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婦女應該知道的乳癌

高雄榮民總醫院一般外科主治醫師 葉名焮

人氣: 6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4月13日訊】

前言

最近幾年來,從林晏如、胡錦到楊思敏,這一連串的知名藝人罹患乳癌事件曝光後,越來越多的女性意識到乳癌的可怕,這點可以從台灣各地乳房門診的病患激增可以看出。然而在這些新聞的背後,多數民眾只是一味地懼怕乳癌,實際上並不了解乳癌這種疾病的真相。以至於徒然形成眾多女性以及其家人的心理負擔,卻無助正常乳癌防治工作的推展。事實上,讓民眾知要比讓民眾怕更重要。

盛行率

首先,讓數字說話,根據衛生署的統計,台灣目前婦女罹患乳癌的盛行率是每十萬分之二十五至四十人,亦即大約每年每四千位婦女中就有一人被診斷出罹患乳癌。平均每年大概有二千五百名婦女被診斷出乳癌,大約有一千五百名婦女死於乳癌。這種罹患率僅次於子宮頸癌,佔台灣女性罹患癌症的第二位,但遠比西方國家之盛行率低( 如美國大約每九名婦女就有一名在一輩子中會被診斷出乳癌)。

什麼人容易得乳癌

◎四十歲以上婦女(台灣乳癌病患平均年齡47歲)
◎家族罹患乳癌病史
◎初經較早或停經較晚者
◎大於30歲生頭胎者
◎有上皮性非典型增生之良性乳房疾病者
◎卵巢癌及子宮內膜癌患者
◎曾經有一側乳癌患者
◎胸部大量放射線照射
◎停經後肥胖者
◎中度飲酒
◎飲食偏向高脂肪食物者

以上是目前所知的乳癌危險預測,也是很多人很想了解的事情。但是很遺憾的是,超過百分之五十以上之乳癌患者並不具有任何以上所言之危險因子,也就是說絕大多數的乳癌病患無法被預測,每一位婦女一生之中都有罹患乳癌的危險。

另外服用女性荷爾蒙或避孕藥是否增加乳癌之危險,在臨床上仍有爭論;停經後是否補充女性荷爾蒙應與醫生充份討論後決定,並同時定期接受乳房檢查。

乳癌的成因尚未被完全了解,目前研究指向細胞控制生長繁殖的基因病變。門診中經常遇見一些乳癌病患自哀自怨,仿佛罹患癌症是個人失德亦或報應所至,這實在是個很奇怪的想法。

乳癌的症狀

臨床上,常有一些病患只要偶然摸到乳房內有硬塊就緊張得覺也睡不著、飯也吃不下,甚至於連遺書都交代好了。其實,絕大部份的乳房腫瘤是良性的,大家無需過度緊張,但是如果發現以下症狀則代表有惡性腫瘤的可能性,不可等閒視之,應儘快求診於乳房專科醫師。

無痛性乳房腫塊

◎乳頭異樣分泌物,尤其是帶血分泌物
◎不對稱乳頭凹陷
◎乳房局部凹陷或突出,外型改變
◎乳房皮膚有紅腫,潰爛或呈橘皮樣變化
◎乳頭及乳暈部份有濕疹樣脫屑

腋下淋巴腺腫大

值得注意的是初期的乳癌是不會有任何症狀或身體的不適。換句話說,早期乳癌是不容易被發現的。以美國乳癌病患篩檢的經驗來看,近幾年來零期癌病患比率逐年增加,要歸功於婦女乳房篩檢工作普遍的成效,使許多腫瘤在用手還無法觸及前即被診斷出來。這並不是說自我檢查不重要,事實上,很多報告指出定期自我檢查可以降低乳癌診斷時的腫瘤大小,從而降低乳癌死亡率。

乳癌診斷

每位婦女應該學習自我檢查乳房,停經前婦女在每次月經結束後一星期左右檢查一次,停經後及懷孕婦女則每月固定一天實施。乳房自我檢查應長期實施,不應偶一為之,如此方能清楚自己乳房的變化,對於異常之腫塊才能有所警覺。對於早期乳癌的發現,如同以上所言,必須靠臨床醫師的定期檢查及安排乳房X光攝影或乳房超音波檢查,偵側出觸診無法發現的零期或第一期乳癌,才能降低死亡率,屬於高危險群的婦女應於30至35歲超接受檢查,必要時安排超音波檢查;四十歲做第一次乳房X光攝影,而後以超音波及X光攝影交替檢查;五十歲後飾檢以乳房X光攝影為主,原則上每年檢查一次。小於三十五歲或較年輕的婦女,因為乳房較為緻密,X光攝影不易判讀,應考慮以超音波檢查。對於可疑腫塊,有經驗的外科醫師經常進行細針抽吸檢查,開刀切片或經皮取腫瘤組織進行病理檢查以證實良性或惡性。醫學上的進步,陸續有新一代的儀器做影像學或切片上的檢查以提高診斷率,諸如核磁共振攝影,電腦輔助診斷超音波或X光攝影,立體定位乳房腫瘤切片器等等。提高警覺,早期就醫,定期檢查,是發現早期乳癌的不二法門。

總結

目前醫學上尚未有預防乳癌之有效辦法。了解個人的危險因子,定期自我檢查及找合格之乳房外科專科醫師檢查,是防治乳癌最重要的事情。最近幾年來,由於醫學的進步以及我們對於乳癌的瞭解,使得乳癌的治療進步神速。臨床上百分之六十以上的乳癌病患,經過治療,可以存活超過五年甚至十年以上,成績相當的好。

最後要提醒大家–「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仍然是提高乳癌病患存活率的最佳方法。

——轉載自《高雄榮總醫訊》(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