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專家教您如何向焦慮說不

人氣: 3281
【字號】    
   標籤: tags: , , , ,

【大紀元9月28日訊】(大紀元記者簡鴻梅綜合編譯)「如果被拒絕了怎麼辦?」「如果投資的錢都虧光了怎麼辦?」您的生活中是不是也常常為煩惱所苦呢?如果您的思緒一直圍繞在「如果…,怎麼辦?」並常作最糟糕的打算,精神容易疲勞、易怒、焦躁不安或是難以集中注意力,小心您可能是廣泛性焦慮症(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GAD)的一員。

「廣泛性焦慮症」是目前相當普遍的焦慮性疾病,患者往往出現對未來反覆悲觀的思想,它是預測性的,且不僅是短短一秒鐘的想法:「如果我得了可怕的絶症怎麼辦?」接著你又可以繼續日常活動。所謂的焦慮症是這些想法會在腦中不斷的重複、打轉,進而思緒無法跳脫。這種焦慮感還伴隨著以下至少三項症狀:

‧長期(6個月以上)過度焦慮。
‧難以控制焦慮。
‧憂慮影響了正常的生活。
‧坐立不安或在激動的邊緣、容易疲乏、易怒、肌肉緊繃、難以入睡或焦躁不安、睡不好、難以集中精神或腦子空白。

廣泛性焦慮症的影響
大部份的焦慮症患者,腦子裡長期充滿負面及正面思想。它使人們白天緊張、急躁,晚上睡不著覺。長期憂慮會導致噁心、腸胃併發症、疲勞、疼痛、難以集中注意力、優柔寡斷、不快樂。因焦慮而使得人抽更多煙、酗酒及嗑藥問題應運而生。廣泛性焦慮症患者較一般多去看胃腸病科及心臟病科醫生。25%的人則因心理問題去看醫生。

耕莘醫院精神科暨心理衛生中心主任楊聰財醫師表示,廣泛性焦慮症容易併發其他疾病,預後效果程度相差很大。如果持續未癒,又可能演變成慢性疾病,如恐慌症及重度憂鬱症。以下提供您幾則解除焦慮的方法,及早發現及早克服,將可減低併發其他疾病的可能性。

方法1. 接受不確定性
長期焦慮者「無法忍受不確定的情況」,他們需要百分之百確定會發生什麼事情。焦慮被視為預測未來、預防不愉快或控制結果的一種方法。但是關鍵在於:焦慮對解決問題根本無濟於事。

思考所有可能出錯的事情,並不會使我們更能掌握未來。當你為某事焦慮時,你可能會覺得比較安全,但這不過是個假象,反而讓你無法享受當下的事物。想要停止憂慮,先處理你需要立即確定或得到答案的問題。

問問自己以下的問題,並寫下你的答案。
‧ 人生中的每件事都能確定是可能的嗎?
‧ 需要確定的優點和缺點各為何?是有益還是無益呢?
‧ 你趨向於預測壞事會發生只是因為它們不確定嗎?
‧ 雖然負面結果發生的機率很低,你可以和它共存嗎?

方法2. 創造憂慮期
當焦慮和憂鬱牢牢控制著你的思想時,想要擁有創造力恐怕是很難的。你可以暫時分散自己的注意力,卻無法永遠排除焦慮的思想。當你愈試著停止憂慮時,焦慮感可能就愈強。但這不表示憂慮就不受控制了,與其完全壓制,不如嚐試其他的方法:延後焦慮。

學習延後焦慮
選擇固定的時段與自己獨處,如每天下午5:00至5:20在臥室中是你的「焦慮期」,儘早不要安排在睡覺時間前。在焦慮期,允許自己為任何問題煩惱。而在其他時間,則是焦慮免疫期。

如果一天當中焦慮突然來了,簡短的把它記在紙上,延後到你的焦慮期再去煩惱。提醒自己隨後會有時間去解決它,所以現在不用煩惱。把麻煩放到一旁繼續你一天的生活。

在焦慮期先檢視一遍你的憂慮清單,仔細考慮你寫下的這些煩惱。如果這些煩惱仍然困擾著你,允許自己對此事擔心,但只限於在這段期間內。如果這個煩惱對你已不再如此重要,把你的憂慮期縮短,好好享受這一天。

把憂慮往後延是非常有效的方法,因為它打破了我們老是停留在煩惱問題的習慣。當你發展出延後焦慮的能力,你將會經驗到很棒的控制感。

方法3. 向負面思想挑戰
如果你長期為焦慮所苦,則看待事物的方式容易變的誇張或大驚小怪。舉例來說,你對事情變壞的可能性評估過高,馬上跳到最壞的情境、將每個負面的思想都認為是事實、在煩惱一開始就假設自己會被擊倒,進而摧毀自己處理問題的能力。這些無理性、悲觀的態度,叫做「認知失調」。

認知失調並非以事實為基礎,為了打破這種不良的思考方式,停止它所帶來的焦慮和煩惱,你的大腦需要再訓練。開始時先識別哪些是可怕的思想,什麼東西讓你煩惱,愈細節愈好。與其把這些思想視為事實,不如把它們視為接受考驗的前提,當你檢視或挑戰你的害怕時,你會發展出更平衡的洞察力。

質問讓自己憂慮的想法
‧ 有什麼證據證明這些憂慮的想法是真的?還是虛構的?
‧ 是否有更確定、更實際的方法看待這個情況?
‧ 我所害怕的情況真正會發生的可能性有多大?
‧ 如果可能性很低,那麼最有可能的結果是什麼?
‧ 憂慮的想法有建設性嗎?它是在幫助我還是傷害我呢?
‧ 如果我的朋友正在憂慮,我會怎麼對他說呢?

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面臨來自工作、家庭、人際關係及生活中種種的壓力所帶來的焦慮不安。訓練自己保持冷靜、鎮定,從更正面的角度看待自己的人生。煩惱和焦慮可以刺激我們採取行動解決問題,不也是好事一樁嗎?◇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