來了黑白雜色的鵲在上面築巢。魏明帝問史官高堂隆這是什麼徵象?高堂隆引用《詩經·國風》的《鵲巢》一句詩「維鵲有巢,維鳩居之」,回答明帝的問題。他為明帝解析,目前鵲鳥在這裡作巢,未來鳩會來占據鵲鳥的巢,指向「宮室未成身不得居」之象,恐怕未來將有他姓的王公將把聖上趕走,不可不深慮。魏明帝聽了之後,臉色變了,心情顯然受到影響。

過了二年,到了景初三年,在雒陽芳林園池又來了一群禿鶖鳥。這是禿鶖鳥群再次出現在這裡,凶鳥去了復來,歷史經驗告訴人將有大喪。魏明帝心中覺得不祥,非常厭惡這群禿鶖鳥。魏明帝真的就在這一年崩殂了,時年僅三十五歲。此後繼位的魏帝實權被輔臣架空淪為傀儡,26年後,曹魏政權落入司馬氏家族手中,真的應了「鳩占鵲巢」之象。

三國曹魏和晉朝都發生過鳩占鵲巢的羽蟲之孼,結果也都應了歷史。(pixabay)

無獨有偶,類似上述景初元年的「鳩占鵲巢」的羽蟲之孼也發生在晉朝,也同樣都應了驗。兩者之間,有不少巧合之處,在這裡也順帶說一說。

在東晉孝武帝太元十六年六月,有鵲鳥作巢在太極殿(*皇帝即位之所)東頭屋簷的鴟尾上,宮中另一個地方,就在國子學堂的西頭也被作了巢。太元十八年太子的東宮剛剛建成,次年正月鵲鳥就在東宮西門作巢。《晉書》論斷,這個羽蟲之孼的現象和魏明帝景初元年的羽蟲之孼同一占。

學堂是德風教化所聚之地;西頭是五行中金的方位,晉朝的五行屬金,《說石圖》說,「金者晉之行」,又李善註說「金行,謂晉也」。所以這兩個地方被鵲鳥作巢,象徵晉朝被占據、教化被敗壞之象。徵驗於史實,晉孝武帝崩逝後,晉安帝嗣位隨即大權旁落臣下,後來桓玄篡位,風教頹廢,東晉政權名存實亡。傳到晉恭帝,實際上東晉朝政已經完全掌握在劉裕手中,才一年半,東晉走入歷史。

蜀漢的羽蟲之孽

三國時代的蜀國,同樣也有羽蟲之孽發生。

後主劉禪建興九年十月,從益州江陽至江州(重慶古稱)有一大群鳥從江南飛渡江北,在秋天候鳥北飛是逆勢而為,不尋常的現象。這一大群渡江的鳥中墮水死掉的數以千計。《晉書》指出,鳥北飛不能飛達對岸墮水而死有其對應的象徵。那這些墮水而死的鳥對應了什麼史實呢?

想想,三國時代蜀漢有異象,秋天時一大群鳥北飛渡江,墮水死掉的數以千計,那是怎樣驚心的景象?(示意圖) (pixabay)

當時蜀漢宰相諸葛亮積極經略蜀地,一圖漢室中興,一合天下,奈何鞠躬盡瘁。在諸葛亮逝後,承續遺志的大將姜維力圖完成使命,積極出兵,然而多次不克而還。蜀國諸將出戰北伐中,折喪很多士兵,蜀中悍將,多用生命詮釋了對國家的忠義,他們對應了那些掉在江中死去的鳥兒的命運。諸葛亮穩住天府之國,但是蜀漢的領地最終沒有超過渭河,沒能拿下渭北。那些逆勢北飛渡江喪命的鳥兒,可說是為這段蜀漢歷史終局做了預告!

東吳的羽蟲之孽

三國中的東吳一樣有羽蟲之孼的顯象。吳大帝孫權赤烏十二年四月,有兩隻烏鴉銜著鵲鳥墮入皇宮東側的東館學舍;孫權命令丞相朱據燒鵲用來祭祀。

東館學舍是孫權所設的教府,朝中王子、將領的子弟都集在這裡學習。按照漢代大學者劉歆說法,鵲鳥掉入宮中,這是羽蟲之孼的徵象,是因為當朝主政者視不明、聽不聰將招來懲罰的一種不祥徵兆。事實又如何呢?

當時是孫權在位的晚期,他聽信讒言不聽諫言,德衰好殺。次年,丹楊、句容及故鄣、寧國等地,紛紛發生山崩,茶陵縣等地河水氾濫;太子孫和被廢,另一子魯王孫霸被賜死,丞相朱據被降職,都應了這個羽蟲之孼的徵象。鵲墮東館,禍直接應在太子、王子身上,難道不是天意的示現?

這個羽蟲之孼的徵象也不是單一發而已 ,過了一年多,到了太元二年正月,又發生了鵲築巢的事。這年孫和受封為南陽王,賜居長沙,當他的船行過蕪湖時,就有鵲鳥在他所乘的船檣上築巢。太子的僚屬知道這事後,都憂心極了,認為帆檣末端因鵲鳥築巢傾斜,乃是不安之象。果然,這一年孫權崩逝後丞相大將軍孫峻作亂,太子孫和被廢且被賜死。

中華文化秉承天人合一的精神思想,透過史官觀察到的天象變化和異象的出現,規範皇帝施政,以保國祚。天有好生之德,羽蟲之孼是凶兆,也是警示,從凶兆出現到凶事的發生,都預留了一些時間。歷史上魏蜀吳三國發生的這些羽蟲之孼的徵象都對應上了史實,結果也都是大凶,而且都是一朝一代滅亡前夕的凶兆。可惜的是,人間之人很難從發生的天象、異象中覺悟,從而逆轉運勢。或許可以這麼說,羽蟲之孼對應了歷史必然的走向。@*#

參考文獻
《晉書·志十八·五行志中》
《三國志》
《漢書·志·五行志中之下》

─點閱【璀璨中華文化】系列─

責任編輯:王愉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一個又一個進士中第前的奇夢,都顯示了一個道理,就是命中功名有定數。然而,命中功名可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隨著自己的德行而轉移的,明朝進士項夢原的兩個夢和功名去而復來的結果就驗證了這個天理。
  • 作為一個美籍的華裔,當我把香噴噴的火雞端上感恩節的餐桌時,我既不敢忽視身邊的世界裡神所留下的安排,也不敢忘記五千年傳承在我血脈中留下的那一份真。
  • 「熒惑守心」是指火星在心宿內發生「留守」的現象。李淳風《乙巳占‧卷第五》指出「火(星)所行之處留守之,皆為大禍,君死國亡。古代有二個君王,遇到此天象採取了不同的應對作法,最終有怎樣不同的後果?
  • 誰是喬治‧華盛頓?一位蓄黑奴的農場主?一個在戰爭中常常打敗仗、不高明的指揮官,憑藉偶然的機緣而登上歷史舞台的幸運兒?一個在今天的「黑命貴」運動中,被推倒雕像的開國先父,美國總統,同時也是一名蓄奴的奴隸主?
  • 藥能治病救人,藥能長生不老。人們對無病無災的福份嚮往,沈澱了一種持久的文化理念。古人對藥的崇信,引發出許多神話故事,讓我們來看看中國古代文化之中的“藥”的神話寓意吧。
  • 商湯對人、對萬物都能作到「網開三面」。夏桀失政在鳴條這地方被商湯打敗了。當時,商湯並沒有馬上取代他的王位。他對夏桀說:「我將為君王恢復道德,復明人心。」夏桀對商湯說:「君有人,這是君的國。」就是說夏桀看到商湯擁有民心,也就擁有了這片國土。於是夏桀帶著五百個追隨者離開。他從中野遷徙到不齊又遷徙到魯地,結果如何呢?
  • 萬物有靈,動物比一般人更早地感知危險的來臨。唐傳奇小說集《宣室志》中這麼個故事,說李甲這家人好幾代都堅持不殺生,甚至為了不傷害老鼠,家裡從來不養貓。一天,李家邀請全族親友在大堂下聚會飲酒,門前忽然來了幾百隻老鼠,像人一樣站立,用兩個前爪鼓掌。真是奇了怪了,大家都跑出來觀看。就在這個時候,大堂轟然坍塌,李家沒有一個受傷的。「鼠固微物也,尚能識恩而知報,況人乎?」
  • 道人化身變鶴,能夠飛翔,能夠快速自我療傷,還具有預知未來的宿命通功能,顯然修煉能讓人修到不同次元的生命層次的說法的確不虛。
  • 唐宣宗崇尚文雅的小故事。他為何自比鄉貢進士呢? 他怎樣選博士?為何他「大中之政」被史學家給與「有貞觀之風」的評價?
  • 有些皇帝的小故事,在正史和軼聞都有記載,只是熱度不是很高,非眾人皆知,但往往又能讓我們耳目一新。以下所掇拾的就是這樣的發生於五代時期的後唐明宗皇帝小故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