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方法
我最愛這時候帶著學生出遊,近則是學校附近的人工湖,遠則為尖石的前山或後山。而入寶山不要空手回,從寶山要安全歸來,出發前必須要做好最周全的準備,這一堂「準備出發」課,往往都是開學後的前一、兩週必上的課程。課程內容如下:
華語具有豐富歷史文化內涵的語言,入門難、學好難。那麼怎樣才能盡快學好華語呢?
報紙是真實世界的文字投影,也是讀者超越時空看世界的眼睛。讀報教育則是期望培養學生的能力,讓學生透過報紙了解大千世界的脈動,更能看到潛藏在某些脈動下的運作規則,讓學生具有批判思考的能力,能在紛擾的世界中以真價值作為行為的準則。
「NIE」教育(Newspaper In Education),以報紙為教材的教育方式,顯著提升了學生的各種能力。
記得這孩子剛升三年級時,字雖工整,但卻沒有現在的娟秀,一點也不像大個子寫出來的字!他的媽媽跟在後頭走進來,說:「這得謝謝他們老師的用心!」然後很得意的摸了摸兒子頭。 他們的老師教學也有20年的時間了,早已成就了一套方法,他很少用處罰的方式對待學生,反之用鼓勵的方式激勵學生。
提升孩子的自學力必要而且迫切。老師有責任布置一個教室環境,讓「學生有責任感且有意義的學習」。學校老師要怎麼做,才能啟動孩子自學力的幹勁呢?
提升孩子的自學力必要而且迫切。老師有責任布置一個教室環境,讓「學生有責任感且有意義的學習」。學校老師要怎麼做,才能啟動孩子自學力的幹勁呢?
有關大腦的研究發現,學生若能同時運用多種感官,愈有助於學習的專注。《親子天下》的專注力調查也證實,學生們覺得遊戲與戲劇教學、多媒體教學、戶外教學以及動手做,是最能讓他們專心的上課方式。老師在調查中也呼應各類「互動」、「多元」的上課方式,有助於學生專心。以下是十種比較常被運用的教學做法,同一課程、甚至在同一堂課可以靈活運用。
如何讓孩子專注於學習?國際兒童教育協會從許多研究中發現,教師如果可以為孩子營造沒有恐懼、沒有過度壓力的學習環境與氛圍,讓孩子經歷主動及有意義的學習,並提供給學生能力相稱的挑戰,給孩子準確、即時的回饋,這些都是找回學生專注力最需掌握的關鍵。
尊敬的同仁們:您們好! 我們常常會體認到,學校的工作壓力大多數是來自於學生所帶來的問題。看著學生不倫不類的舉止言行總是會有一股腦兒的鬱悶想要抒發糾正,可是問題一再重複的出現,好像無法根除學生不當的言行,究竟問題出在哪裡?最近我發現問題的根源其實在於品格教育。
雷夫老師準備跟父母來一番家庭教育,算是他送給父母的幾樣開學見面禮,幫助父母和孩子一起在家裡複製出他膾炙人口的第56號教室奇蹟。
他被喻為全美國最好的老師、他曾榮獲美國各項教師獎項。在洛杉磯霍伯特小學第56號教室擔任五年級老師,任教將近四分之一個世紀的雷夫,如何帶領一群群來自貧民區的學生,創造了第56號教室的奇蹟?
他被喻為全美國最好的老師、他曾榮獲美國各項教師獎項。在洛杉磯霍伯特小學第56號教室擔任五年級老師,任教將近四分之一個世紀的雷夫,如何帶領一群群來自貧民區的學生,創造了第56號教室的奇蹟?
讓孩子們感覺有歸屬感。讓學生感覺老師是有權威的,這也是為了抓住教學。老師可以上課講些笑話,具有幽默感,讓他們感覺親切感。盡快恢復上課,糾正教學心態,不能在那麼寶貴時間內處理個案。
一星期只有2至3小時時間學中文,面對現實,如何引導學生快樂學習是非常重要的。對學生永遠肯定,建立學生學習的信心。我叮囑家長們,小朋友上課來之前,稍稍休息會兒,精神飽滿上課,不要為趕作業而影響這次聽課。
某連隊的士兵經常賭博、喝酒鬧事,怎麼禁也禁不了。連長為了讓他們沒有時間接觸那些不良嗜好,要求連上士兵把營區一大片草地整理好,並且規定每班負責一個區域,每星期檢查工作進度一次,三個月後驗收成果。成果最好的一班,放七天榮譽假;最差的一班,罰掃廁所一個禮拜。
教育最主要的功能是「啟發」,充分把一個人的潛能資質開發出來︰金質的人才,培養他金質的任務;鐵質人才,就讓他充分掌握鐵質的工作;金銀銅鐵整體配合起來,才能順暢地推動整個社會運行。
每一年總是要來這麼兩天一夜的,大家齊聚一堂,接受由台灣來的頂尖老師專業的指導,同時也和瑞士各地的中文老師們,進行一年一度地聚首。
七月二十二日至二十四日,佛羅里達中文學校聯合會及珊瑚泉佛州中華文化中心聯合舉辦了為期3天的海外華語教師研習會。主辦方從臺灣聘請了3位資深的教師,與來自南佛洲各地的華語教師分享他們的教學方法與經驗。
由於每位學生幾乎都會使用網路,如何讓學生留意網路交友的問題是家長及師長們共同的課題,因此以下便摘錄家長學苑傅伯寧老師從「如何輔導青少年網路交友」座談會所記錄的內容,供家長及師長們參考。
兒童的表現 大人應負最大責任
這一代兒童大部份享有充裕的休閒娛樂、食物、教育、醫療……,然而往往被描述為「憤怒的一代」,有些孩子不是知恩圖報,而是對胼手胝足提供這一切美好的老一輩輕蔑與敵意,更甚者情緒失控、學習低落、沉迷網咖、酖溺毒品、縱慾亂性、幫派械鬥、自殺自殘、…這一切應負起最大的責任呢?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附設實驗國小五日舉行「都市小農夫、插秧真有趣」活動,讓在都市長大的同學們體驗農耕辛勞,理解「我知盤中飧,粒粒皆辛苦」的道理。
德國醫學博士林助雄認為,在背經的過程當中的鬆懈、有趣,使腦波從β波轉換至α波,也就是,讀經的小孩一而再、再而三的有機會紓解身心壓力,透過經典潛移默化,使心性向善向上,亦是今日社會風紀敗壞、道德淪喪的根治妙方。
美國小學嘗試靜心法 幫學生陶冶性情
(大紀元記者孫燦編譯報導)中國古時候的學子在課前都要調息靜氣、打坐內省。這個傳統在現代中國已消失殆盡,尤其經過中共在文革中破四舊的折騰,在許多中國人腦中連概念都沒有了。不過雖然這個靜心方法在中國失傳,但美國人卻將之發掘,嚐試用於美國學校的教學之中。據紐約時報6月16日報導,針對小學生無法集中精神以及調皮搗蛋,美國專家近年來在美國小學內開始嚐試使用靜心培訓幫助學生陶冶心情。
如果孩童沒有在八歲以前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他們在往後的求學生涯和長大後的生活將面臨很大的困難。這是無論專家學者或者老師父母都共同信奉的法則。
早期的社會科教學,會讓人聯想到背誦,一堆的地理名詞、山川河流、歷史文物總是讓人理不清頭緒。大家似乎曾有這樣的經驗,一拿起課本,看沒幾下就昏然欲睡,社會彷彿是本催眠書。但是對鄧美珠來說,可以用一句話來形容:「親愛的!我將社會課變有趣了!」
身為父母,你希望子女接受怎樣的教育?身為「當事人」,你希望接受怎樣的教育?身為父母的你,希望子女在未來接受怎樣的教育?身為老師的你,希望有怎樣的教育制度與環境,教出怎樣的學生?或許,在教育的思潮裡,每個人都有著自己的答案,這答案或許堅定,也或許有千千萬萬個不確定,但無論如何,教育帶給人的一切,正向也好,負面也罷,總是在我們每個人的一生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
帶著女兒去鄰居家拜訪,正當和鄰居聊到教養問題,女兒跑來客廳拉著我說:「媽!您過來看,哥哥的字好漂亮!」
小女去夏剛從英國留學回來,現任教於宜蘭XX國小五年級。剛接班上導師時,發現班上的30位同學中,有中規中矩、害羞的、長舌型、智力緩慢、口出狂言、偶出髒話、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的、騷動派、態度惡劣型的…等等什麼樣的都有。由於現行教育規定不得軆罰,對這些要大不大、說小不小的大小孩,有不知如何管教的無奈。
    共有約 130 條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