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錢是最好的獎勵?必須考慮2種誘因才有效

作者: 尤里.葛尼奇(Uri Gneezy) 譯者: 周宜芳

人氣 1134

不只是人類,所有動物都會對誘因有所反應。想想在坦尚尼亞獵斑馬的獅子;獅子必須保持位於下風處,才能出其不意地攻擊斑馬。如果從錯誤的方向接近,斑馬群會全部逃之夭夭,獅子和小獅子都要挨餓。

獅子攻擊斑馬時也必須小心,因為斑馬的後踢可能相當強勁,讓獅子因此受傷或死亡。這種精心計算的獵食方法可以用誘因來解釋:獅子想要進食並餵養小獅,而且不想在這個過程中受傷。

這不只是食物問題:獅子的社會階級和在獅群的主宰地位也與此息息相關。例如,第一隻出擊的獅子面臨的危險較高,所以牠之後可得到某種社會地位做為獎勵。

儘管人類和獅子都會對誘因有反應,但是講到「塑造誘因」,雙方有一個很大的差異:獅子和其他動物會像人類一樣依據誘因而反應,但是不會為其他動物設計誘因。比方說,坦尚尼亞的獅子應該不會為遠在他方(比如說肯亞)的獅子設計獎勵。

反觀人類卻不斷忙著建構誘因,而我們的生活是由其他人所設計的誘因所塑造。

如果你認為誘因的塑造無關緊要,最好再想想。

二十世紀出現了關於誘因塑造,最大的一場經濟實驗:共產主義。經濟學是共產主義的核心,因為它要決定的是,財富的創造和分享方式:個人創造財富,而所有創造出來的財富都由政府擁有並分享。在這種經濟結構下,個人更努力工作、增加生產的誘因不是幫助自己或自己的家庭,而是幫助公眾。

事實證明,這種誘因結構的成效不彰。

以下這個有名的例子可以說明這種結構的失靈:1980年代晚期,蘇聯瓦解不久之前,莫斯科有位官員前往倫敦考察麵包配給。

他問經濟學家保羅.西布萊特(Paul Seabright),「誰負責倫敦的麵包配給?」西布萊特答道,「沒有人。」麵包的分配需要投入許多心力,可是並非由一個位居核心的個人或組織來指揮,而是由個人誘因所推動。

一個英國麵包師傅因為需要錢付房租和養家,所以一大清早起來,進麵包店辛勤工作。農夫種麥、司機運送麵包到商店、店員賣麵包,也都是一樣的道理。這個團隊之所以能有效運作,是因為市場價格讓供應鏈裡的每個人都有努力的動機。

莫斯科的麵包供給出現問題,不是因為負責的人失職,而是制度誘因的失靈。

兩種誘因建構法

市場運作的重要工具是創造貨幣。(想像你要用一隻雞買這本書會是什麼情景!)貨幣讓生活變得更容易。但是,這本書要談的不是金錢,而是重要訊號的交互作用。

且讓我們在此退一步,思考兩種不同的誘因建構方法:一個單純著眼於直接經濟效應,讓有誘因獎勵下的行為更具吸引力:你付我錢做某件事,錢愈多,我就愈可能去做。

另一個方法較為複雜,它聚焦於間接效應,其中又可以分為兩種:社會訊號(social signaling)和自我訊號(self-signaling)。

社會訊號訴諸的是,我們會顧慮別人可能對我們有什麼想法。我們想要別人對我們有某種觀點,可能是維持顏面,或是真實反映我們核心價值和信念的形象。

自我訊號在概念上類似社會訊號,不過有一個基本的差異點:它代表我們對自身行為所引申推論的顧慮。我們想要維持某種自我形象,比方說彰顯我們優秀、聰明、善良和公正的形象。每當我們的舉止與我們的身分認同相符,我們就會更正面地看待自己。

如果加上誘因,會發生什麼事?我們分別來看兩種方法如何作用。

就拿以下的場景為例:在一個天寒地凍的12月早晨,你看到鄰居莎拉提著滿滿一大袋空罐往資源回收中心走去。你觀察莎拉的行為,形成這樣的看法:「哇,莎拉真棒!她關心環境,願意犧牲時間,為環保出一分力。」莎拉對他人發出她具有社會意識的社會訊號。

十之八九,她走這一趟資源回收中心,也有正向自我訊號的作用;她大可以把罐子丟到垃圾筒,但是她沒有,而是花時間和心力在寒冬裡做回收。她可能也對自己相當滿意。

現在,同樣的場景,只不過有一項鼓勵回收汽水罐的獎勵計畫:每回收一個空罐,莎拉可以收到5分錢。

你還會覺得莎拉很棒嗎?我第一天學經濟學就知道,錢多比少好,因此付錢給莎拉應該能讓她開心、而且有誘因做更多回收。那有什麼錯?這個嘛,隨著財務報酬(經濟效應)的出現,訊號和故事也會跟著誘因而改變。

莎拉現在做的和你之前讚美她做的事一模一樣,只不過她現在會得到幾塊錢的報酬。可是這樣一來,她現在在你眼中不是環保人士,而是小氣貪心的鄰居。換句話說,誘因改變了回收傳達的社會訊號。

誘因的出現所改變的可能不只是社會訊號,或許還有莎拉對自己的感覺。她現在每次去回收中心,感覺不再那麼好,甚至會暗自懷疑,費這麼大工夫換幾塊錢是不是值得。換句話說,誘因也改變回收傳達的自我訊號。

諸如此類的發現,讓丹尼爾.品克(Daniel Pink)在他的《動機,單純的力量》(Drive: The Surprising Truth about What Motivates Us,繁中版由大塊文化出版)一書裡宣告,「大部分人都相信,像金錢之類的獎勵是最好的激勵辦法,也就是紅蘿蔔和棍子理論。那是錯的。」

我完全同意,過度簡化的方法是錯的:現金不一定是王牌。不過,這並不表示誘因沒有作用。誘因設計的最高境界就是讓誘因發出的訊號有用,而同時也能讓自我訊號和社會訊號往想要的方向強化。⊙

<本文摘自《誘因設計:精準傳遞訊號,讓人照著你的想法行動》,遠見天下文化提供>

(遠見天下文化提供)

●想有尊嚴的老年生活 年輕時就要打好基礎

●從買門票延伸而來的「誠實」機會教育

●找出真正有熱情的員工 辭職獎金成誘因

責任編輯:曾臻

相關新聞
怎樣踏出你的舒適圈?創業家4個成功的要素
賈伯斯使用的說服技巧 善用「框架」的威力
物價一直漲 5大省錢策略減少生活開銷
領導也要刷存在感 偶爾演一下拉近團隊距離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