燉出好喝的湯 科學破解美味料理密技

阿淇博士 Dr. Achi講述,安琪整理

人氣 383

編者按:湯怎麼煮才好喝?善用什麼樣的食材能燉出美味的湯?煮出拉麵的濃郁白湯祕訣為何?清澈的西式高湯,該如何做?無論煮哪種湯,到底要燉很久才會好喝?本文透過食品科學的概念來談煮湯的關鍵步驟。

Q1:要燉出美味的湯,用哪一種食材最好?

a.皮,b.肉,c.骨頭

A:肉。動物的風味來自於肉所富含的胺基酸。煮熟的肉,會溶出約40%重量的肉汁,這個部分就成了美味的湯。

Q2:拉麵常以豚骨高湯、雞白湯做湯底,煮出濃郁白湯的秘訣為何?

a.高壓b.久煮c.大滾

A:大滾。湯變得白色不透明,表示湯裡有很多懸浮物質,可能是胺基酸、水溶性蛋白質或是脂肪之類。

湯一直滾的話,如同攪拌功能,它就會乳化。湯大滾時,有助於把上述物質刮下來,同時將其攪拌均勻。若想煮出豚骨高湯、雞白湯、或是奶白色的魚湯,都一定要讓湯大滾。

你若是用壓力鍋煮,肉會爛得較快,但湯反而比較沒味道。這是因為壓力提高時,水的沸點跟著提高,溫度一高,肉就容易軟爛;但是沸點提高了,水並沒有滾,因此湯會非常的澄清,但沒有味道。

Q3:在湯裡面加入以下何者東西,不能讓湯變清澈?

a.蛋白b.雞肉c.蔬菜

A蔬菜。蛋白是一個非常大的分子,而小分子的胺基酸或水溶性的蛋白,可以黏在蛋白上。

上一題有提到:混濁的湯裡有很多胺基酸、水溶性蛋白質。湯煮好後,打一顆蛋白下去,或是加一些切碎的雞肉,它會吸附湯裡所有的雜質,等湯再度滾起來時,蛋白或雞肉會浮在上面,它就像是一個漂浮的濾網,湯會變得清澈。

然而,這些風味成分都被吸走了,湯的味道會變淡。在湯裡添加蔬菜能提高風味,所以有些人一開始把蔬菜跟肉一起燉,但這樣做湯會濁濁的。建議的做法是:燉完肉湯後,把蔬菜打成泥狀,然後直接加進湯裡,湯就會比較均質。

Q4:想喝清澈的湯,哪個步驟不正確?

a.煮湯前,肉要先泡熱水,b.將肉直接放進滾水裡,c.肉用煎、炒先加熱

A:選項b.將肉直接放進滾水裡。這樣做,把肉裡的很多分子都刮進湯裡,煮出的湯會很混濁。

至於選項a.煮湯前,肉要先泡熱水,這個步驟類似汆燙的道理。

汆燙就是先把肉放入冷水裡,煮到差不多滾就熄火,然後把肉清洗乾淨。汆燙過程中,會溶出水溶性蛋白質,之後拿洗淨的肉煮湯,湯就不會有顏色。

豬肉先汆燙或先用溫熱的水泡過,還有一個好處:可以去除腥味。豬腥味來自於激素類的東西,把肉汆燙或泡在溫熱水時,這些激素會跟水溶性蛋白質一起溶出來。

要注意的是,若將豬肉直接放到滾燙的水裡,肉表面就熟了,肉裡的血水便無法排出來,因此不能去除腥味。

而選項c.肉用煎、炒先加熱,肉的表面煮得焦焦香香,形成了一個硬的保護層,水溶性蛋白質就不容易跑出來,此時湯的顏色比較澄清。

還有,由於產生了梅納反應,個人覺得最好喝。相較於豬肉,雞肉、牛肉較為適用這個選項。

不過,用煎、炒過的肉煮湯,湯的顏色會較深,有點像棕色的透明溶液。

總之,想喝清澈的西式高湯,這兩種方法都行:

  1. 1.先汆燙過,然後洗乾淨;就是冷水下肉,小火慢燉,煮的過程中,不斷地濾掉浮渣。
  2. 2.肉要先煎、炒過。

Q5:燉湯要燉很久才會好喝嗎?

a.對,起碼要燉一整天b.錯,看食材而定

A看食材而定。

•肉湯:雞、牛、豬等肉湯燉久一點會比較好喝,通常要燉上好幾個小時,主要是我們的舌頭嚐不出太大的分子,湯燉久一點,有助於將肉裡的小分子釋放到湯裡,味道因而比較溫淳。

•蔬菜湯:因為蔬菜中很多成分容易變質,隔夜菜常有個臭味;蔬菜湯煮太久同樣會變味。所以很多人把蔬菜煎炒過後,再打成泥,要喝湯時,直接加進湯裡,以免煮太久容易有怪味。

•海鮮湯:由於魚的蛋白質比較脆弱,魚湯不適合久煮。

不像陸生動物身體結構那麼紮實,魚生活在水裡有浮力,它們的身體組織比較鬆散,魚肉因而較嫩,還有其膠原蛋白結構也較弱,魚湯不宜煮太久,不然容易變味。

至於甲殼類,依我個人的經驗,久燉是有幫助的。把炒過的蝦殼、蟹殼燉久一點,有個很棒的香味。此外,甲殼類的風味容易溶在油裡,更佳的煮法是:把蝦殼、蟹殼先用奶油煎烤,再放進湯裡煮。◎◇

(阿淇博士 Dr. Achi提供)

(本文摘編自《燉湯科學!大骨燉湯最好喝?這個步驟超重要!》,阿淇博士 Dr. Achi提供)

責任編輯:曾臻

推薦閱讀

●洗米、泡米 掌握米水比例 煮出香Q白飯
●蓮藕煲豬脊骨湯 有益壽功能
●2食材5步驟煮出日式高湯 鮮美滋味有訣竅

相關新聞
高湯入菜可減重?5種健康好處一次看
掌握2食材4大熬煮關鍵 煮出純正日式高湯
品嚐舌尖的鮮味 教你製作好喝的蔬菜高湯
煮蔬菜青翠、不軟爛的祕訣  科學原理大解析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