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中年之後,無意中觀察到身邊年紀稍長於我而又已退休的親朋好友,他們有個共同點:怕寂寞又不甘於寂寞。只要見了面,立刻逮住機會聒噪不休,什麼話都一股腦兒的倒給對方,管你接不接受,似乎積存了一肚子的話,再不宣洩可能會爆炸!最常上演這樣的場景:幾個老人圍桌而坐,除少數一二人靜聽之外,其餘的全都各說各話,比手畫腳,口沫橫飛,你談你的,我講我的,加上年齡大、聽力衰退,因此嗓門兒特別亮,給人的感覺像是在吵架似的。也因為有了幾個靜聽者,所以越說越來勁兒,沒完沒了,經常散夥之後才發覺正事根本沒辦!
碰上這種場合,我一定是那靜聽者之一。面對發言人,凝神諦聽,表情專注;適時點頭讚許、微笑同意;時而口中嗯嗯連聲……。可我其實根本就聽而不聞,同時心中暗暗叫苦,祈求這種酷刑早點兒結束,最多的感觸是覺得這些人真可憐!怎麼不懂得如何過日子?怎麼不培養點正當嗜好?怎麼體悟不到獨處之樂?怎麼領會不了自得之趣呢?其實只要你有心,有正確的認識,要改變這種狀態很簡單!趁現在手腳仍然俐落,,趁現在交通如此發達,買本住家附近的旅遊手冊,避開週休二日的人潮與車潮,按圖索驥,輕裝上路,搭個公車就能遊山攬勝,獨自領略天然佳趣。經常如此,就能從大自然中得到無限的禪機,也就能感受到獨處的樂趣!
一如這自然詩人——王維,他就深諳箇中情趣: 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興致一來,經常獨來獨往,面對那美好的景物,心中的快意只有自己能領會!有時順著溪流走去,直走到水源的盡頭,前面無路了,便平心靜氣的隨興坐下來,默默的觀賞眼前展開的另一番新景象——煙嵐雲霧自在翻湧、自由升沉,妙趣橫生。
大自然又給了我們另一種啟示:行到水窮處,往往是意興闌珊的時刻,這有形的水源盡頭截斷了尋幽訪勝的情趣,此時只要能放下心來,不執著於這視覺上的表象,從外在的窘境返回心靈,就能超越水源盡頭的局限,就能隨遇而安,轉而去欣賞周遭的一切。「行」不為何事而行,「坐」不為等待而坐。有路即行,無路即止。沒有目的,也沒有必然要走的路,更沒有必然不走的路!只是順著自然之勢,隨溪而行,溪盡,便又隨意坐下來,坐著也不是為了等待什麼,有雲升起,便看看雲也好,一切在不著意之間,隨緣而已!這時你會體驗到我心即是自然,自然即是我心,兩相冥合、超然物外之妙!
「獨」對他而言,只是不拘不礙的生活方式之一,他沒有要刻意去追求孤獨,也沒有用心去迴避孤獨,完全隨興所至,獨來獨往,把自己投入大自然的律動中,遊山玩水,悠然自得,適意之至,這份「勝事」的箇中滋味與喜悅,真的只有自己才知道。而他的這兩句深為後代詩家讚賞的名句,與陸游的「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有異曲同工之妙。他們所點觸給我們的,何嘗不是一種生命歷程的拓展哪!
其實大自然是一本書,時時接近它,日日徜徉其間,你會從中學到許多,你會從中領悟不少,但你得不害怕獨處,不厭惡獨處,你得習慣獨處,方能在大自然中,在心靈深處尋獲這種山林行訪的自得之趣!@*
(http://www.dajiyuan.com)
更多:君子之交淡如水【名句中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