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介绍<<齐白石>>

font print 人气: 103
【字号】    
   标签: tags: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纪元8月17日讯】

  齐白石生于清同治二年,西元一八六三年。

  第二年,一八六四年的六月,曾国藩所率湘军克复南京,结束了太平天国蔓延十八省,连续达十五年的战事。

  齐白石出生在湖南湘潭杏子坞星斗塘一个贫穷的农家。家里有一亩水田,除了田中的生产之外,还必须依靠打零工赚来的工资方能糊口。

  谁知道这样贫穷农家的环境,却成为日后齐白石艺术上脱颖而出的丰富资产。为什么呢?我们且摘一段他“自述”中童年的一段来看:“我们家乡,做饭是烧稻草的,我母亲看稻草上面,常有没打干净,剩下来的谷粒,觉得烧掉可惜,用𢭏衣的椎,一椎一椎的椎了下来,一天可以得谷一合,一月三升,一年就三斗六升了,积了差不多的数目,就拿去换棉花。又在我们家里的空地上,种了些麻,有了棉和麻,我母亲就春天纺棉,夏天织麻。….我母亲织成了布,染好了颜色,缝制成衣服… .”

  这里面充满了实在生活的经验,烧稻草、𢭏衣的椎、谷粒、种麻、纺棉、织麻、织布、染布….,我们不难想像齐白石是在一个多么洋溢着实在生产活动的环境中渡过了他的童年,这些丰富的物质知识与劳动经验,成为他日后艺术上所凭借的最有力的语言。

  类似这一类的生活经验,在“齐白石老人自述”中不胜枚举:九岁到十一岁时“帮着挑水、种菜、扫地、打杂”,“一边牧牛,一边砍柴,顺便捡点粪”,十三岁时,“掘些野菜,用积存的干牛粪稣猥着吃,柴灶好久没用,雨水灌进灶内,生了许多青蛙”,然后,他也开始下田,做一名年轻的农夫,“插秧耘稻,整天的弯着腰,在水田里泡”。

  这就是齐白石的童年,我们几乎看到他日后绘画上动人的形像全来自他童年的生活经验。最可贵的是:当他长大之后,童年生活的贫穷、劳苦,非但没有被当成耻辱,羞怯地掩藏起来,他反而凭借着这珍惜的童年经验,自信而骄傲地发展了他独特的美学,他在画面上画虾蟹、青蛙、蝌蚪、扫帚、犁田的牛、小鸡、稻穗、菜蔬、果子、牛粪….,把一切传统贵放士大夫或文人画中鄙夷或漠视的题材提升出一种尊严,并且用朴实沉厚的技法认真地创造出艺术上的形像。齐白石艺术中的第一种美学基础便因此建立起来了,我们可称之为“农民美学”。

  齐白石的农民性格成为支配他一生思想行为与艺术活动的基础。强韧的生命力可说齐白石“农民美学”的第一要义,它最大的特色则在对立于传统士大夫文人美学的娇弱、颓废。他画过一张画,水墨的一颗大白菜和鲜红的两只辣椒(插图二),都是民间最普遍的食物,然而齐白石给它们一种惊人的尊严,并且题款上说:“牡丹为花之王,荔枝为果之先,独不论白菜为菜之王,何也?”齐白石是很自觉地把一些平民性的东西提升出来,以平民性的美学,并列于传统士大夫文人建立起来的美学,牡丹、荔枝的娇贵似乎一下子在饱满健康、充满生命力的白菜之前大为逊色了。

  齐白石后来逐渐跻身于文人阶层,接受了中国传统文人自视清高的影响,这种影响也使他鄙弃作官的人,但出发的心理很不一样,前者是愤怒的、沉重的,为集体而发的,后者则是潇洒的、冷嘲的,纯粹为满足个人的心理,他挽胡沁园的下联“功名应无分,一生长笑折腰卑”,其实也就是他心志的表白,这时,他已从一个“仇”官的“农民画家”转变成一个“轻视
”官吏的“文人画家”,前者导源于切身之痛,后者导源于文化上的鄙弃,结果是很不同的。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春天莅临纽约!摩根图书馆和博物馆(The Morgan Library & Museum)推出波特小姐的精彩特展:“碧雅翠丝‧波特:拥抱大自”(Beatrix Potter: Drawn to Nature)。波特小姐是广受大众喜爱的《彼得兔的故事》(The Tale of Peter Rabbit)还有其它儿童读物的作家和插画家。
  • 卡拉瓦乔的《老千》有巨大的影响力,激荡出无数件类似的版本;欧洲的艺术家复制了三十余件作品。然而,20世纪大部分时间大家都不知道卡拉瓦乔的原作收藏在哪。一直到1987年才重新在欧洲的私人收藏中出现。
  • “落竹三千, 成就一亩茶。”古人以竹自许君子品德,今人以竹制焙笼泡出一壶好茶,竹子的清香增添茶汤的甘甜,此间一件件竹编器具透过竹编师傅落款标记,成了审美的主体,传世千古的好手艺。
  • 老子《道德经》说道:“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 墨竹是文人画重要的题材之一,竹可言志,也可以寄情,一方面也体现士大夫的人格操守。文同是北宋画墨竹首屈一指的人物,人称“湖州派”。对后世墨竹发展影响极大。他的表弟苏轼亦曾为其写过许多首题画诗。今天我们就从文同最出色的、最引人注目的《墨竹图》来看看,这幅画为何让人过目难忘?
  • 我在《胡笔标准:千百年来第一人,创造出毛笔的标准》〈自序〉曾提及,年轻时拚搏事业,每天工作十六小时都不觉苦,一直到了五十岁生日,朋友送我一盆松树盆栽,欣赏之余,蓦然惊觉人生已过了一半,该是放下脚步,开始修护保养身体的时候了。
  • 霍尔班以肖像画闻名于后世,但如同所有的文艺复兴画家,霍尔班是以宗教题材开始他的职业生涯的。霍尔班在巴赛尔的主要作品是宗教画,这些早期作品显示出来自丢勒、格吕内瓦尔德和巴尔登格里恩(Hans Baldung Grien)等德国画家的影响。
  • 菲利普‧利皮(Fra Filippo Lippi)的作品《女子与窗扉边的男子肖像》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绘画和整个欧洲艺术的里程碑。在意大利肖像画领域里,它拥有好几个第一:第一幅意大利双人肖像画、第一幅描绘室内场景的肖像人物,也是第一幅背景是风景的绘画风格。
  • 扬‧范‧海瑟姆(Jan van Huysum)是位出了名的神秘隐居型艺术家(1682─1749年),也是公认18世纪最杰出的荷兰静物花卉画家。他的作品因想像力丰富、具奢华感、色彩饱满、纹理细致,以及高度细致的写实而倍受尊崇。这些成就的关键在于扬‧范‧海瑟姆谨慎且不怕麻烦地在画布上一层又一层地涂上薄釉彩的技巧。尽管许多人试图模仿,但同时代的画家都没有办法做到。
  • 小汉斯‧霍尔班生于德国巴伐利亚州的奥格斯堡市(Augsburg),属于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北方的画家与版画家。他被公认为十六世纪时期最伟大的人物肖像画家之一,除了肖像画之外,他的作品还包含宗教画、警世内容的版画等等。特别是他警世意涵的木刻版画用于人文思想著作的插画,在传播新教思潮的时代里,起到了有力的作用。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