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不要給孩子貼標籤

周文
font print 人氣: 1
【字號】    
   標籤: tags: ,

在偶然的機會下,讀到「鐵窗下的醒悟」一書的一個故事…一位死刑犯的懺悔錄,胸中澎湃下已,不知不覺中我們大人是不是無意中在製造錯誤?

書中提到他本是一位品學兼優的孩子,國小三年級時因為遊戲時推倒了一名權貴的孩子,被父親痛打了一頓,小小心靈從此恨透了有錢人,竟開始以勒索有錢同學,來表現他的不滿。

上了國中,新生訓練的當天,校長在司令台上公開說:「新生xxx,你的行為早有耳聞,請你家長一個星期內到校辦理轉學,本校絕不收你這名學生。他只好真的由一個學校轉到另一個學校,帶著標記,帶著恨,帶著傷害。

孩子受了重挫,家人只知在每次犯錯後嚴打斥責他;學校只知拒絕他。他越來越壞,偷、搶、勒索、吸毒殺人,最後被判處死刑。

孩子小,不能體會大人世界規範,不懂要教他,但教並不是就是打。「我愛你,所以我打你」的時代已過去,「不打不成器」的觀念已落伍。當孩子一再以犯行來表達憤怒及對社會不滿時,遺憾就容易造成。

更讓人訝異的是從事教育工作者,竟公布孩子的標籤,給他烙記特殊形象,使他永遠無法磨滅標記,不能重新再來,學校遺棄了他。當孩子不知羞恥為何物時,有什麼事不敢做?

問題家庭、問題老師,糾結著孩子的無知,變成社會問題。孩子要教、要學,可是大人不也是要學習如何去教小孩嗎?

從事教育工作者,請不要給孩子貼上標籤,多給孩子悔放的機會,多點愛心,多點耐心。

給孩子愛及關懷,讓孩子有自信,自然容易溝通,少犯行;如果一味苛責體罰,孩子就容易有反社會行為發生。

請幫忙救救我們這些沒有選擇出生家庭及父母權利的孩子。

〈作者授權登載,原載於台灣聯合報「家庭與婦女」版〉@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傾聽時,可以表達一些支持行為,如拍肩、給予安慰等。(Shutterstock)
    「聆聽、聆聽。我很想這麼做,但他什麼都不告訴我!」我不知道曾經從多少已經不抱希望的父母口中聽到這句絕望的抱怨。其實,光是打開心房和耳朵並不足以讓孩子說話!
  • 我們必須做好心理準備,因為治療那些成長在缺乏關愛的家庭環境的兒童時,有可能會遇到龐大的障礙......
  • 對父母或教育者來說,最嚴重的兒童教育錯誤,就是對走上錯誤道路的兒童預言悲慘的結局。這類愚蠢的預言會助長兒童的怯懦,讓情況無限惡化。我們應該反其道而行,以正面積極的態度鼓勵兒童。
  • 德里克‧萊恩(Derek Lane)和林賽‧萊恩(Lindsay Lane)夫婦即將迎來他們結婚23周年紀念日,他們共同培養了一種自我控制和培養善良的家庭文化,相信語言是有力量的,規定一家人永遠不說「我恨你」這三個字,這幫助他們的五個孩子專注於建立積極的人際關係。
  • 十年前,一位有遠見的母親帶著對美國傳統價值觀的由衷欽佩、對學習永無止境的熱愛以及傳播善意的使命,踏上了在家教育(homeschool)的旅程。
  • 我們必須從「激發這類兒童的勇氣,並讓他們相信自己的長處與能力」來進行治療。
  • 具有美感教育的玩具去哪兒了?如今,走進百貨商店的玩具通道會讓你嚇一跳。炫目的色彩和燈光向你閃爍著,預先錄製的聲效在空氣中噼啪作響。一切都過於張揚和誇張,到處都是醒目的商標。真正有教育性、想像力和美感的玩具去哪兒了?孩子們對世界最初體驗的那些健康又美麗的玩具在哪裡?好在它們仍然存在,只不過比以往更少見到。這裡列出一些經得起時間考驗的玩具清單,這些玩具可以培養孩子的運動技能、想像力、樂趣、創造力以及與美好現實聯繫的體驗。
  • 「為什麼要生孩子?」,讓我們來看看孩子給我們的人生與家庭帶來哪些快樂與好處,這些也許更真實一些。
  • 在成長到學齡的這個階段,孩子們正在培養和練習幫助新朋友、與他人相處和交友能力。還有自我調節和理解他人觀點的能力。
  • 學齡兒童往往喜歡獨立,但他們仍然需要你的愛、關注和認可。在成長和探索的過程中,孩子也需要一些限制和指導。這些限制可以幫助你的孩子感到安全,並為開始上學後的新規則、慣例和責任做好準備。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