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如何避免抗藥性?

人氣: 187
【字號】    
   標籤: tags:

抗生素自發明以來,解救了無數病菌感染患者,然而隨著此類藥物的大量使用,抗藥性的問題卻也隨之而來。其實抗藥性的存在,並不是從抗生素大量使用後才開始的,而是依照物種間互相對抗求生存的法則自然產生。

產生抗藥性的兩個主要作用方式為

1. 基因突變產生抗藥性。所有生物的特性都是由基因所控制,細菌自然也不例外,一般會被抗生素殺死的細菌,是因為細菌的新陳代謝或維持生存的過程中,某一特定步驟受到抗生素作用而無法正常運作,因而會被抗生素殺死。然而細菌在複製繁殖的過程中,可能會發生基因突變,如果突變的基因,正好讓抗生素原可作用的部位變得無法作用了,那麼抗生素就殺不死這種細菌。這種不怕抗生素的細菌稱為「抗藥性細菌」,在抗生素存在的環境下,仍可繼續生長、繁殖,絲毫不受抗生素的影響。

2. 自其他抗藥性細菌身上取得抗藥性基因。有些細菌天生就可能對某些抗生素有抗藥性,有些細菌則是經由突變而產生抗藥性,這些細菌在自然環境或人體中,與許多其他種類的細菌一起生存,這時就可能經由許多方式,將這些抗藥性基因傳遞到其他的細菌體內,使得其他細菌也變成具有抗藥性。

為了減緩抗藥性病菌的產生,衛生署對於醫師使用抗生素訂有嚴格規範,並對於民眾提出以下「三不政策」的建議:

1.不自行購買–抗生素是處方藥物,一定要由醫師處方才可使用!

2.不主動要求–抗生素是用來對付細菌的,所以要在確定細菌感染時才有療效,如果只是感冒,有百分之九十的感冒都不是細菌感染,是不用抗生素也會自然痊癒的。

3.不隨便停藥–抗生素治療針對不同的細菌及目的,有一定的療程,一旦需要使用抗生素來治療,就要按時服藥,直到藥物吃完為止,以維持藥物在體內的足夠濃度,以免製造出抗藥性細菌而讓它伺機而起。

提醒民眾就醫時應有以下正確的觀念

1. 選擇可以信賴的醫師:不是喜歡打針或多開藥的就是好醫師。打針容易造成感染,藥吃多了傷身體(破壞肝腎功能),都不是好現象。

2. 切勿病急亂投醫:大部分的疾病都有一定的病程,以感冒為例,其屬於病毒感染所造成,抗生素對其並無幫助,多喝水,多休息自然就會痊癒。如果病情出現日益加重的現象,應立刻就醫診治。切勿自行到藥房去購服成藥,尤其是迷戀所謂的特效藥。

正確的使用抗生素,才不會在真正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療時無藥可用。

轉載自藥物食品安全週報◇(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