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的科學觀及哲學觀(1)

九玄
font print 人氣: 78
【字號】    
   標籤: tags: , ,

易經的科學應用及哲學應用

易經,大家都知道是古老的科學。那這古老的科學到底在告訴我們什麼事?

幾千年來,很多大思想家一直研究著易經,包括至聖先師孔夫子。但是那只是哲學上的 探討。那科學呢?

易經的運用應該分為,哲學上的應用學及科學的應用學。因為自中國發明了考試之後,易經的科學研究變得非常牛步化。不只易經的科學,易經的哲學也緩慢下來,只不過未如易經科學退步那樣多。我就從易經的科學談起再帶入到哲學的易經。

其實我們一直使用易經的科學而不自知。好比說我國天文學,建築學,地理學,曆法學,醫學,數學,戰爭學,算命等等,甚至今天的二進位運算(電腦科學)也離不開易。皆以易為中心思考。

電腦科學?(binary system) 這不是一個巧合,這是真理,易經也是 binary 的計算模組。Core math 是無法改變的。南懷僅先生提出一個想法,易經可能是上一個文明將所有的科學簡化後成為八個核心。其實我還挺相信的。我們目前所知道的一切,都還逃不過易經的框架。

那易經又是什麼?無到有,有後在分陰陽(但不是一),黑白那兩片代表陰陽,加上黑白兩點在分為四象最後成為八卦,簡單的來說易經是解釋八卦的內容。

這裡我要先闡明,當我們在看八卦圖的時候一般人只用二維法,根據我的經驗那其實 是以哲學的觀點,如果以科學的觀點來看,我認為八卦及陰陽魚應當以三維(立體的概念)來做思考。

那八卦又是什麼?八卦是地球一切元素的組成。

地球的元素是什麼?也就是五行。(八卦裡代表著不同的五行,俗稱陰陽,也可稱之為+與-。)就如同父母,一為陽一為陰。但是水火不分陰陽。陽金陰金,陽木陰木,陽土及陰土在加上水一火。合為八卦。

五行那就簡單了,木火土金水。

木火土金水,以我們一般的眼觀來看,是看的見的元素。事實上還有看不見的元素。我們稱之為時間。而時間又在分隔為天干地支。

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癸同“鬼”音)]

十二地支 [子,丑,寅(同“銀”音),卯,辰,巳,午,未,申,酉(同“有”音),戌(同“需”音),亥]

天干地支我們看不見,因為我們看不見時間,但是我們又逃不過時間。但是時間卻又 是存在著。

其實往深入的講這算是五度空間,不是應該算是第四度空間嗎?為什麼是第五度?時 間的確是第四度,但是扭曲的時間是第五度。

這樣來說地支是第四度空間時間,那天干是第五度空間而第五度與第四度空間呈現著 扭曲的鏈結。但是是很有規律的扭曲。而這些思想也就是我國曆法的根據。

易經裡時間與方向是類似的說法,為何如此?這又要講到時間與地球的關係。時間的 規律。就如同地球不是正公轉而是斜公轉。所以我們有了四季。

就比上下兩個圓盤互相連結著,而上圓盤有十個支點下圓盤有十二支點。因為轉才有 時間,因為公轉自轉才有年月日。在某個時間點裡,地球的重心有所變,往哪裡改變 ,這是方向。(待續)@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無極至廣大的天地淵源,流淌億萬年的永生奧義,在世間生命的記憶之先昭現,若隱若現的玄機 映照寰宇的瀚浩,運行天人歷史的神性祕密。
  • 雖然現今「貧窮」常並列出現,「貧」與「窮」也都有缺錢少財之意,不過貧、窮意義並相同。生活清貧無須擔憂,如果走到「窮」的境況,那才真正考驗意志。
  • 太宗密授太子「帝王之綱」,《帝範》十二篇,從立國本,到持聖明,到正風氣,到定國策,高屋建瓴、提要鉤玄,光明正大,燦然於天地之間。
  • 「文」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地位崇高,所謂「經緯天地曰文」,本指以天地為法度,後謂經營天下、治理國政;這本是文武都包括在內的,其後,文治武功並稱,「文」的涵義就狹義的僅指文教,大體涵蓋的主要內容有「崇儒學」、「文史」、「禮樂」三部分……
  • 唐太宗二十四歲即統一中原,貞觀全盛時期,華夏版圖空前遼闊。太宗的軍事才能標榜千秋,然對用兵卻極為慎重,力誡好戰:「夫兵甲者,國之凶器也。土地雖廣,好戰則彫;邦國雖安,亟戰則人殆。」
  • 古代中國是農業社會,一貫重農。太宗在《帝範》中,亦將「務農」與「閱武」、「崇文」並列為三大國策。
  • 賞罰歷來被視為人君的權柄。老子說「魚不可脫於淵,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法家解說為「賞罰者,邦之利器也,在君則制臣,在臣則勝君」(《韓非子·喻老》),強調人君不可大權旁落,強調權術。
  • 「崇儉」思想在中國傳統文化裡由來已久。老子說:「我有三寶,持而寶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慈,故能勇;儉,故能廣;不敢為天下先,故能為成器長。」
  • 中華文明淵遠流傳,其來有自。「誡盈」,即其中之一。《周易‧豐‧彖》說:「日中則昃,月盈則食。天地盈虛,與時消息。」
  • 「去讒」和上篇「納諫」是一枚硬幣的兩面。人君面對進言,怎麼分清什麼是諫、什麼是讒,哪是好人、哪是小人呢?如果忠奸不分,錯把讒言當成忠言,嚴重的可能政亡命殞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