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淳深雅书印双绝篆刻家--曾绍杰

font print 人气: 207
【字号】    
   标签: tags:


茶陵谭氏


伯羽印信长寿


容与书林

1988年1月19日下午,曾绍杰应邀至台北市立美术馆评审台湾区学生书法展作品,评审结束时,他与王北岳搭乘计程车回家,才刚上车,就倒在王北岳肩上,骤然逝去,结束了他墨香醇厚、坚如金石的一生。

渡海来台的篆刻名家中,曾绍杰不仅作品有个人风貌,对台湾篆刻教育的推动,更是厥功甚伟。

曾绍杰,生于民国前一年,是湖南湘乡望族,清代名臣曾国藩是他的伯曾祖父。曾绍杰自幼受学于家塾,因此奠定经、史、古、文的深厚基础。八岁时,开笔学欧阳询楷书,十岁起习隶书,临北魏〈张猛龙碑〉。根据他在《曾绍杰篆刻选辑》的自序:“余十龄习篆,十四始学篆刻。”学篆刻的原因是“从书楼上找到道光年间顾湘昆仲所集拓的《小石山房印谱》,每天读经阅史之余,则以朱笔薄纸照样摹写,不到三个月,即全部摹毕。”(〈从买印谱到编印印谱〉)。当时也在家中找到多方印石,因此定制刻刀,一面刻印、一面习篆,艺术人生便以从此开展。

身为一位才气纵横的艺术家,曾绍杰的成就不仅仅是个人的,他的篆刻以精致为主,奠定了台湾以工整为刻印基础的观念,而他选印的印谱,严谨精到,成为初学者仿效的对象,对台湾篆刻教育的推动,可说是影响深远。

曾绍杰将刻印的精致精神,发挥成为治事的态度,为其他书画篆刻家远远不及。曾绍杰自资出版收藏、整理印谱,让诸家的作品因此能重刊于世,使青年篆刻家有所依归;王北岳认为,这些印谱提高了印谱印刷的本质,是台湾最好的印谱,“此治印至治事如一之精神,亦值得年轻学者仿效。”书法家李猷也推崇曾绍杰“他做的播种工作,非常伟大,提倡鼓励,不惜精神财力,所以称他‘耕耘三十年,大布印人风’。并不是一种虚誉,他是当之无愧的。”

艺术史学者傅申分析曾绍杰的篆刻作品指出:“虽然工细圆润,但古雅雍容,具有自己所推崇的品质”;画家张大千也评述曾绍杰的印艺风格:“雍容大雅,佩玉垂绅,想见汉官威仪,有趋跄庙堂之致。”以此来形容曾绍杰的书风,傅申认为相当贴切,他指出,曾绍杰的用笔总是不疾不徐,不愠不火,缓缓款款,即使写行书、草书也是一样,颇得雍容、温文、含蓄,绝不浮滑轻佻或急促刻露。他的结字总是工稳妥贴,虽不明丽锋芒或风采逼人,但是极为耐看,工整而绝不板滞,“韵味有余不尽,味之愈出。”◇


摘录自《台湾艺术经典大系──篆印堂奥》艺术家出版社提供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每一件事情的背后,大抵都有一个故事,吕旭立基金会的成立也不例外。22年前,吕旭亚和我──也是当时吕旭立基金会最初的发起人──在短短一年之内分别失去生命中最挚爱的人。
  • 那年她才33岁,高瘦、秀气、害羞、安静,绝顶聪明,从小到大都以资优生的光环名列前茅,求学路上就读的是第一志愿的学校和科系。和她相比,我简直像个一无是处的笨蛋。长大后,我们常一起旅行、爬山和健行,从事极耗体力的活动。绿岛之后,原本下一个行程是要赴峇里岛的,没想到她在绿岛就跟我分手说再见。
  • 直到现在始终记得的是,书里头那几个老师和父母的“样子”──那种以理解的态度和自然流露的爱去对待孩子(包括“坏”孩子)的样子。
  • 但是,李老师却不发一语,然后转身背对着我们轻轻啜泣,可以清楚看到她的双肩轻轻耸动着。所有对于我们的责难似乎都隐藏在老师一头飘逸的长发里,时间也仿佛停止在老师的“啜泣”。一切的自怨自艾,一切的借口都不知影踪,留下的只是深深的懊悔,流下的只是懊悔的眼泪!
  • 我们常常说,一位好医师不但要具备优良的专业知识与技术外,还要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并且要处处站在病人的立场设想,才能了解病人的需求,更要说服整个医疗团队,包括医护、行政人员与他密切合作,以提供给病人周延而完善的照护。
  • 这两次的经验都发生在偏远而简陋的达仁卫生所,让一向自认为具有医学中心主治医师资历的我,也不得不感叹人体神奇的运作与生命的奥妙,即使是身为医师,也是难以测度。
  • 正当众人放弃了救火的工作,眼睁睁地看着大火将要彻底毁掉爱迪生努力了一辈子的成果时。爱迪生仿佛从大梦中初醒一般,急促地要他的儿子回去叫家里所有的人,马上赶到火灾现场来。
  • 庄子穿着一身补了又补的破衣服,鞋子也是破得套不住脚,只有想办法用一股麻草将鞋子系在脚上。一身破衣服,一双破鞋子,就这副样子,庄子去拜访魏王。
  • 建安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光辉时代,而曹植则是建安文学的集大成者,对后世文学具有深远的影响。
  • 很多时候,在与宝春师傅的聊天当中,除了专业知识范畴之外,我们聊的最多的应该就是人生成长的心路历程!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