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說魁儡戲

雯娟/整理
font print 人氣: 30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3月27日訊】 記得小時候,每當有廟會活動,大夥兒便會一同去廟口觀賞各類的表演節目。在眾多的表演活動中,最令我感到新奇和喜愛的就是–偶戲(布袋戲)。在戲偶師靈巧雙手的操控下,搭配著燈光、音效(鑼鈸、嗩吶等傳統樂器伴奏)和木偶師的口技,以及有趣的故事內容與對白,木偶似乎被賦予了生命,也因此我開始對傀儡戲(偶戲)產生了濃厚的好奇心。

傀儡戲俗稱木偶戲 ,對於它的起源可說是眾說紛紜,相傳可能早於漢唐,遠至西周。根據《列子.湯問》記載為周穆王時偃師所創。據說古代的葬禮中陪葬的俑和木偶,與傀儡戲有著直接而深遠的關係。另有一說,在出土文物和史料中也發現,於春秋戰國時代就已經出現偶戲的表演形態;至東漢時代,已是宮庭宴會裡重要的娛樂表演項目;經過魏晉、隋、唐的發展,而到了南宋可以說是中國古代傀儡戲的繁盛時期。在當時它的表演內容及形式已具有相當的水準,之後流傳至各地,而發展至極盛的階段。它除了是宮廷和民間的主要表演娛樂之外,對中國的戲曲發展也有很重要的影響。

傀儡戲原本最重要的功能是驅除邪煞,到現在驅除邪煞這樣的習俗也一直延續傳承下來。此種特殊的社會功能,使傀儡戲具有神秘的宗教色彩,這也是傀儡戲跟其他種頪的戲劇非常不同的地方。
中國偶戲藝術除了有持續性的發展之外,更隨著時代的交替、環境的變遷以及文化背景的轉換之下,演變成符合各個時代、不同地區的生活習性和風俗民情的表演文化。偶戲不僅是一般的雜耍、童玩和娛樂,同時又兼具表演藝術和宗教信仰的內容與價值。 @*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竹枝詞譜寫的秋歌多采多姿,詞情貼近人心,直寫人生,抒發心情,描繪人生風塵中片片真情。玩味其中,一些人生的心情,一些未能安放的追憶,或許得到慰藉,得到淨化昇華!
  • 元宵花燈詩情畫意,人間與天上相繫:「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這般殊勝出塵的元宵花燈的節俗,起於何時呢?在中華文化中象徵什麼精神內涵呢?
  • 端午節一到,「門掛艾旗驅百病,戶懸蒲劍斬千邪」成了一種招牌節景,帶有驅逐瘟疫、防治百病的象徵意義。那為何古人選用艾草、菖蒲這兩種植物來懸掛在門戶上呢?
  • 中國古代有一種神奇的銅鏡,乍看之下與一般鏡子無異,但當它反射光線到牆壁上時,光亮區域會出現鏡子背面上的圖案或文字,彷彿是透過來的,故稱之為透光鏡。古籍中有關這種鏡子的製作方法據說已經亡佚,現代學者仍無法確認其真正原理為何。
  • 你知道中國古代有哪些種類的粽子嗎?從魏晉到南北朝時代的粽子不但繼承了紀念屈原的筒粽,以及古代角黍的風俗,而且還有巧麗的新貌和多樣的口味,形形色色精彩紛呈。
  • 扇子相傳源起於堯舜時期,晉朝崔豹的《古今注》說,舜爲了求賢自輔,曾製作五明扇。剛開始是長柄扇,又稱為估翣、障扇或掌扇,用為障塵蔽日,象徵權威。後來演變為短柄扇,又名為箑,用來引風納涼。稍後的紈扇、團扇更以繪畫來裝飾於扇面上。直到北宋初年所發展出的摺扇,因狀如半圓,攜帶方便,而廣為流傳,因此成為扇子的典型代表。一般說來,扇可分為以下四種:
  • 手鞠的起源是「蹴鞠」。蹴,踢的意思,鞠,就是皮製的球,蹴鞠是一種以腳踢球的活動,也稱蹋鞠,早期的「鞠」,以動物皮毛、穀物及碎布等簡易材料填充縫合而成。
  • 端午節佩戴香囊能起到辟疫驅蟲的效果。(Shutterstock(
    中國古代,發生過多次瘟疫,所以歷史上也留下過一些神奇良方。
  • 白露節氣過後,炎熱天氣明顯轉涼,也是萬物即將衰黃、凋落的轉折點,容易讓人見景傷情。肅殺的秋時節,如何養生呢?中華保健寶典《內經》、中醫告訴你具體實作的方法。
  • 日本印章
    大約在中國元朝時期傳入日本的印章,於十九世紀成為具有法律效力的工具,廣泛使用在各類官方文件,包括銀行交易。一個多世紀後,日本銀行決定逐步淘汰印章的使用,以迎合年輕人的需求。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