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時,有兩位秀才趕赴省城參加秋試,兩人同坐在一輛車子内前往,傍晚太陽將落山時卻迷了路,很是焦急。
這時,他們看見前面有幾間茅屋,就前去敲門。
他們聽到屋內隱約傳出哀痛的哭聲,過了很久,哭聲才停止,一位老婦人點著燈來開門,問道:「兩位客人有什麼事?」兩位秀才說,天已晚而迷了路,特此來借一宿。老婦人說:「我家沒有男人,房子又狹隘窄小,怎麼辦?」兩位秀才懇求說:「只要能給我倆一席之地,不用在外面露宿,就受惠不淺了,其它就無所求。」
老婦回答說:「如果你們不嫌棄地方窄小,那就進來吧。」秀才們大喜,命僕人解開行裝,一同跟著老婦進屋,把被子鋪在地上,準備等到天明。
他們接著又問老婦人:「你們家的男子到哪兒去了,剛才聽到哭聲,為什麼哭得這麼哀傷!」
老婦人嘆了口氣說:「丈夫和兒子都是秀才,還有些名氣,但在前年的瘟疫大流行中,都不幸相繼去世了。現在服喪期已滿,我和守寡的媳婦很難生活下去,況且亡人去世的時候,為入殮出殯也借了不少債,現在不得已將兒媳婦改嫁,昨天剛剛跟買家談好了,我們婆媳倆難分難捨,所以才如此哀傷!」
兩位秀才聽了十分哀憐,問:「他們出的身價是多少?」老婦答說:「已說好是四十兩銀子,擇好日子將人財兩交。」
秀才又問:「你兒媳婦是願意守寡還是願意跟他們去呢?」老婦流著淚說:「我媳婦一向賢惠孝順,如果是願意去,不用等到服喪期滿她就去了,今天實在是給逼成這樣,為了還債也不能再拖延,所以才這樣悲傷。」
秀才又問了她們死去的父子的姓名,知道確實有其人,不勝嘆息。
於是他們倆人就私下附耳商議,想辦法為她們解決問題。然後對老婦人說:「我們倆人敬佩你媳婦的賢孝,又可憐你婆媳倆難分難捨,願意送給你們四十兩銀子,你的媳婦就不用改嫁了,你看怎麼樣?」
老婦聽聞後,立刻伏在地上行禮,哭著感謝說:「如果是這樣,真的是如同再生的恩惠,我們一定會結草銜環來報答你們的大恩大德。」秀才兩人急忙攙扶老婦起身,打開箱子拿出銀子,如數交給老婦,天亮時便起身告辭了。
當時正是黃曆七月中旬,新秋殘暑,一時晴來一時雨。離開老婦家不久,一天黃昏暴雨如注,到天黑才開晴,滿路泥濘,車子行走艱難。兩人正在犯愁之際,一輪明月從東山升起,皎潔如水晶鏡。他們在月光下見到路旁有一間小屋,門外有兩個人正走來走去,好像在等候什麼人。看見兩個秀才的車子到來,便拱拱手上前迎接道:「兩位先生辛苦啊,如果不嫌棄房子窄小,斗膽請求留下來一宿。」
兩位秀才行近一看,見前面是一位老人,蒼白色的鬍鬚垂在胸前,年紀大約五十多歲;後面跟著一年青人,約莫三十來歲。兩人急忙向他們行禮,說:「我們正苦於沒有地方棲身,能得到您老人家盛情的挽留,非常感動。只是倉猝之間到來,打擾了你們,未免太過輕率。」老人說:「二位不要推辭謙讓,房子狹小簡陋,請莫見怪。」於是躬身作揖,讓客人進屋。
屋內只有一間房,東西對設兩張矮床,就沒有其它的物品了。秀才倆人讓僕人解下行裝,到西面的床上,他們自己則到東面的床上。賓主席地環坐,老人讓年青人送上酒菜擺在地上,笑著說:「家裡沒有人做飯,晚上不能生火,只好委屈兩位先生吃些冷飯,真是感到很慚愧!」
兩位秀才道謝說:「天氣尚暖,吃些冷飯何礙?」大家彼此相互敬酒,談笑甚歡。秀才叩問主人的姓名,老人笑著沒有回答。
一會兒,月亮已到中天,老人笑著說:「良宵逢嘉客,悶飲實在無趣,兩位先生志向遠大,不妨各自擬寫三篇文章,以度過這良好的夜晚。」說著拿出紙筆,從《四書》中挑選出三道題目,堅持讓兩秀才一起寫出來。兩位秀才苦思很久,但見老者和年青人運筆如飛,頃刻之間三篇文章各自完工。老人拿著他們所寫的文章一起交給秀才說:「我兩人隱居在荒郊之中,已經很久沒有寫文章了,倉促寫成,懇請兩位指教。」兩位秀才讀後,驚歎眼前的傑作,自愧不如。
老人又說:「夜已經很深了,兩位先生請稍睡一會,等候天亮再出發。老夫我也累了,想要睡覺休息,不能久陪。」說完,與年青人枕著書籍就睡在地上,轉眼間就睡熟了。
兩位秀才由於路上的勞累疲乏,仰面躺下便進入夢鄉。天快亮時,僕人醒了,看見自己和兩位秀才都睡在厝柩(死者棺木放置在地面的寄柩所)裡,大吃一驚,急忙叫醒兩位秀才,他們驚駭之下,細看裡面寫著死者的姓名,原來就是老婦的丈夫和兒子。
他們心知有異,所喜的是昨天夜裡老者父子各自所作的三篇文章還在,於是各自將它們藏到箱子裡,繼續趕赴省城。等到他們進入考場,看到考題竟是那三題,兩人遂將文章抄錄下來,果然同時中榜。跟著在下一輪的春試中,又考中進士。
兩位秀才感念鬼神的恩德,回程時又各自贈送給老婦人一百兩銀子,並為她兒媳婦向朝廷申請旌命,用以表彰她的賢孝。
資料來源:《留仙外史》@*#
─點閱【古道人生】系列─
責任編輯:古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