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電:中國能否度過全球糧食危機?

人氣 21

【大紀元7月6日訊】(大紀元記者安琪編譯報導) 在國際油價飆升,北京當局極不情願地提高國內油價的同時,世人的眼光不禁轉而投注另一個讓它更感棘手的發燒議題:北京當局大力補貼的糧食價格是否經得起全球糧價飆升的嚴峻考驗?

中共現行的糧農政策

為因應全球性糧食危機問題,過去四年以來,北京當局嚴格限制農糧出口並且鼓勵進口,藉以壓制國內糧價飆漲。

此外,唯恐通膨引發更大危機,北京當局比以往更關注能否達到自給自足的目標,是而持續進行糧食貼補政策,以及藉助現代科技和農業現代化來提升糧食產量。

鑑於去年糧價急速竄升,北京當局更是將貼補對像由兩億農民擴大為全民13億人口。

大陸前不久油價政策的轉向不禁令人懷疑,現行糧農政策下的一系列因應措施會不會也在一夜之間轉向?現行政策是否切中要害而能收長期之效?路透社在標題為「中國能否經受糧食大挑戰?」(Can China tackle the great grain challenge?)的文章中,引述各方專家看法逐一分解。

專家一致不看好中共政策的長遠效益

香港「麥格裡資本證券股份有限公司」(Macquarie Capital Securities Limited)的中國經濟專家凱維(Paul Cavey)說,糧食問題帶給北京當局真正的大挑戰還在後頭。明年以後,將更加艱辛、更難處理。

補貼農民能否奏效?事實上,它只能治標,不能治本,因為國際肥料價格隨著油價上漲,勞工成本日益高升,補貼的幅度是無法跟上生產成本高漲速度的。結果是農民辛勤勞動獲得的利潤相形縮減,近年來更多農人放棄農作轉往城市謀生。

在從事農作人口大量流失之際,北京當局期望藉助科技來改善現況並增加產能,像是採用高產量種子和更好的灌溉系統。然而路透社評論道,在它現行不先進的農業運作體制下談現代化和科技化,這無疑就像是在爬坡的路上推滾一塊巨大的岩石。美國大農場的經營模式或許能適用於中國北方,但很明顯地,它並不適合地狹人稠的南方地帶。

此外,全民貼補政策也引發「錢未花在刀口上」的爭議。中國今年的農業補助款預計將高達1340億(約195億美元)。這筆錢目前僅能勉強地讓農民維持利潤,換言之,它不足以支持中國境內13億的廣大人口。

任職於亞洲開發銀行的資深經濟學者賈哈(Shikha Jha)對貼補「全民」更是不解地表示,有些人口確實負擔得起並不需要這項貼補。

另一個北京當局著實負擔不起大幅增加糧食補貼的原因,是由於大陸低糧價而衍生的日趨猖獗的盜糧走私出口牟利現象。在這種情況下,北京當局對糧食的補貼,就好像是對世界的補貼一樣。

專家:鼓勵糧食出口和適度調漲糧價方為刺激農民回歸生產的動因

不只是外國專家學者不看好中共現行糧食政策,路透社還引述中國境內一些直言不諱政府官員和專家的意見稱,適度地調漲糧價能刺激農民回歸農事生產,並防止上漲幅度進一步惡化。賈哈也強調:「中國境內的糧價必須調漲。」

路透社報導中提出了一個值得當局思考的看法:目前當局因害怕通膨而採用貼補和和禁止糧食出口的政策,但這些措施可能正好是當局應該避免的。相反地,對中國農民而言,如果中國大陸能和世界市場糧價同步,能夠出口糧食,他們便可獲得更多積極性和經濟利益,因此變得富裕起來。事實上,比起政府微薄的貼補,糧價調漲和刺激出口或許更是值得鼓勵的措施。

依自由市場機制運作 vs 政府集權人為操作

那麼現在問題是,上述路透社所提對大陸廣大農民有益的措施,為何北京當局躊躇不前,不願採納呢?

「為了改善低階農民的收入,透過貿易自由化來調漲糧價,雖然它是個合理的運作機制,然而北京政權極度不願意那樣做,」摩根史坦利中國首席經濟學者王金(Qing Wang, 音譯)解釋說,「這是因為中共在其工業化策略運作下控制糧價已達數十載之久。」它不願改變這一政府人為操縱的政策。

不過位於北京的世界銀行資深經濟學者庫傑斯(Louis Kuijs)則認為,北京當局想要控制國內價格使其低於世界市場行情,這種作法比起25年前要難上加難。

專家們的總體看法是,儘管糧食補貼、在糧食進出口上設立關稅壁壘和限額,都是各國普遍採用的權宜辦法,然而中國若真想在經濟方面與世界有更多的接軌,由政府一方控制糧價和油價的作法在今日勢必滯礙難行,而鼓勵糧食出口和適度調漲糧價方為刺激農民回歸生產,解決中國大陸糧食危機的出路,然而要讓一個中央集權的政府鬆手,可預期會挑動其極度不安的政治神經。(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WEF:非洲將面臨糧食安全等四大發展危機
世界銀行設緊急基金解決糧食危機
全球油價是否會繼續上漲?
油價和通脹將拖累印度強勁經濟?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