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化100個為什麼】

為甚麼「花兒會」又稱「愛情橋樑」?

作者:心語 整理
font print 人氣: 26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5月17日訊】此時期正是桃杏花開,春麥生機盎然。而隨著麥田拔草季節的來臨,青海的婦女們紛紛下田拔草﹙在青海除草是婦女的工作,且不用鋤而用手拔﹚,此時雖是她們一年中最累最忙的時間,但也是她們在田裡大展歌喉唱「花兒」的歡樂時刻。滿山漫「花兒」﹙在青海,唱花兒又稱漫花兒﹚的歌聲此起彼落,也預告著一年中唱「花兒」的季節正式拉開序幕了。

「花兒」是盛行在中國西北高原上的一種高原山歌。「花兒」又稱「少年」、「野曲」,因對歌時男方暱稱女方為「花兒」,女方稱男方為「少年」而得名。流傳在甘肅、青海、寧夏、新疆省(區)的回、東鄉、撒拉、土、藏、裕固、保安、漢等民族中,也是一種獨特的民歌。

「花兒」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曲調高亢悠揚,唱詞即興而編,是一種口口相傳的民間歌謠,由於節奏明快,唱起來朗朗上口,聽起來悅耳動人,用詞樸實,唱時有感而發,情真意切。「花兒」有獨唱、對唱、聯唱三種形式,內容包羅萬象,有抒情、也有敘事,狀物寫景,還涉及天文、歷史、地理、家庭和日常生活等方面,其中尤以情歌居多。

「花兒本是心上話,不唱是由不得自家;刀刀拿來頭割下,不死了還是這個唱法。」這是一首知名的「花兒」,唱得最真也最深刻,表達得也最貼切。所以,唱「花兒」對西北高原上的人們來說,是一種既成的風俗習慣,誰也阻止不了。

不過,演唱「花兒」最熱鬧且最具民俗特點的,是在每年黃曆四、五、六月時民間各地舉行的「花兒會」,參與者多時人數常達上萬。「花兒會」一般在風景秀麗優美的山野間舉行,各族不分男女老少,穿著鮮豔民族服裝,登山對歌賽歌。一時間,人山人海,歌聲此起彼落傳遍山野,盛況空前。

每年舉辦的「花兒會」,是規模盛大的一種演唱活動,更是流行地區的交遊節日。也因此都會吸引許多的未婚男女前來參加,他們以歌為媒,以歌傳情,向對方表達愛慕、思念和讚美的濃濃情意。很多人也因「花兒會」而相識、相愛,最後結為百年好合。所以,「花兒會」也就理所當然被稱為「愛情的橋樑」了。

不過,正因為「花兒」所唱內容多為情歌,所以就有些不成文的規定。因此花兒不能在室內或村內唱,長輩和家人面前也不能互相對歌唱。時至今日,當地人們對此仍恪守不渝,只有在「花兒會」上,才會盡情得歡唱。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皇歷二月二古代稱之為中和節,俗稱龍抬頭。民間傳說,每逢皇歷二月初二,是天上主管雲雨的龍王抬頭的日子,從此以後,雨水會逐漸增多起來。所謂「龍抬頭」指的是經過冬眠,百蟲開始甦醒。所以俗話說「二月二,龍抬頭,蠍子、蜈蚣都露頭。」因此,這天也叫「春龍節」
  • 清代徐珂寫的《清稗類鈔.詼諧類》中,有一篇談及乾隆皇帝南巡時,一日遊天寧寺時,聽說天寧寺住持有不守佛門清規的傳言,於是就詢問他︰「你有幾個妻子?」住持答說有兩個。乾隆皇帝很詫異,又仔細追問,住持解釋說︰「夏擁竹夫人,冬懷湯婆子,寧非兩妻乎?」乾隆皇帝一笑置之。
  • 現代的衛浴設備中,馬桶是人人天天會使用到的,也給人帶來了很多方便。在《左傳》上記載,公元前581年六月初的一天,晉景公想吃新麥時,突然肚子發脹去上廁所,結果跌入糞坑淹死了。晉景公可能是歷史上第一個有文字記載在廁所殉難的君主,但這同時也突顯出當時衛生設備的簡陋程度。不過,也因此便器才開始受到人們的重視,逐漸的創造改良出各式的便器。
  • 原來“買東西”這個名詞還有這樣一個典故,未收到這篇故事前,還真是搞不懂為何會說“買東西”而不說“買南北”,看了這篇故事后,才知道原來還有這樣一段插曲呢,古人的智慧真是蘊藏在我們的生活中 。
  • 義官奔走汗甚,因就混堂浴,浴畢而起,大衣小衣已被人偷去,正喧嚷間,主人誚其圖賴,義官憤甚,乃戴紗帽著靴,以帶繫赤身,謂眾人曰:『難道我是這等來的。』」這是明代豫章醉月子選輯《精選稚笑》中所載發生在混堂的笑話。描寫在混堂裡人多吵雜,許多小偷會趁機施展其技,所以洗澡失衣早習以為常,而混堂主人的裝糊塗,卻惹得義官生氣的做出如此好笑的舉動。「混堂」就是浴池、澡堂,也就是俗稱的公共浴室。

  • 在中國古代,「畫麟閣」或「入麟閣」代表著作為臣子的卓著功勳或最高榮耀。李白詩云「功成畫麟閣」,杜甫抒懷「志在麒麟閣」。這一典故因何而來?這要從漢宣帝甘露三年說起。那年,漢宣帝因匈奴歸降,回憶起輔佐有功之臣,於是命人在未央宮麒麟閣繪製了十一名功臣的圖像。
  • 本世紀罕見日食,世界唯一的全日食記者對日食如此反應?科學研究表明,觀看日食可以強烈影響人的心理,使人敬畏,激發原始的歸屬感。
  • 「年」的古字寫作「秊」,從古來字形的演變中可以看到「年」的本意。「年年有餘」,老百姓期待,天子也期待——他們共同的祈願是什麼?這個成語典故的本事起源於夏朝末年,源遠流長。
  • 門楹上掛上春聯,將冬天的氣氛一轉成新春,千門萬戶立即煥然一新。除夕前,什麼時候換上新春聯好呢?在中華文化史上,當前的這種遍及百姓家的紙春聯是何時開始黏掛的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