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大天文台計畫 台灣不缺席

人氣 1
標籤:

【大紀元1月29日訊】〔自由時報記者謝文華/台北報導〕受限於天文觀測儀器及技術不足,宇宙的起源、黑洞為何,至今成謎。北美、歐洲、日本斥資十二億美金,將於二○一二年在智利沙漠興建完成六十八座十二米、十二座七米望遠鏡組成的全球最大陣列天文台。台灣也不缺席,將擔綱儀器組裝、研究的重任,與全世界最先進的天文團隊,共同解開更多天文謎團。

亞洲僅日本與台灣參與

相較於2003年啟用、台灣學界先前與美國夏威夷史密松天文台合作的「次毫米波陣列計畫」(簡稱SMA ),僅八座毫米波陣列望遠鏡;未來由歐洲十一國,亞洲的日本與台灣,北美的美國、加拿大、墨西哥及南美智利等十七國參與的ALMA計畫,將再刷新紀錄,成為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地面天文台計畫。

國科會與中研院昨日共同召開記者會宣布此一訊息;國科會指出,ALMA計畫2003年原由北美、歐洲國家推動,規劃六十四座十二米望遠鏡陣列,美國國務院已審查同意台灣參與;兩年後日本加入,在該陣列外圍增加了四座十二米望遠鏡及十二座七米望遠鏡陣列,勢必能提升更佳的對比影像觀測效果。

中研院天文所所長賀曾樸指出,ALMA計畫致力於觀測零點三毫米至九毫米波段,最佳解析度可達零點零零四角秒的天文觀測,影像清晰度將比哈伯太空望遠鏡高十倍,速度將比現有的毫米波及次毫米波段儀器快上一萬倍!

為何ALMA將興建在智利海拔五千公尺以上沙漠?天文所研究員呂聖元解釋,水氣太重會阻礙觀測波段,而愈乾燥的地方,透光性愈強。

研究員陳明堂指出,這座極高靈敏度的陣列,將使人類能夠研究更廣泛的科學主題,如太陽系行星的氣候型態、銀河系內行星與恆星的形成、活躍星系核內的氣體運動及宇宙最早期的高紅移星系的形成。

國科會更舉例,ALMA可望用來觀測年輕類日恆星周圍的原行星盤,取得分辨高達數個天文單位的影像,使天文學家能偵測原行星盤內因行星形成而產生的潮汐隙(tidal gaps )。

預計二○一二年竣工

台灣包括中研院、國科會,及台大、清大等大學都參與ALMA計畫,總共將投入三千六百萬美金、號召二十多名天文學家共同參予。預計二○一二年竣工,機台估計可運轉五十年。

國科會指出,該計畫為前院長李遠哲任內主導推動,台灣投入的資金大約佔三%,價值等同兩座ALMA十二米望遠鏡,未來台灣研究人員可無條件取得望遠鏡使用權、也可投入全世界頂尖天文學研究,並帶動台灣相關產業。

全球最大天文台合作計畫─大型毫米及次毫米波陣列計畫即將啟動,計畫主持人中研院天文所所長賀曾樸昨日對外說明台灣計畫的現況。(自由時報記者廖振輝攝 )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用海藻應對氣候變化 日本推動藍碳發展
Meta營收預測偏低 AI支出增 股價跌16%
玻璃般光滑 NASA在木衛一發現冷卻熔岩湖
進軍無人機業 臺灣亞創中心加州參加國際展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