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正梁中西医园地】中医的本草

邓正梁(正梁中医诊所院长)

人气: 6
【字号】    
   标签: tags:

本草学是研究中药的学问,不读本草不能为医,为医最重要的是认识药性。

《神农本草经》是与《黄帝内经》同样重要的一部古代医学经典之作,收录入植物类药物252种,动物类药物67种,矿物类药物36种,总数365种,对药物叙述产地、命名、形态,还重点讲了药物的性能和功用。

《神农本草经》对茶的记述:“久服安心益气,聪察少卧”;当归载入本草,为妇科必用之良药;杜仲治“腰脊痛、补中益精气、坚筋骨”、“小便余沥”;具“荡涤肠胃、推陈出新、调中化食”之功的大黄,以及麻黄的平喘、黄连的止痢、常山的治疟、海藻的消瘿、阿胶的补益、半夏的化痰、杏仁的止咳、薄荷的开窍、丹参的活血、车前子的利尿、雄黄的杀虫……种种这些至今仍经常使用。

古医家亦有不识药、不知药性却滥用药石者,如唐代苏敬《新修本草》(即《唐本草》)一书序中指出,有些医家:“谬粱、米之黄白,混荆子之牡、蔓。异繁蒌于鸡肠,合由跋于鸢尾。防葵、野狼毒,妄曰同根;钩吻、黄精,引为连类。铅、锡莫辨,橙、柚不分。凡此比例,盖亦多矣。”如此何能宣药疗疾以拯夭伤!

历代医家深知医道之要是识药性,为了准确记述药物的形态和性味、功用,做了很多努力。晋人陶弘景着《名医别录》纠错增补,录入药物700余种。唐《新修本草》是中国也是世界最早的国家药典,收药844种,对400余种药物重新考证,纠正不少错讹。宋代官修《开宝本草》载药983种。明代官修《本草品汇精要》载药1815种。明代最具规模也代表中国药物学最高成就的李时珍《本草纲目》,载药1800余种,附药图1000余幅,附方11000余个,可谓集历代本草学之大成。

着《本草衍义》的寇宗奭,是宋代名医,宋徽宗政和六年完成此书,在自序中说:“疾病所可凭者医,医可据者方也,方可恃者药也。茍知病之虚实,方之可否,若不能达药性之良毒,辨方宜之早晚,真伪相乱,新陈相错,则曷由去道人陈宿之蛊。生张果骈洁之齿?”此文指出,辨药性之良毒,也就是识本草的真性是很重要的。

北宋民间医生唐慎微撰成了《经史证类备急本草》 (简称《证类本草》),凡32卷,载药1558种,大观二年(1108)宋徽宗赵佶又命孙觌、艾晟加以修订,遂名《大观经史证类备急本草》(简称《大观本草》)。艾晟在序中指出:“夫病未必能杀人,药之杀人多矣。而世之医者,不复究知药性之温凉,功用之缓急,妄意增减,用以治病,不幸而危殆者,时盖有之,兹何异操矛而刺人于衽席之上哉!” 这就是俗语所说的“庸医杀人不用刀”。

着《本草发明》的皇甫嵩在自序中说:“医之为道,莫要于识药性,药性明,斯能处方用药以印病,如尺度权衡以应物,而毫末不爽焉。医道可明矣!”药理是医道很重要的组成部分,不识药性即不明医道,自然亦不配称医家。

如何才能知药性呢?首要的是读本草,学医而不读本草,犹为将者不晓兵书;行医而不知药性,犹为将用兵而不知兵,以人命为儿戏。熟读本草,用于临床,两相参照,方为良医。◇ (http://www.dajiyuan.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