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劇欣賞】──《三岔口》

任棠惠黑夜裏沒有絲毫怕心
袁榮易
font print 人氣: 408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8月10日訊】經過中共改編的《三岔口》,與原本的《三岔口》根本是兩回事了。首先那黑店店主劉利華變成了仁人義士,這麼一改戲全毀了。在京劇中,角色依照性格,有一定的動作模式,一個偷雞摸狗、暗算別人的丑角,形象舉止就是見不得陽光的鼠輩,摸摸蹭蹭的無意識動作已成習慣,如今要他演英雄好漢,勢必變的不倫不類,如果還要依附原劇情、原結構來演,就像馬文才也演成純情的梁山伯,那悲劇可能就得變成喜劇,這個馬文才一定會自己退讓,成全梁祝的婚事。所以角色變,結構一定跟著變,中共擅自改動的《三岔口》,把壞人改成好人,依舊稱做《三岔口》,明擺著是偷樑換柱,想藉此戲的知名度,暗中宣傳自己想要的什麼東西。

改編的《三岔口》有許多不合理的破綻,例如劉利華還沒潛入任棠惠的房間之前,屋外就先走起「矮子步」,難道這是表示這位「義士」腿功好,竟能蹲著走路呢?原來的演法是:劉利華撬開任棠惠的房門,進到屋內,為縮減身體面積以免被察覺才「走矮子」的。不懂動作的意義,隨便更動挪用,動作體系攪成混亂一團,久而久之京劇勢必讓人感覺費解。

說來好笑,這齣戲是奉命更改的。丁抒寫的《陽謀》第一章,他引用一九五七年五月十七日的《人民日報》寫道:按首長意圖改戲,這裡有個例子:傳統京劇《三岔口》,劇中角色劉利華本是反面人物,可是「有個領導同志看了《三岔口》,說劉利華應該是好人,第二天的戲台上劉利華變成好漢了」。

這種毫不尊重藝術,速成的竄改,暴露的是自己的蠻橫無知,它視人如無物,指鹿為馬強制眾人附和、接受。其實這也正好洩露共產黨的底牌,共產黨的行徑與原本《三岔口》中的劉利華同一個德性,是為了怕人看穿而掩飾成這樣。捏造假形象,顛覆正常價值,混淆視聽,無非想趁亂擺脫其經常迫害人的事實。

黑店老板在人睡覺時把人殺死,即使綠林好漢也瞧不起這種行為。起先,這些改編,與人的良知有相當大的抵觸,看的人們頭痛,不明白為什麼半夜撬開房門,進到別人房間的人是個好人(怕客人著涼,進去給客人蓋被子?),但經不斷的灌輸、宣揚,形成風氣後就不以為「異」了。最近「新射雕英雄傳」連續劇,把楊康改為好人,也不過是同一種模式。


清宮戲畫《三岔口》,劉利華的扮像是丑。夜半劉利華來殺任棠惠,最後焦贊聞聲而來,也加入打鬥之中。


《三岔口》中,任棠惠(何紹榮飾演)為短打武生,頭戴軟羅帽,帽旁配著白絨球,帽前配著黑色慈姑葉。


任棠惠(何紹榮飾演)手持單刀與劉利華(林裕凱飾演)對打,台灣戲曲學院畢業公演。


劉利華(許孝存飾演)動作的特色像老鼠的鑽與竄,與任棠惠的堂堂正正形成強烈對比。


《三岔口》中,桌子也成為重要道具,演員藉以演出驚險的動作。

竄改過的《三岔口》,變成從頭打到尾的打仔片,沒有原先的戲劇性、懸念性、幽默感,它編成劉利華一進門,任棠惠就被驚醒,然後兩個人像懵懂的未成年人,好像有發洩不完的精力,好勇鬥狠的打來打去,叫人看了不知是為什麼打個沒完。原本《三岔口》是黑暗中「摸」著打的,其特色強調黑夜中摸索的動作設計,打鬥尚在其次。原本劇中的劉利華,進入任棠惠的房間,不但走矮子,還脫下自己的帽子,雙手握著刀柄,刀尖上頂著自己的帽子,當做前行的幌子,如果被察覺,也是帽子先被打到。小心保護自己,這是做賊的職業佈防。而那任棠惠或許太累,熟睡中並不知道有人已闖進房中,這是一種懸念手法,而吉人天相,不見得就會被害死。

劉利華摸到床邊,想摸到客人的頭,然後一刀砍下,沒想到任棠惠反過來睡,摸到的是腳;劉利華一時沒反應過來,怎麼頭是這個形狀呀?他酌磨半天終於想到那是腳,為了確定,上前去聞,臭的差點讓他吐出來,這可樂的觀眾呵呵大笑,很簡單、很自然的,觀眾就參與進去而認同演員的感受。還有劉利華戴的氈帽,不時掉落,頭上涼嗖嗖的很不慣,他就得在地上摸來摸去找帽子,借這些小動作,提醒觀眾這是個漆黑的室內。改編後,店小二的氈帽也不給戴了(大概是不符合「義士」的身份),戴著一圈珠珠的怪帽子,也不會掉落,使他們兩人能專心打鬥,卻把觀眾撂在一邊,呆呆無趣的做壁上觀。

除了服裝、帽子改動,劉利華的扮像也得改。劉利華原來的臉譜勾歪臉,代表他的心不正。跟任棠惠打鬥時,他沒想到平日順手的事今日連連失手,因而不時楞住,亮一個呆相,顯示狼狽不堪的樣子,引人罵他活該。這會兒奉命是好人,那就要俊扮,和任棠惠同一個模樣,如此無法亮呆相,少去一個趣味。改後的版本,給人感覺每個人好像都很嚴肅,背負著革命的重責大任在拼命、在殺敵,可是弄了半天才發現是自己人在殺自己人,真是這樣,那該是個多麼可怕的悲劇。

劉利華俊扮實在太怪,現在又修改臉譜勾成類似朱光祖的棗核臉,修改者創不出新臉譜,拿朱光祖尋開心,朱光祖要是知道自己已經和這種黑夜裏趁火打劫的人歸為同類,他這喜歡勸人為善的「開口跳」,可能氣的「閉口」,什麼話也說不出來了。@*


任棠惠(何紹榮飾演)穿抱衣抱褲(也稱英雄衣)繫大帶,英姿煥發。


國光劇團在台大校園推廣京劇,由王逸蛟示範演出《三岔口》中的任棠惠。


任棠惠(王逸蛟飾演)表現出輕捷矯健的動作特色。


表演任棠惠(王逸蛟飾演)需要有高度的專注力,才能表現出大無畏的精神。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拾玉鐲》為京劇舞台創造了一個美麗少女的形像,這個少女孫玉姣再平凡不過,她母親靠賣雞維生,她就幫著照顧雞,同時還會做女紅。在戲中她做事的認真神態,很能吸引觀眾。這如同日本卡通電影「神隱少女」,導演宮崎駿創造少女千尋,描寫其工作認真的形像,在日本獲得比「鐵達尼號」還賣座的票房,平凡的人因認真而變美,感動了許許多多的人。
  • 《打龍袍》內容是說宋朝包拯陳州放糧後回京,在趙州橋巧遇流落民間的李宸妃,令人吃驚的李宸妃竟是當朝天子宋仁宗的生母。然而要讓宋仁宗能夠接受這位真正的媽媽,可是非常困難的一件事。從這個流行數百年的戲曲,我們看到老百姓並不認為皇帝就是絕對權威,他還要按普世價值來行事,沒做到孝就要受罰,即使他不知情並非故意犯的。沒有哪個朝代的皇帝認為皇權可以陵架在孝道之上,那是儒家為中國建立的社會根基。
  • 武戲通常都有英雄惜英雄的氣氛,這是敵我之間的相互尊重;旗鼓相當的打鬥,正大光明,輸了也就輸了,講究武德。
  • 1966年,一群「破四舊」的紅衛兵來到法門寺,先是搗毀了佛殿內的銅像,又試圖挖開真身寶塔。住持良卿法師上前喝阻,被打得頭破血流。法師隨後披全身澆滿煤油,在寶塔前自焚。
  • 《可愛的牧羊女》展現了莫扎特在音樂創作各方面嶄露頭角的才華。這位年少的作曲家模仿法國、意大利和德國的歌劇樣式,加入通俗的曲調,同時表現出對音樂風格及其語言的自信。他在巴洛克風格和古典風格的交匯點上譜寫了一部作品,開創了一種新類型歌劇──後來成為18世紀古典主義風格,為他後來的音樂創作奠定了基礎。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