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的科學觀及哲學觀(2)

九玄
font print 人氣: 20
【字號】    
   標籤: tags: , ,

天干又分為小天干,中天干,大天干。但是地支卻只有十二個支點。一般來說我們只 用到中小天干。小天干是指哪個?也就是月球的支點。我們年月日時都是以小天干配 合地支來計算。那中天干又為何?其實中天干講的就是三元九運共180年。那是指太陽與九星。地理師算的三元九運其實是很複雜的太陽曆。太陽與九星包括地球的運轉角度及磁力影響範圍中的算法指180年而細算可以算到分秒。這是屬於中天干。
那大天干是指什麼?太陽與其他恆星繞著宇宙的算法。而佛家裡都有闡述到大天干稱之為劫。
不要被我說的天干誤導,我說的天干只是泛指天體的運行規律而已。也可以歸為天體 的時間。也可說是,中天干是第六度及大天干是第七度的空間。
每個支點都會有方向性,地支也泛指十二個方向,地球的重心也會因天干與地支的配 套而小幅改變又或者大幅的改變,就好像我們最近所探討的磁北極或是磁偏角的道理 。而九星就是與這個理論相附和的。
那地球與這些天干的關係在哪裡?我想大家都了解高山曾經是海底,海底也曾為高山平原。引力的關係而已。而這些引力是週而復始的。是動態的。就如同如果地球不自轉那我們就無法站在地球上。如果地球公轉是正轉那我們也沒有四季。所以地球是動態平衡,而且是成8字狀態平衡,不是動態0字平衡。
目前為止較準確的曆算大概只有懂公擇日及九星。(宗教上開光日期時分秒以九星最準確。每每以九星替人擇日開光皆有三聖杯。)很多人以為我國曆法只以月亮來計算,其實不只我們是由太陽曆加上陰曆複合計算而成。只不過,中國的古太陽曆算法與西洋太陽曆的計算法不同而已。
易經是變數,但卻介於規律與不規律間。(時間是規律的,我們人可以不規律,所以人可以是一個變數。)所以卜卦時,我告訴問卜之人當進或者當退,也就是在規律中調整快慢之步伐。我們不可能叫地球不要轉但是我們可以決定自己走的快或者慢。我們是有高智慧的靈性生物,我們這些人指不過是在這時間及空間裡找出一個對自己最有利的
“位置”而已。這就為什麼有些算命先生說某人早該如何如何甚至於早該命喪黃泉, 卻不了解為何此人還在世間中。那是因為厲害的算命先生替該人找到一個切口。但是 經驗法則絕大多數都是逃不過,就算逃的了一時也逃不了一世。

所以易經最簡單的說法就是,時間,空間和元素的關係。也可說是地球與宇宙之間的關聯。而地球的高山河流都是與月球,太陽,九星,或是更大宇宙的牽引而造成而改變的。
那人與易經又有什麼關係?最上上之人用易經創造局面或是居安思危。這有古代縱橫家蘇秦,孫武子,孔明,劉伯溫之屬。
鬼谷先生,用易闡述地理,原來地球山川地物皆是按八卦形式而存在,此等科學很可 惜現今只有少部分人有此知識。就算有此知識者也多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可惜啊可 惜。
今天我在這裡講到地理,也就得要講何謂風水。風水與孫武子有著密切的關係。孫武 子的老師是鬼谷先生,而地理堪輿也就是風水的發現者也是鬼谷先生。其實孫武子用 易經的思考寫出孫子兵法(the art of war),但是有一樣卻不曾在兵書裡看到,那就是行軍打仗之陣列。孫子兵法闡述了打仗應有之思維,但是攻擊,守勢之陣列卻奉欠。其實是有的,那就在風水學裡。依山而勢,依水而行,有其法度。除了風水學的應用,行軍陣列也來自同一個構思。當然這種陣列很難用文字裡解說的,而且我相信孫武子當初也有可能是時間或是不願又或是失傳於世,未將陣列的思維告知世人。
在秦一統天下,鬼谷先生的一位學生徐福,遠走東瀛,它也將鬼谷先生的地理堪輿本事東渡,目前日本的風水學說是很完整的,但是目前日本也只有少數人有此功力。我曾見一日本風水先生的功力深感佩服,可惜他以於去年仙逝。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無極至廣大的天地淵源,流淌億萬年的永生奧義,在世間生命的記憶之先昭現,若隱若現的玄機 映照寰宇的瀚浩,運行天人歷史的神性祕密。
  • 雖然現今「貧窮」常並列出現,「貧」與「窮」也都有缺錢少財之意,不過貧、窮意義並相同。生活清貧無須擔憂,如果走到「窮」的境況,那才真正考驗意志。
  • 太宗密授太子「帝王之綱」,《帝範》十二篇,從立國本,到持聖明,到正風氣,到定國策,高屋建瓴、提要鉤玄,光明正大,燦然於天地之間。
  • 「文」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地位崇高,所謂「經緯天地曰文」,本指以天地為法度,後謂經營天下、治理國政;這本是文武都包括在內的,其後,文治武功並稱,「文」的涵義就狹義的僅指文教,大體涵蓋的主要內容有「崇儒學」、「文史」、「禮樂」三部分……
  • 唐太宗二十四歲即統一中原,貞觀全盛時期,華夏版圖空前遼闊。太宗的軍事才能標榜千秋,然對用兵卻極為慎重,力誡好戰:「夫兵甲者,國之凶器也。土地雖廣,好戰則彫;邦國雖安,亟戰則人殆。」
  • 古代中國是農業社會,一貫重農。太宗在《帝範》中,亦將「務農」與「閱武」、「崇文」並列為三大國策。
  • 賞罰歷來被視為人君的權柄。老子說「魚不可脫於淵,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法家解說為「賞罰者,邦之利器也,在君則制臣,在臣則勝君」(《韓非子·喻老》),強調人君不可大權旁落,強調權術。
  • 「崇儉」思想在中國傳統文化裡由來已久。老子說:「我有三寶,持而寶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慈,故能勇;儉,故能廣;不敢為天下先,故能為成器長。」
  • 中華文明淵遠流傳,其來有自。「誡盈」,即其中之一。《周易‧豐‧彖》說:「日中則昃,月盈則食。天地盈虛,與時消息。」
  • 「去讒」和上篇「納諫」是一枚硬幣的兩面。人君面對進言,怎麼分清什麼是諫、什麼是讒,哪是好人、哪是小人呢?如果忠奸不分,錯把讒言當成忠言,嚴重的可能政亡命殞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