薑黃素可被視為身體的消防員,它隨時待命,準備出動撲滅炎症之火。就像消防員撲滅火災一樣,薑黃素能壓制慢性炎症和氧化壓力,如果這些問題不加以控制,可能會損害機體的細胞、組織和器官。
薑黃素這種金色香料來自薑黃(Curcuma longa)這種植物的根部,是薑黃的主要成分。薑黃是薑科的一員,薑黃明亮的黃橙色正是源於薑黃素。
在自然醫學中,薑黃贏得了首選藥物的聲譽,從關節炎,消化系統疾病的療愈,到助力傷口癒合,一直以來它因能夠治療多種病痛而受到重視。
後來,現代科技逐漸成熟。在19世紀,科學家亨利‧奧古斯特‧沃格爾(Henri Auguste Vogel)和皮埃爾‧約瑟夫‧佩利捷(Pierre Joseph Pellitier)表示,他們從薑黃中分離出一種「黃色色素」(yellow coloring-matter),並將其命名為薑黃素。
1949年,發表在《自然》雜誌上的一篇論文首次確認了薑黃素抗細菌的能力。隨後到1970年代,隨著對薑黃素研究興趣的激增,引發過去50年內發表了超過17,000篇研究論文。
這些研究表明,薑黃素是一種集抗炎、抗氧化、抗病毒、抗細菌、抗真菌和抗癌於一身的物質。不論你是將薑黃粉撒在你的膳食中,還是服用補充劑,薑黃素都能顯著提升你的健康。
薑黃素的特別功效
薑黃素擁有多種功能和作用,以下是幾個主要的作用。
1. 抗炎消防員
薑黃素以其撲滅炎症和氧化壓力的能力而聞名,發炎和氧化壓力是心臟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主要驅動因素。
薑黃素通過抑制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kappa B)這種促炎因子,來幫助控制2型糖尿病,同時增強β細胞(beta cells)的功能以改善胰島素敏感性。
它能改善內皮功能,減少氧化壓力和發炎,從而保持血管通暢,並有助於預防動脈硬化和心臟衰竭等疾病。
在氧氣水平下降的情況下,例如血管阻塞或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哮喘或肺氣腫等,薑黃素能保護心臟細胞免受損傷和死亡。根據2024年的一項綜述,薑黃素還能防護心臟免受某些藥物造成的損害。
薑黃素有應對各種「問題」的潛力,從動物模型中的帕金森病到人類的衰老和癌症。根據2015年的一篇綜述,薑黃素不僅能減緩各種腫瘤的形成,還能限抑制它們的生長和擴散。
2. 養護關節
研究顯示,薑黃素能與布洛芬抗衡,緩解骨關節炎患者的疼痛並改善關節功能。2009年的一項隨機對照試驗發現,薑黃提取物在治療膝關節骨關節炎方面的效果與布洛芬相當。2014年的另一項研究也支持了這一發現,顯示薑黃(Curcuma domestica)可以同等程度地緩解膝蓋疼痛和僵硬。值得注意的是,薑黃素不僅僅是止痛,還能減緩關節退化。
薑黃另一個獨特之處在於,它能夠提供這些好處且副作用較少,特別是在減少與布洛芬相關的腹痛和不適方面。
3. 增強大腦功能
薑黃素可能有助於預防和治療阿茲海默症,阿茲海默症是老年人中最常見的失智症。薑黃素解決了兩個主要罪魁禍首:腦部發炎和與阿茲海默症相關的β-澱粉樣蛋白斑塊的形成。根據2018年的一項研究,薑黃素可以使患有輕度記憶問題的成年人的記憶力提升28%,顯示出提升認知功能的潛力。
此外,薑黃素還能改善情緒。2017年的一項綜合分析顯示,薑黃素可以逆轉抑鬱和焦慮,從而贏得了天然抗抑鬱劑的聲譽。2013年的一項臨床試驗顯示,它與氟西汀(通常稱為百憂解)一樣有效,而且沒有處方藥產生自殺念頭的副作用。
薑黃素的其它功效
除了上述功能外,薑黃素還具有肝臟保護特性,可能預防與氧化壓力相關的肝臟疾病。
薑黃素還能直接與腸道細菌互動。研究顯示,薑黃素能促進有益細菌如雙歧桿菌和乳酸菌的生長,同時減少有害細菌如腸球菌和腸道細菌的數量。這種腸道菌群的變化可能有助於解釋薑黃素在增強免疫、抗炎和調節膽固醇方面的效果。
關於薑黃的有趣事實
• 薑黃常被用作食品烹飪和紡織品的天然染料。
• 不要被相似的英文名稱所迷惑;雖然薑黃素(curcumin)和孜然(cumin)聽起來相似,但它們來自完全不同的植物。薑黃素是薑黃根莖中的活性成分,而孜然則來自胡蘿蔔科的孜然(Cuminum cyminum)植物的種子。兩者都具有抗氧化和抗炎的效果,但在效力和健康益處上有所不同。
• 根據綠色醫療資訊(GreenMedInfo),薑黃的效果與至少14種處方藥相當,包括阿托伐他汀(商品名Lipitor)、阿斯匹林和奧沙利鉑(治療結腸直腸癌的藥物)。
• 薑黃素很出名,薑黃還含有另一個重要成分:芳香薑黃酮。2014年的一項研究顯示,芳香薑黃酮可以使大鼠的神經元再生,這表明芳香薑黃酮可能具有治療神經系統疾病的潛在能力。
• 薑黃在食品和醫藥中已被安全使用超過3,000年。
富含薑黃素的食物
如果可以,最好從食物中獲取薑黃素。薑黃根含有薑黃素、芳香薑黃酮以及其它仍在探索中的生物活性化合物,可能提供比單獨補充劑更全面的益處。當你可以擁有整個團隊來保護你時,為什麼只依賴單一的成分呢?
薑黃素的一些飲食來源包括:
• 薑黃(一種多年生根莖草本植物):來自薑黃(Curcuma longa)根部的薑黃是薑黃素最豐富的天然來源,根據生長條件,薑黃素約占其成分的3%到8%。
• 磨碎的薑黃:一湯匙的薑黃粉(約3克)通常含有30到90毫克的薑黃素。純薑黃粉中薑黃素的濃度最高,平均為3.14%。
• 芒果薑:這是一種與薑黃相關的植物,具有淡淡的芒果香氣,芒果薑含有薑黃素,這是薑黃抗炎益處的主要成分,並且傳統上用於食品和藥物中。
• 咖哩粉:雖然薑黃素是咖哩粉的主要成分之一,但大多數咖哩粉中薑黃素的含量相對較低,且其成分差異顯著。
• 其它食品:你可能已經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攝取了薑黃素。由於其鮮豔的顏色,薑黃常被添加到芥末、穀物、奶酪、薯片、蛋黃醬、黃油、醃菜和烘焙食品中,這些食品中含有少量的薑黃素。
薑黃食譜:金色香料拿鐵
有五分鐘嗎?快速製作這款舒適的抗炎飲品,富含薑黃素。黑胡椒能增強薑黃素的吸收,讓你獲得額外的健康提升!
份量:1杯
材料:
• 1杯牛奶(乳製品、杏仁、燕麥或椰子)
• 1茶匙椰子油
• ½茶匙磨碎的薑黃
• ¼茶匙肉桂
• 一撮黑胡椒
• 1茶匙生蜂蜜或楓糖漿(可選)
做法:
1. 將所有材料放入小鍋中,用中小火加熱至油融化。
2. 攪拌均勻,然後煮約5分鐘,偶爾攪拌。
3. 從火上移開,倒入你最喜愛的杯子中,就可享用這杯溫暖的飲品了。
以下是更多將薑黃添加到你的餐點中的簡單方法:
• 將新鮮的薑黃根磨碎,加入沙拉中,可帶來濃鬱淳樸的風味和鮮豔的色彩。
• 在炒蛋或豆腐中撒上磨碎的薑黃,即可享用營養豐富的金黃色早餐。
• 如需熱帶風味,將薑黃與香蕉、鳳梨和椰奶混合製作冰沙。
• 將薑黃添加到扁豆、胡蘿蔔或胡桃南瓜等湯中,既溫暖又營養。
• 烹調米飯或藜麥飯時加入薑黃,即可製成一道略帶微妙香料味、色澤金黃的配菜。
• 將薑黃與橄欖油、檸檬汁和黑胡椒混合在沙拉醬中,製作出香濃、健康的調味料。
• 將薑黃加入雞肉、豆腐或魚的醃料中,增添風味。
• 將薑黃撒入烤蔬菜中,如花椰菜、胡蘿蔔或馬鈴薯,製作出美味的香料配菜。
• 在咖哩和燉菜中加入薑黃,增添經典的淳樸風味。
• 將薑黃撒入烤堅果或籽種小吃中,製作出美味的抗炎零食。
如何優化吸收
薑黃素有一個弱點:不易被吸收。不過,根據一項早期研究,將其與黑胡椒(含有胡椒鹼)混合可以提高其吸收率達2000%。在傳統的印度烹飪中,您經常會看到薑黃和黑胡椒一起組合的混合香料。
薑黃素是一種脂溶性物質,這意味著它能夠溶解於脂肪中,因此與油脂一起食用可以幫助身體更有效地吸收。
其它來源
除了食物,薑黃素還可以通過其它一些方式獲得。
口服補充劑
市面上的商業薑黃素補充劑通常由薑黃素、去甲基薑黃素和雙去甲基薑黃素的混合物組成。然而,這些補充劑可能含有多種成分,並且標籤標示的和實際成分或其含量之間的差異很常見。在美國市場上,有幾種類型的薑黃和薑黃素補充劑,包括:
• 薑黃根粉:這是最簡單的形式,通過將整個薑黃根乾燥並磨成粉末製成。雖然它含有薑黃素,但濃度相對較低,通常在2%到5%之間。
• 薑黃素提取物:薑黃素提取物是通過從薑黃根中分離和濃縮而獲得的,薑黃素含量高,比例通常高達95%。通常,這類薑黃素粉末經常用於醫學研究,而一些高效提取物的濃度可達98%或更高。
• 膠囊:薑黃和薑黃素粉末經常被包裝成膠囊,以便於精確控制劑量。
• 液體補充劑:薑黃和薑黃素也有液體形式。液體補充劑通常含有額外成分,因此請務必閱讀成分標籤。
• 軟糖:薑黃素軟糖是一個有趣且方便的選擇,特別適合不喜歡吞嚥藥丸的人。不過,它們通常含有大量添加糖和填充劑,這可能會抵消你所追求的健康益處,因此請仔細閱讀成分標籤。
胡椒鹼是黑胡椒中的主要成分,通常添加到補充劑中以提高薑黃素的生物利用度,但較高劑量的胡椒鹼可能會干擾某些藥物的代謝,並可能會增加其在血液中的濃度,對肝臟造成額外的壓力。此外,胡椒鹼可能會引起一些人群的消化敏感性,對於長期高劑量使用的安全性研究仍然不足。
除了胡椒鹼,有時還使用不同形式的薑黃素補充劑來改善身體對其的吸收,例如製成納米級別的微小顆粒、基於脂肪的載體(脂質體)和其它有助於薑黃素更有效地進入人體生理系統的結構。
雖然薑黃素提取物在美國作為非處方膳食補充劑銷售,標籤上通常聲稱薑黃素含量為95%,但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對這些標籤沒有嚴格監管。由於美國的膳食補充劑廣泛上市前不需要FDA的批准,製造商需自行負責確保產品的安全性,但他們並不需要在上市前證明產品的安全性或有效性。
除了製造商有時誇大的薑黃素含量外,合成薑黃素的使用也是一個問題,這在北美和歐洲是主要的關注點。
此外,香料和補充劑中的污染物也令人擔憂。2023年在《食品與化學毒理學》期刊發表的一項研究顯示,來自巴基斯坦某地的233份薑黃樣本中,幾乎有三分之一含有蘇丹染料,這是一種非法的食品添加劑,用於給香料上色。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將蘇丹染料視為間接致癌物。
該研究還發現,超過30%的薑黃樣本中含有一定量的黃麴黴毒素,黃麴黴毒素被認為不適合人類食用。黃麴黴毒素是由麴黴菌產生,IARC將其列為1類致癌物。另一項2020年的研究則指出,薑黃可能存在「非常高水平的細菌孢子污染」。
在一項針對全球超過80%薑黃供應產地的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巴基斯坦、印度和尼泊爾的14%薑黃樣本中鉛含量超過法規限制的500倍。
這些研究結果突顯了選擇高品質補充劑的重要性。在選擇薑黃補充劑時,務必檢查標籤或詢問製造商是否進行過重金屬、真菌毒素(如黃麴毒素)、合成薑黃素及整體純度的測試,並確認是否存在如蘇丹染料等污染物。或者,您可以選擇使用全食物形式的薑黃,以降低這些污染物的風險。儘量選擇有機產品,以減少接觸潛在毒素,如農藥和除草劑(如草甘膦)。
薑黃的局部應途
薑黃精油是從薑黃根提取的,含有薑黃酮,這是存在於薑黃中的另一類生物活性化合物。
此外,還有薑黃素乳膏可增進皮膚健康。2012年的一項研究發現,在小鼠皮膚癌模型中,外用薑黃素製劑在抑制腫瘤生長方面與口服薑黃素同樣有效。
薑黃素也可以通過透皮貼片來獲取,薑黃素貼片能夠緩慢釋放薑黃素進入皮膚。2022年的一項研究發現,這些貼片可作為輔助止痛藥,有效減輕患者術後急性疼痛。
薑黃素攝取的搭配
攝取大量補充劑形式的薑黃素有時會引起輕微的消化不適,如脹氣、腹瀉和痙攣,偶爾還會出現頭痛和噁心。然而,若將薑黃與生薑搭配使用,就如同在現場調派一輛額外的消防車。
這種搭配可減輕發炎和疼痛,同時緩解噁心並減輕潛在的消化副作用。
薑黃素缺乏
由於薑黃素並非必需營養素,因此並不存在所謂的「薑黃素缺乏症」。與維生素或某些礦物質不同,飲食中缺乏薑黃素不會引起任何特定的健康問題。
建議膳食攝取量
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已認可薑黃素安全(GRAS)。然而,由於薑黃素並非必需營養素,美國國家醫學院尚未制定其建議膳食攝取量(RDA)。
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世界衛生組織食品添加劑專家委員會(JECFA)和歐洲食品安全局(EFSA)已為薑黃素設定每日可接受的攝取量(ADI),最高為每公斤體重3毫克。2001年的一項研究顯示,薑黃素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和安全性,即使在每日服用4,000到8,000毫克劑量的情況下也是如此。因為補充劑的體積過大,超過該劑量的攝取被參與研究的受試者視為不可接受。其它研究顯示,在三個月內每天服用劑量為12克薑黃素是安全的。
薑黃的毒性
食物中所含的薑黃對大多數人來說通常是安全的。然而,當涉及補充劑或攝取較高劑量時,某些群體應該謹慎並諮詢醫生,特別是正在服用藥物的人。必須考慮以下風險因素:
• 膽囊問題:薑黃會刺激膽汁的產生,這可能會加重膽囊問題,如膽結石或膽道阻塞。
• 孕婦:在懷孕期間,食用薑黃通常是安全的,但服用薑黃補充劑或高劑量薑黃可能會刺激子宮收縮或影響到妊娠。
• 出血性疾病:薑黃可能會減緩血液凝固,患有血友病或容易瘀傷的人可能會增加出血的風險。
• 缺鐵:薑黃可能會干擾鐵的吸收,因此貧血或鐵水平低的人應避免過量攝取。
在一項2006年的劑量反應研究中,24名參與者接受了從500到12,000毫克的劑量,其中30%的人出現了輕微的毒性反應,症狀包括腹瀉、頭痛、皮疹和黃便等症狀。然而,這些症狀似乎與劑量無關。
在2004年的一項臨床試驗中,15名結直腸癌患者每日接受0.45到3.6克的薑黃素,持續時間可達四個月。他們表示有噁心和腹瀉發生,血清中的鹼性磷酸酶和乳酸脫氫酶水平升高,這可能暗示肝臟、骨骼或組織有問題(但這些情況可能與患者的癌症發展有關)。
薑黃素的其它潛在不良反應包括嚴重的腹部脹滿或疼痛。服用薑黃補充劑的人可能會出現口乾、脹氣、胃部刺激和肝毒性(症狀包括黃疸、尿液變暗、疲勞和多關節疼痛)。長期使用高劑量的薑黃或薑黃素補充劑可能導致胃部不適,甚至胃潰瘍。
薑黃素與藥物的相互作用
在實驗室研究中,薑黃素已被證實能防止血小板聚集。因此,對於正在服用抗凝血藥物的人,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達肝素、依諾肝素、肝素、噻氯匹定和華法林,攝取薑黃素可能會增加出血的風險。
薑黃素可能會與減少胃酸的藥物發生相互作用,從而潛在地增加胃酸的產生。這些藥物包括西咪替丁、法莫替丁、雷尼替丁、埃索美拉唑、奧美拉唑和蘭索拉唑。此外,薑黃素可能會增強糖尿病藥物的效果,從而增加低血糖的風險。
一些薑黃素補充劑還添加了胡椒鹼以促進吸收。然而,胡椒鹼可能會增加體內某些藥物的濃度,並減緩身體對這些藥物的排除。可能受到影響的藥物包括苯妥英、普萘洛爾、茶鹼和卡馬西平。◇
醫學審查:Jimmy Almond,M.D.
英文報導請見英文《大紀元時報》:Curcumin: The Firefighter That Tames Inflammation, Easing Pain and Joint Problems。
身處紛亂之世,心存健康之道,就看健康1+1!
責任編輯:韓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