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第一行書」即〈蘭亭序〉,又名〈蘭亭集序〉、〈蘭亭宴集序〉、〈臨河序〉、〈禊序〉、〈三月三日蘭亭詩序〉等。東晉永和九年(西元353年),黃曆三月三日,王羲之同謝安、孫綽等41人在紹興蘭亭修褉時(即到水邊嬉遊,以消除不祥,稱作「修褉」),眾人飲酒賦詩,彙詩成集,王羲之即興揮毫作序,這便是有名的〈蘭亭序〉。
端硯,在中國四大名硯中尤以稱著。端硯歷史悠久,據清代計楠《石隱硯談》記載:「東坡云,端溪石,始出於唐武德之世。」
漫談書法藝術
在點與線、黑與白中,凝聚了大自然千變萬化的神態與意象,透著書法家的情感、智慧...
開元以來數八分
唐玄宗開元時期創造了輝煌盛世,這是人所共知的。然而人們對於唐玄宗的書法藝術只知道他銳意提倡八分書,對於他在書法藝術上的成就及對當時書壇的影響,往往是輕描淡寫略帶過去,本文擬從唐玄宗的書法藝術,探討他在八分書上的貢獻與成就。
中國古代文化的最低文化形式是儒家,儒字「人」字旁加「需」字,顧名思義,就是人需要明白的道理,也就是說,儒家講的就是做人的道理。
柳公權性情耿直,才思敏捷、學識淵博,工於書法,以楷書著稱。其書法初學王羲之,後博學各家,自成一格。
王羲之生平愛好大白鵝,在宅前池中養了幾隻大白鵝,每天觀察鵝身柔美的曲線,及鵝頸伸縮自如的靈活轉動,從白鵝靈巧的肢體動作,領悟了許多書法靈感。
中國書法是中國古老的神傳文化,其內涵博大精深,包容了畫的意境、詩的情感、音樂的旋律、舞蹈的韻味、武術的神采、做人的哲學…
中華民國篆刻學會理事長黃嘗銘,舉辦書法篆刻印鈕個展,創作反映了作者當時的藝術心情,展現形於外的成果。積累30年所內蘊的藝術涵養,黃嘗銘曾獲中山文藝、全球中華文化薪傳及中興篆刻文藝獎章等,即日起到30日,在台中市文化中心大墩藝廊展出。
王羲之與鵝池
(shown)「鵝池」一池碧水與周圍的假山奇花異石相互輝映,更有惹人喜愛的大肥白鵝,靜中生動,生機盎然,正所謂「山不在高,有仙則靈,池不在深,有鵝則名」。
(shown)書法一語指用手寫的人類思想行為,是中華數千年來璀璨文化的一項珍品,在世界文化寶庫中也具有獨特的地位。中國的書法是從漢字書寫的基礎上漸次發展形成的,具有強烈的民族特點。
中華民族有幾千年的文明史。「漢字」是漢語的書寫符號,中華民族文化之源;「書法」則是以漢字特有的線條和書寫規律,表現出豐富多彩的筆法、章法和筆勢。反映人們的精神氣質和思想情趣。是歷代前輩在長期實踐中不斷美化書寫形式,進行藝術創造的成果。在中華文化寶庫中居有極為尊崇的地位,歷來受到炎黃子孫的普遍喜愛,也是其他藝術形式所不能取代的中華民族特有的傳統藝術。
清朝書壇有一句話叫「濃墨宰相、淡墨探花」,濃墨指的是劉墉;淡墨是指王文治,二人都是清初書法名家。
書道是將書法作品視為一個完整的有機體,從整體上、意境上、意韻上把握和體味書法藝術,故稱「書道」涵義是很深的。
文房四寶之名,起源於南北朝時期,是中國獨有的文書工具,即筆、墨、紙、硯。文房四寶不僅是具有極強的實用價值的文具用品,也是融繪畫、書法、彫刻、裝飾等為一體的藝術品。
中國書法歷來注重字的氣質、神韻,因為文字不僅與民族文化緊密相關,也反映出書寫者的性格特徵、志向、思想境界等。故學書要先學做人——立品為先,即必須修養人品。
初唐書法在飛鳥時代後期即白鳳文化時期傳到日本,初唐朝楷法名家歐陽詢對日本的寫經留下強烈的影響。
(shown)當前日本國內仍然保存著從奈良時代 (西元710-780年)傳承至今的古代貴重書蹟, 歷歷證明奈良時代已經有多量的中國名蹟渡海東傳,奈良一朝對王羲之的崇拜可謂無以復加。
(shown)在唐太宗貞觀四年(西元630年),即日本舒明天王二年,日本「遣唐使」首發,藉著留學生、學問僧、遣唐使的往復,(書法)名蹟陸陸續續地渡來(日本),成為學習、鑑賞的對象」 。奈良朝的書道資料包含有金石文和紙本的毛筆墨書兩大類,紙本毛筆墨書又可分為寫經和文書兩類 。這些紙本墨書反映中國書法名蹟在奈良時代傳到日本的盛況,其中又以東大寺正倉院珍藏之大量紙本文書遺跡為重要的歷史文獻。
日本飛鳥時代中期到奈良時代約二個世紀,是模仿移植中國書法的鼎盛時期。日本法隆寺金堂東間的〈藥師佛光背銘〉和金堂的釋迦像的〈釋迦佛光背銘〉被譽為日本佛像光背銘之代表作, 更重要的是,這兩件日本現存最早期的佛像光背銘表現出中國書法的藝術成就。
整體而言,現存日本的第一件書蹟《法華義疏》非常明顯帶著中國晉朝、北朝的寫經書法風格。
中國書法傳入日本有四大歷史高峰期,經過了這些時期的收藏,使得現今在日本國內能見的中國書法書蹟在數量與質量上著錄成人類的文化遺產;日本的書道可謂是中國書法的旁支,而日本的書蹟收藏,也是中國書法在海外遺下的一個寶庫。
(shown)日本飛鳥時代「遣隋使」之時,中國書法透過佛教經典和寫經的傳播,開展了對日本書法深刻的影響之旅。
現今有蹟可考日本的第一件書蹟《法華義疏》,是純粹中國風的書蹟,產生在七世紀初,帶有中國南北朝的書風。
(shown)中國書法傳入日本以〈千字文〉的傳說最古。已故日本書道學者飯島春敬提到「一般傳說認為此時可說是習字的開始,日本書道史的第一步」 。
在日本書道史的研究著作史上,毫無疑義地一向都肯定日本書法出於中國書法之說。從日本書道史研究著作所採的分期界標,也可以明顯觀察到日本書法的史脈和中國書法無可分割的深刻關連。
中國書法強力地影響日本書道史的形成與發展,從日本的第一件書蹟開始直到近代約一千五百年間,一代又一代未曾斷絕。
傅山在政治上不願同流合污,不願屈膝謀求功名利祿,在書藝上,他不追求趙孟頫、董其昌式的精緻、平順、唯美的書風。趙、董的「圓轉流麗」,他認為太容易了,只須「稍臨之,則遂亂真矣」。
文字是文化傳承的載體,中華文明的博大精深賦予了漢字極為豐富的內涵,古人歷來就有:「字如其人,人如其字,文如其人,文以載道」之說,提倡「作字先做人,心正則筆正」。
(shown)黃道周工書善畫,學貫古今,詩文、理學、天文、曆數無所不通,他的好友徐霞客稱讚他「字畫為館閣第一,文章為國朝第一,人品為海內第一,其學問直接周、孔,為古今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