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松当妙妈】换想法得个好心情

陈彦玲(亲职专家)
font print 人气: 4
【字号】    
   标签: tags:

子琪夫妇带着儿女三人外出吃饭,原本想要轻松的度过周末,却没想到上演了一场“大嗓门”的争执闹剧,除了饭没吃好还搞的一夜不安,听着子琪的抱怨,不禁让我想起“儿女如父母的一面镜子”这句老话。

子琪的孩子都大了,老大远在外地读研究所,老二读本市的大学,最小的女儿也上了高中。一家子都是学业优异,各个主见突出的读书人。原本以为放了假,难得聚聚,找个餐厅轻松一下,没想到只因为选择科系的想法不同,就从餐厅吵回家。一夜没得好睡的子琪忍不住打电话给我。

子琪的大嗓门是出了名的。她为人正直,急公好义,孩子们个个也继承了她的特性。只是以前孩子们还小,为着全家人共同的目标“学业优先”而少有像现在这样的争吵。如今,孩子们的眼界宽了,许多事情并非全然由子琪夫妇拍板定案,因此,子琪夫妇一下子无法适应儿女的当面挑战。

子琪一连叹了许多口气,抱怨着孩子们的不知感恩,听的出来这是她退休以来最难过的时刻。她刚从主管的位置上退下来,一时之间少了日理万机的紧凑,没了可差遣的下属,而孩子却都个头比她高,想法也越过了她的眼界。一下子让她跌落在“我是谁?我的价值在哪里?”的漩涡中而难以自拔。

我跟子琪说:“你记得丽丽的孩子阿正吗?”一场突来的疾病让阿正走路不能平衡,二十多岁的大男生得当心可能随时会跌倒。查不出的病因,让丽丽一家人不能安心轻松的吃顿饭。子琪想起了她帮忙照顾过阿正的那几天,叹了一口气:“唉!万般都是命吧。”

命运的安排谁也说不准的,往往自己打算好的事情也会有出乎意料之外的结局,“老实说,人总是不满现状,这也是我的毛病吧。”子琪说着说着回忆起求学的日子、上班的岁月,我仔细的聆听她的细述,却发现她在大嗓门之下藏着的一颗敏锐又善良的心。我跟她提议:“你的成功真不是偶然的,自己的努力再加上这么多人的协助。”子琪说:“是啊!我真感谢他们呢!”

“那么,我们就来画些卡片寄给他们表达谢意如何?”子琪高兴的说:“好主意,我当年想考美术系,可我老爸担心毕业后会饿肚子,好久未拿画笔了。唉,我是不是也犯了我老爸当年的担心,对孩子干预过多了。我还忘了当年放弃美术系时的难过呢。”

我们约好一个星期后看看她的成果。但是一个星期还没到,子琪的先生打电话来报喜:“真是谢谢您哪,我们家威镇四方的皇太后现在变成了欢乐的小公主,她高兴了全家也跟着开心,人要改变原来不难啊!”望着天边绚烂的晚霞,我想,子琪印证了“换个想法得个好心情”的说法,还真只在一念之间呢。◇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身为三个孩子母亲的我,有非常多的机会当上家庭法官。但是,不论结果如何,总会有小孩觉得“不公平”。这不在孩子的心眼大小,而在我的基点恰不恰当,毕竟我是母亲。在孩子还未成年的时候,父母角色的功能是永远无法用朋友的内涵来取代的。
  • 后来我转念一想,长久这样下去不是办法,我就将女儿劝我的话,写下来贴在电话上......
  • 现在孩子们的物质享受普遍不虞匮乏,但也因此而常常不爱物更不惜福了。孩子不但不缺衣服,衣物散落四处是许多妈妈的烦恼,常常是一边帮孩子捡衣服一边皱着眉头的唠唠念念。
  • 这个就读过国立大学的孩子──建文只要没课在家,不是电脑就是电玩,对父母的态度极度的不尊重,没了为人子的孝顺,也伤了父母日渐老去的心情。从丽芬的心情故事里,让我听到了丽芬的好强与无奈,于是我安排了跟丽芬夫妻喝下午茶。
  • 学校的日记要孩子想想什么是“益友与损友”。看着孩子的功课,让我想到美国任教的岁月,跟孩子提起了那段日子。而我,确定孩子们心里存有举头三尺有神明的约束后,轻松做个妙语如珠的妈妈,一点也不是难事。
  • “老师,我的孩子被说成是线民,害得她不愿意上学了……”淑萍秀气的脸因为苦恼而眉头深锁。原来她的孩子——桃桃,在学校被同学逗弄,桃桃谨守着妈妈的交代:“被同学欺负要去告诉老师”的原则,结果她变成同学眼中的“抓耙仔”了。
  • 漫无目的的育儿,是一件非常慌乱的事。有了孩子后的每一天,我们都要面对许多抉择:替孩子准备什么食物?找什么学校?玩什么运动?如果父母心无定性,总是犹豫不决或朝令夕改,家庭就会陷入各种混乱。
  • 绒毛玩具
    六岁之前还是处于自我为中心的时期,没有所谓的“他我概念”,如果这时强迫孩子分享,其实是抢劫的行为,要让孩子懂得“分享”,应该先满足孩子的占有欲,然后藉由模仿、身教、品格教育,逐渐成形。
  • 欢迎来到少儿阶段。在这一阶段,一个不能小觑的常见现象是:与父母交谈可能是孩子心中排在最后的一件事。好消息是,你可以再次开启与孩子的对话。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