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始關注非洲題材 好萊塢「走進非洲」?

人氣 18
標籤:

【大紀元5月2日訊】(中華網4月30日報導)這個春季,好萊塢一口氣推出四部有關非洲的電影,其中包括正在我國上映的《翻譯風波》。從《盧旺達飯店》開始,終於有美國導演開始認真嚴肅地對待非洲現實題材了。





  今年年初公映的由英國、意大利、南非和美國共同投資拍攝的非洲題材影片《盧旺達飯店》,在全世界範圍內贏得一片好評,並一舉收穫了包括本屆奧斯卡3項提名獎在內的一連串獎項。這部根據真人真事改編的影片,講述的是在1994年盧旺達發生種族大屠殺期間,一名酒店經理冒著生命危險,在自己的酒店裡收留圖西族難民的故事。顯然,凡是看過這部電影的人,都會受到極大的震動。然而,得到奧斯卡獎的肯定,是否會改變美國電影業對非洲題材影片的態度,還需要拭目以待。一個樂觀的預期是,「盧旺達」後的美國電影,將開始越來越多地關注非洲的現實題材,但這對商業利潤至上的好萊塢來說,這條道路非常冒險。

  今春,好萊塢推出4部有關非洲的電影。

  《盧旺達飯店》在美國上映5個月後,這個春季,好萊塢一口氣推出4部有關非洲的電影。從這4部電影的大致輪廓來看,非常符合好萊塢傳統的「非洲標準」:兩部是關於動物的,兩部是冒險題材。

  將於4月29日上映的《杜瑪》(Duma)講的是一個白人小男孩如何將他餵養的一只寵物印度豹放歸野外的故事。而將於 5月底上映的動畫片《馬達加斯加》,則是關於被困在馬達加斯加島上的一隻獅子和一匹斑馬的故事。

  另外,兩部關於人的新片,一部是由馬修‧麥康納和佩內洛普 ‧克魯茲主演的《撒哈拉》。這部影片雖然情節老套,但還是在上週末的北美地區票房中佔據榜首——在這部影片中,智勇雙全的白人英雄在非洲尋找失落的寶藏、與非洲獨裁者作鬥爭、拯救當地人於可怕的無名瘟疫——這些好萊塢非洲冒險題材影片慣用的元素,統統被囊括了。

  另外一部影片,則是4月22日在大陸與美國同步上映的,由妮科爾‧基德曼和西恩‧潘主演的《翻譯風波》。這部影片講述的是由基德曼扮演的聯合國翻譯西爾維婭,在一個高度機密的會議中無意中聽到一起針對某位非洲國家領導人的謀殺陰謀,為了非洲的和平,她企圖阻止這場暗殺。在這個過程中,她和西恩‧潘扮演的聯邦特工展開了合作。
  影片開始關注非洲現實問題

  對於今年美國春季影片中的這些關於非洲題材的新片,《盧旺達飯店》的導演泰利‧喬治沮喪地認為,「還是和以前的生意經一樣,白人領袖,可愛的動物,黑色的大陸作為背景,沒有任何關於政治或社會的深刻的東西。」誠然,這些影片遠遠沒有觸及非洲的現實問題,但是,如果以比較寬容的眼光來看這些後「盧旺達」時代的好萊塢非洲題材影片,可以發現美國電影人終於開始對非洲大陸貢獻他們的一點點敬意和感情了。

  雖然《撒哈拉》重複著白人冒險者在非洲行俠仗義的老調,但導演布瑞克‧埃斯納爾在接受《紐約時報》採訪時表示,他還是竭盡全力地避免完全屈從於這種模式。因此,埃斯納爾給了這部影片一個與它的同名原著小說不同的結尾——這些被困在非洲的白人英雄們最後不是被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隊所救出,而是被撒哈拉沙漠中的柏柏爾人游擊隊所解救。

  而《翻譯風波》的導演波拉克則認為,美國人已經開始關注非洲的現實問題:人民的貧窮,某些政權的腐敗,娃娃戰士現象等。波拉克認為,這種意識的存在,使他可以在2005年拍出《翻譯風波》這種涉及非洲政治問題的驚悚片。而這種對非洲現實問題的有意識的關注,他在1975年拍的《禿鷹三日》和1985年拍攝《走出非洲》時是不存在的。
  《人猿泰山》、《獅子王》誤導了美國孩子

  70多年來,好萊塢對非洲題材的影片,有著自己固有的邏輯和模式:從上個世紀三四十年代的《人猿泰山》系列電影到五十年代的《所羅門國王的寶藏》,直到近年拍攝的《木乃伊》系列電影,人們可以發現,凡是在非洲拍攝的冒險題材電影,無不以頌揚白人英雄如何在非洲的荒蕪沙漠和原始叢林中與邪惡勢力作鬥爭;而在《走出非洲》、《慾望城》 (White Mischief)等劇情片中,非洲則為白人明星們在劇中演繹或感人或驚悚的愛情故事,提供了浪漫壯麗的大自然美景。

  神秘的非洲,有時也為情節離奇的喜劇片中的主人翁提供了充滿噱頭的身份背景——比如在《來到美國》、《神探飛機頭II》這類影片中,非洲被描繪成充滿著怪異部落和古怪風俗儀式的地方,主人翁為了躲避這些落後的習俗而拚命逃出非洲。

  此外,充滿原始風光的非洲,也常常成為好萊塢動畫片故事的最佳外景地,其代表作就是《獅子王》——這些影片,誤導了美國孩子,他們常常以為非洲沒有人類居住,只是動物的樂園。

  在所有這些影片中,好萊塢都有意迴避非洲的現實問題,從不願意花費膠捲去解讀非洲自己的歷史和現狀,或深入探討非洲的社會、文化、政治和經濟問題。這種冷漠反映了美國人的一個問題心態,「製片公司認為美國的主流電影觀眾,都只喜歡看美國人做主角當英雄的電影」,《冷山》的製片人威廉‧霍伯格這樣認為, 「因此,在美國,很少有以外國人做主角或將外國人置於情節中心的電影。」

  要真正「走進非洲」路途艱辛漫長

  但令人鼓舞的是,雖然是鳳毛麟角,但終於還是有美國導演開始認真嚴肅地對待非洲現實題材了。約翰‧伯爾曼正在執導拍攝的新片《在我的國家裏》(In My Country),就將鏡頭對準了種族隔離政策取消後的南非,在「真相與調解委員會」主持下舉行的一場聽證會。這部影片由美國黑人明星塞繆爾‧傑克遜和法國女星朱麗葉‧比諾甚主演。為了拍攝這部關注種族隔離政策的影片,導演伯爾曼曾在好萊塢努力推銷這個劇本,可惜沒有一家大製片公司和獨立製片商對此感興趣,製片人告訴伯爾曼:「這是個非常棒的題材,可是我們無法為此投資,因為美國人不太關心非洲。」最後,伯爾曼還是從歐洲募集到了七百萬美元的經費,使影片得以順利投拍。

  伯爾曼並不是孤軍作戰,《最後一個武士》的導演愛德華‧茨威格也正在嚐試拍攝一部關於非洲的新片《血腥鑽石》 (Blood Diamond)。在這部影片中,美國人不再是拯救非洲的英雄,而變成了惡勢力的代表,主角是一位正義勇敢的非洲農民,講述他如何與企圖控制塞拉利昂採礦業的美國鑽石走私商和大企業作鬥爭的故事。茨威格表示,他拍攝這部電影正是試圖反映「非洲的社會和政治環境,以及各種各樣的外部勢力如何爭奪非洲資源的現實。」如果他成功了,如果這部片子賣出了好票房,那麼「持幣觀望」的好萊塢或許可以至少為了他們所關心的商業利潤而為更多的非洲現實主義題材影片投資了。 (東方網-文匯報 蘇非)(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安吉麗娜想給養子找新爹 与皮特的關系几成定局
組圖:《星球大戰3》DVD發行 白靈俏皮現身
明星們最愛的美發用品
模仿經典電影 《鯊魚故事》棄惡搞玩戲仿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