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漫談】 「濃墨宰相、淡墨探花」

明訓
font print 人氣: 7
【字號】    
   標籤: tags:

清朝書壇有一句話叫「濃墨宰相、淡墨探花」,濃墨指的是劉墉;淡墨是指王文治,二人都是清初書法名家。
劉墉,號石庵,乾隆十六年進士,官至吏部尚書士、東閣大學士,職同丞相,其書法以濃墨著稱,因此時人喻為「濃墨宰相」。王文治,號夢樓,乾隆二十五年考中探花,字跡清淡秀逸,因此被喻為「淡墨探花」。
清初書法由於康熙對董其昌的大力推崇,因此大部份書家的書學歷程都受到董字深刻的影響,劉石庵和王夢樓也不例外,但兩人發展出來的風格卻南轅北轍,形成強烈的對比。
劉石庵取法董其昌後,又專研顏體,因此鍛鍊出飽滿的線條,這些線條在濃墨的外櫬下,使得劉墉的書法益加渾厚而具量感。另一方面,劉墉結字挺拔,勁力內聚,堅實地架住豐潤的線條,因此贏得「如棉裹鐵」讚譽。
王夢樓楷書以褚遂良為根基,行書學《蘭亭》及《聖教》,但主要還是承襲了董其昌平淡雅秀的基調,一派端莊,而又風神瀟灑,煥發出濃濃的文人才氣。
然而,無論濃墨劉石庵亦或淡墨王夢樓,他們所代表的清初書法水平,畢竟與明末董其昌相差甚遠。一代翹楚劉石庵、王夢樓如此,其他大家如粱詩正、梁同書、梁巘「三梁」情況亦然,更遑論那些沉迷於求媚的「館閣體」的八股書匠了。
一、二百年來,清朝書壇始終無法出現具代表性的人物來引領一代風潮,以致書家脫離二王、歐、虞、褚、顏、柳、宋四家、趙孟頫、文徵明、董其昌一脈傳統,書學家稱之為「帖學」,轉而從此時大量出土的石碑文字尋覓創作靈感,造成另一股書風,書學家稱之為「碑學」,乘勢而興。@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祝允明(1460一1526)字希哲,號枝山,因手有六指,故自號枝指生,長洲(今蘇州)人。祝枝山是家喻戶曉的才子,也是道地的天才型人物,他“五歲作徑尺大字,九歲能詩”,加上他家學淵源,外祖父徐有貞和岳父李應禎兩人都是當時書法名家,因此這位天才在名家的栽培與環境的薰染下,很快就展露頭角。他與唐伯虎、文徵明、徐禎卿齊名被喻為“吳中四才子”。
  • 衛夫人本名鑠,字茂漪,河東安邑人(今山西夏縣)。據載,衛夫人書法師承鍾繇,善長隸書楷書。由於衛夫人並無留下任何書法作品讓人參照,我們只能從兩段唐人的書評中想像魏夫人的書法風貌:其一是韋續在《墨藪》中稱讚魏夫人書法”如插花舞女,低昂芙蓉。又如美女登台,仙娥弄影,又如紅蓮映水,碧朝浮霞。”其二為張懷瓘,他在《書斷》中列衛夫人隸書為”妙品”,評之為“碎玉壺之冰,爛瑤台之月,婉然芳樹,穆若清風。”
  • 清朝寫得一手好隸書的書法家不知凡幾,而且每家有每家的風貌,很難想像二百年後的今天,伊秉綬橫平豎直,幾無律動、裝飾,近乎沒有「特色」的隸書是被歷史留下的其中之一。
  • 明代萬曆年間的《增廣賢文》有句名言:「萬惡淫為首,百善孝為先。」古書《壽康寶鑑》中的「福善案」記載了很多守戒拒淫而在科考中速得福報的故事。讓人看到「拼功業」和「道德實踐」的密切關聯。古人講的「積德」、「積陰德」,其言不虛,有德的人生才有福,可不是空話啊。
  • 「為政以德」的內涵是很深、深廣的,包含了前一篇中孔子所講的「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本章,孔子沒有具體解說什麼是「為政以德」,而是打了一個比方:君王自己像北極星一般安居其所,別的星辰就都井然有序地環繞著它。
  • 紅樓夢這本書成書的緣起,是聖主康熙皇上賜的這一場富貴。紅樓夢這本未能完成結局的書,這本自傳性質的小說,對應的康熙雍正年間江寧織造府的興衰景況,都是有史料可查的。榮國府,寧國府最早的主人,榮國公和寧國公,從小說內容「焦大跟著太爺出兵」這一細節,結合歷史背景來看,應該是清兵入關時,隨著滿洲人一起入關的那批漢人,類似於大清的開國元勛范文程(范仲淹後人)這樣的漢人。
  • 明代《耳談》作者王同軌的街坊林廣兒的殺妻事件,鑽法律漏洞逃過刑罰,在當地引起不平的鳴冤聲震天價響,而最後的結局,更讓人心震動不已。
  •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這體現了孔門教學的一個根本特點:「求諸己」, 即向內求,所謂「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在處世上,不怨天尤人,以「人不知而不慍」的精神,完成自己的仁德修養,在寂寞中成就事業。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