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中醫如何治療溼疹

吳國斌

人氣: 49
【字號】    
   標籤: tags:

溼疹為皮膚科常見的疾病,占門診數的15~30%。其臨床表現有四大特點:多形性(具有紅斑、丘疹、水疱、糜爛、滲出、結痂、肥厚、脫屑、皸裂等多種皮損)、對稱性、反覆性、滲出傾向。中醫雖然沒有「溼疹」的病名,卻有許多疾病(如:浸淫瘡、溼毒瘡、四彎風等等)的病象描述與溼疹相符,只是病名不同罷了。

中醫對溼疹的病因探討,是直接從溼疹的病症表現來觀察的,認為主要與風、溼、熱(火)邪有關。如風的特色是善行而數變,來得快,去得也快,故搔癢的症狀中醫視為風邪。溼的特色是重濁、趨下、黏膩留著難去,故當溼疹表現為水疱、糜爛、滲液,陰部或腿部溼疹,病程反覆發作、日久難癒等,中醫視之為溼邪。熱(火)為陽邪,易消灼陰津、生風動血,故當溼疹表現為皮膚焮紅、灼熱、發斑發疹等症狀時,中醫視為熱(火)邪。以上簡短三個字風、溼、熱(火)概括了溼疹所有的病理表現,可謂「執簡馭繁」。

既然病因定出來了,治療的方法也就很簡單了,風邪盛的用祛風藥,溼邪盛的用祛溼藥,熱(火)邪盛的用清熱藥,風、溼、熱邪都盛的祛風、溼、熱藥同時使用。另外再配合體質的虛實,酌以考慮補瀉的輕重,這樣基本就掌握了溼疹的治療法則了。這裡所列舉的診治溼疹的概念,同樣適用於所有皮膚病的診治,這是中醫對診治皮膚病的一個基本概念與方法。

以下列舉四種臨床常見的溼疹證型(每一種證型可涵蓋許多現代醫學的疾病名稱,這是中醫獨特的「異病同治」的概念),來看看中醫治療溼疹的方法:

一、溼熱型

症狀:皮損潮紅、水疱、糜爛、流滋、邊界瀰漫,搔癢劇烈,常伴有胸悶納呆、大便乾結、小便黃赤、舌苔黃膩等症狀。

病機:溼熱之邪流溢皮膚。
治法:清熱利溼。
處方:萆薢滲溼湯合二妙丸加減。

二、血熱型

症狀:皮損以紅斑、丘疹、抓痕、血痂為主,搔癢劇烈,脫屑不多,常伴有口乾舌紅等症狀。

病機:心火血熱夾溼蘊積肌膚。
治法:涼血清熱利溼。
處方:鮮生地、丹皮、赤芍、生山梔、黃連、地膚子、白鮮皮、苦參片、豨薟草等。

三、溼阻型

症狀:皮損色暗,淡紅或不紅,水泡不多,但滋水浸淫,常伴有胃納不香,飲食減少,面色萎黃,便溏,苔白膩等症狀。

病機:脾失健運,溼邪內生,蘊積肌膚。
治法:健胃除溼。
處方:除溼胃苓湯加減。

四、陰虛血燥型

症狀:皮膚粗糙甚至肌膚甲錯,搔抓刺激或用藥不當,皮疹易發紅腫脹、起水泡、甚至形成紅皮症。常伴有五心煩熱或午後低熱,口乾不思飲,大便乾,舌紅或淡、少苔等症狀。

病機:陰虛內熱,血虛風燥,肌膚失養。
治法:育陰潤燥,養血潤膚。
處方:旱蓮草、女貞子、元參、生地、麥冬、丹參、當歸、丹皮、赤芍、茯苓、澤瀉、地膚子、白鮮皮、苦參等。

◆ 生活飲食注意事項

1. 在溼疹的治療過程中和治癒不久的溼疹患者,應忌食辛辣、魚、蝦、蟹、雞、鴨、鵝、蛋、奶類、竹筍等食品。

2. 勿用熱水或食鹽水燙洗,忌用鹹水、肥皂或化妝品類等。

3. 避免過度精神緊張及疲勞。

文/吳國斌(三重同仁堂中醫診所醫師)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