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中的人生】比上不足,比下有餘

宇生
font print 人氣: 242
【字號】    
   標籤: tags: ,

「比上不足,比下有餘」是我的處事哲學,這句話讓我學會如何面對人生的逆境與順境。

當我生活順利、如意春風時,滿心開懷之餘,我提醒自己不能目中無人,自視甚高。要能謙虛待人,與人為善之外,還要能樂於助人。我心裡明白,所謂「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猴子再會爬樹,都有摔下來的一天。因此,我常常以「比上不足」提醒自己,無論是工作、家庭、學業、待人、處事等方面,我還有很大的努力空間,不能迷失於掌聲之中,只有謙卑看自己,才能不斷地突破自己更上層樓!相反的,倘若站在高處而忘形忘我,一旦失足墜地,悔已晚也。

當我遭遇生活的不順遂時,也許會一時感到消沉,但是我會試著努力理順心情,重新站起來,看看那些生命的鬥士,手足殘缺,生命卻燦爛無比;拾荒老人為辦學,不論風雨而做的點滴努力;絕症患者為爭取生命長度,堅強地呼吸著一分一秒的空氣。是啊!與其沉溺悲情、妄自菲薄、怨天尤人,我選擇以「比下有餘」來惕勵自己:四肢健全的我怎能作「窮途末路」之嘆?和這些人一比,我當學習感恩,感謝生命中讓我淬煉及成長的人事物;我當學會勇敢,再度揚起帆,駛回生命的航道,迎向波瀾起伏的人生,激盪出生命的浪花!

其實,人的一生充滿著許多的變數,而「比上不足,比下有餘」這句話,讓我在其中學會處變不驚,進而享受著生命帶給我無盡的感動與驚奇!@*
(http://www.dajiyuan.com)

更多:君子之交淡如水【名句中的人生】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蘇轍(1039~1112),享年74歲,字子由,號潁濱遺老,蘇軾之弟,唐宋八大家之一。其為人沉靜簡潔,鮮言寡欲,性孝友。“與兄進退出處,無不相同,患難之中,友愛彌篤,無少怨尤,近古罕見”(《宋史蘇轍傳》)。
  • 顏真卿字清臣,生於唐中宗景龍元年,卒於德宗貞元元年,享年78 歲。封魯郡公,世稱「顏平原」、「顏太師」、「顏魯公」等。顏真卿幼年失怙,隨母殷氏寄居舅家。顏氏世代家學淵遠,名重當世。殷氏亦是名門望族。少年顏真卿在雙方長輩的悉心呵護與嚴格教育下,學業精勤,尤工書法。
  • 自古以來,騷人墨客常以感嘆時光短暫為題材,提醒人們要及時努力,莫虛擲光陰。白居易於《琵琶行》一文中曾說:「今年歡笑復明年,秋月春風等閒度。」然而,對於流逝的時光,又有幾人能瀟灑從容以對呢?
  • 在中華傳統文化中,信與仁義禮智同爲最重要的倫理之一,誠實守信是爲人之本,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中國古人非常重視誠信,講究“誠”,是指以誠待人;講究“信”,是因爲“人無信不立”。《聖經》中說:“誠信比財富更有價值。”

  • 「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六根清淨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這首禪詩在人生的哲理上闡釋了以退為進的道理,亦說明了謙沖為懷的宏大心胸。
  • 「靜坐常思己過,閒談莫論人非。」意指:「一個人靜心獨處時要時常反省自己所犯的過錯;和別人閒談時切莫談論他人的是非。」
  • 由於人世間確實存在著一些欺軟怕硬的人,因此就使世人産生了一種錯覺,自以爲以剛克剛才是聰明的表現。其實真正的強者都懂得以柔克剛,那才真正是大智慧的表現!《老子》一書在第七十八章中對 "柔弱勝剛強"作了以下闡述:“天下柔弱莫過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以其無以易之。弱之勝強,柔之勝剛,天下莫不知,莫能行。”尤其當一個人處於弱小劣勢的地位時,只能採取以柔克剛的方法才是取勝之道。一個人的純善之心就是一種至剛的柔和,它足以戰勝人世間的任何剛強。
  •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陶淵明.飲酒詩之五)
  • 清明之際,舍妹夫婦遠攜父母靈骨而歸葬於故鄉,余在海外,阻於國難不能奔赴,乃弔之以文,曰: 嗚呼!先父仙逝,十三春秋;先母駕鶴,亦近三月。憶思雙親,善良一生。育我兄妹,兼濟親族。力有大小,唯盡本分。載入家譜,亦有光矣。
  • 神韻交響樂團演出的西方交響樂曲,經常有有十分貼心的安排,樂曲的選奏也極富巧思,不論觀眾是否熟悉西方古典交響樂,在精采的樂音引領下,總會體驗到層層的驚喜與無盡的感動。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