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校長隨感】陶盆記

台灣雲林縣口湖國中校長/ 吳雁門
font print 人氣: 1
【字號】    
   標籤: tags:

廖信雁先生專精於美術與陶瓷藝品製作,是布嶼堡社區的文化工作者,學校特聘請他擔任「駐校藝術家」並負責部份藝術與人文的課程教學。他的思想非常自由沒有框框架架,教學歷程極富創意。

他也指導特殊教育班的孩子,八位學生在他的眼裡簡直個個都是美術天才:「用色大膽,充分表現畫者豐富的情感世界」、「線條利落,極具天賦」這些評語令人振奮,同事們還以為他是在讚賞美術資優班的學生呢!開學後一個月,他一襲唐衫,手托著一陶瓷盆景,出現在我的辦公室門口,衣袂飄飄,像極了甫下中條山的道人,想必是有教於我而來。略一坐定,他客氣的表示這素燒的陶盆盆景要送給我,接著,進一步的為我闡述盆中世界的隱喻。

「不花俏的素燒陶盆,象徵著教育工作者平淡、質樸的社會影像……」指說之間,藝術家有意無意的瞅著我胸前大花格子領帶。因此,藉著改變坐姿時,我將也是有些花俏的新皮鞋藏到茶几底下。

「盆土正中央,尺來高、蒼翠挺拔的胡椒花,最是吸引人們目光;校園裡比之這類的學生十分之一不到吧?」底下的話他謙虛的作了留白。的確,少數擬升高中的學生是天之驕子,他們擁有較佳的學習資源。思及此,我的額頭竟微沁著汗。

「半截由盆土中斜斜長出的胡椒花幹,同樣生意盎然;有些學生需要的是了解與引導,而非矯正。」事實上,我剛剛才「矯正了」兩個學生,藝術家雖意無所指,我卻心裡直發虛。「在兩株胡椒花左側的扁平石頭,是盆景重要的安排;學校裡或多或少有難以管教的學生,正好藉以檢驗教師的耐性與專業。」我的思緒翻騰著,藝術家不會知道,我的腦子繞了一個大圈子後,念頭停在:有多專,業就有多重這句話上。

啜了一口茶,他莊嚴的取出一隻盒子,以蓮花指和著泥土拈起一枚地衣,小心翼翼的將它植到陶盆上的角落,忽地幽幽的說:「這細小的地衣,明年此時,將會蔓延的佈滿整個盆面;這一類的學生……」

「這一類的學生需要特別關注,他們以後會是社會發展的主力」雖然接得痕跡十足,但見藝術家微微一笑,應是對我的悟性表示嘉許吧!

一隻盆景居然像篇啟示錄,經藝術家娓娓道來,聽似尋常,但對我而言,卻恍如天風海雨,內心兀自激盪不已。此後,來訪的客人或是來串門子的學生們,我都會和他們分享這段素燒盆景的故事。

有一天環保教育時間,張老師特別來辦公室看看學生整潔工作執行的情形。他踅到盆景前瞧了瞧,即刻招呼三位學生到跟前來,一面動手做一面教育著學生:「已經一段時間了,竟然沒看見盆景裡的樹都長歪了!」他順手拔出那株斜著長的胡椒花,鬆了土後再重新將它種正。「另外,盆景裡不能有雜草!」地衣也就在一拉一捏間,毀了!「還有……」不能再有了,三位學生齊出聲攔阻,同時三雙無辜的眼神向我這邊投了過來。

有幸見到這發人深省的一幕,應非偶然。想想自己長年的教育生涯裡,不也做了許多教非所宜的事。於是,我向三個學生點點頭,輕聲的告訴她們也告訴自己: 「明白了!」@*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兩個月前移植的十二株黃金扁柏,枯黃的針葉一直沒有回春跡象,黯然的列隊在校門內左側的綠地上。有幾株的枝葉末梢尚殘存著些許綠意,似在告訴大家它們仍然有生存的盼望。見著它們掙扎活著的不屈影象,不免令人心腸千廻百轉,實在是不忍心加以清除。
  • 我詢問她喜不喜歡班上同學?美圓回說:「不喜歡,我只喜歡到校長室」。我雖感榮幸,自然也了解她有人際關係上適應的問題。
  • 「蘇老師在不在?」電話裡傳來熟悉的海口腔調。彼端聲音吵雜,他顯然提足嗓門,聲音震得我耳膜嗡嗡作響。「我是,您是哪位?」我刻意放低聲量,下意識覺得對方頗不友善。
  • 活動中心前兩棵華盛頓椰子頗得地利,受風少,又耐乾旱,挺拔的身子早高過樓頂。特殊的是,形狀如超大芭蕉扇的乾枯葉子,仍一扇扇、一圈圈的纏圍著樹身,似乎不忍心輕易的離幹離枝,正與樹頂端八、九柄直竄天際的青綠葉子形成「死與生」的強烈對比。
  • 孩子們卻仍然童心未冺,乖巧可愛,老師的的話及交代的作業跟國小時一樣,絕少違拗,因此,同事們都喜歡教一年級的學生。我也排了一個新生班級的課,班上有四十個天使。多年來,我一直記得那個班級美好的教學經驗,以及小丁交來的一份家庭作業。
  • 那一年老三從國中畢業。學校畢業典禮結束後,她興高彩烈的拉著一票同學來家裡聚會。「老爸,畢業禮物!」甫進門,孩子清亮的嗓音讓人感染到她的喜悅。
  • 章仔一直是學校頭痛的學生。上個學期他經常性的逃課、喝酒、抽菸,脾氣暴躁並且晚上總是一、兩點鐘回家,很難預料他會闖出什麼禍來。
  • 我們已經知道,兒童都會努力追求優越感。父母或教育者的責任,就是將他們的努力追求導向有效、有益的面向。他必須確保,孩子的努力可以獲得心理健康與幸福,而非精神疾病、身心失調。
  • 我們知道,不勞而獲的成功多麼容易轉瞬即逝,因此訓練兒童滿懷企圖心沒有什麼好處;更重要的是訓練他具備勇氣、堅忍和自信,這樣他才能體認到失敗時永不氣餒,而且應該視「失敗為需要被解決的新問題」。
  • 有的人總是害怕自己的利益受到損失,或是擁有的什麼技能知識生怕別人學去。其實如果懂得放下和分享,往往就會發現在教授別人的同時自己也會有所收穫......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