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校園憂鬱症頻傳 用關愛找回健康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6月4日訊】(大紀元記者洪恩喬台北報導) 校園憂鬱症頻傳,透過對學生持續與真誠的關心,讓處於心裡低潮的學生擺脫憂鬱的陰影,免除對對藥物的依賴,建立正確的人生觀,重新走回身心健康的路,是正確對待所謂憂鬱症的方式。耕莘健康管理專校校長楊克平提到幾起案例,說明學生依賴藥物解決憂鬱的困境。

他說,最近碰到一個學生,快要上課時她卻往宿舍走,說要回去拿藥。我問她吃什麼藥,她說「百憂解」,我請她先安心上課,下課後,過去跟她聊一聊,問她為什麼要吃藥,她說因為常會不由自主的流眼淚,有時會想死。

楊克平說,會流淚是上天的恩賜,不應該壓抑,或去用藥物控制,那就像是發燒用退燒藥,並沒有解決問題。有時想死的意識能量流經我們的頭腦,只要當個旁觀者看見這念頭,來了又去了,不要與它共舞,更不要以為是自己的思想,學生在經過輔導與祈禱後,非常的開心。目前非但已完全不吃藥,已是一個開心的學生了。遇到問題應該是用滿滿的愛去關懷,而不是去用藥物。

中國人說心病需要心藥醫,楊克平認為一個人因為精神或情緒上的問題,而去服用藥物是很奇怪的事情。以有形的物質去處理無形的問題,這在科學上的邏輯也說不通,也難怪在醫院臨床三十年來,從來沒有聽過哪個精神病患被治好過。

楊克平還提到教育部的一個規定,他說,有一次我在學校,看到輔導室使用「不自殺契約書」給接受心理諮商的學生填寫,要學生承諾無論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會做出傷害自己身體或危害自己生命的行為。這個規定,根本感受不到一點愛與關懷,同時也很可能導致負面的暗示結果。

還有所謂的「過動兒」,要怎麼判定是「過」?每個小孩的特質都不一樣,有些小朋友本來就比較好動,怎麼這又變成一種診斷名稱了?

楊校長認為,目前也有許多人開始覺醒,希望以後會有越來越多醫師知道疾病的真相,精神問題只是人的自救過程,要本著良知良能,做應做的事,依據自然法則,上天就會照顧出路。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