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玩导致忧郁?专家:每天宜少于1小时

font print 人气: 15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2011年01月31日讯】(大纪元记者王明编译报导)一项由“美国小儿科学会”(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的研究指出,过度沈迷于电子游戏可能致使孩子情绪忧郁、焦虑和成绩变差。“美国儿科学会 ”建议小学儿童最好一天不超过一小时紧盯萤幕的时间,初中及高中生则不超过两小时。

根据CNN报导,美国和其它海外地区的研究人员观察了新加坡3,000多名小学和初中孩子,发现近9%的孩子对玩电子游戏产生“上瘾”的现象,类似的百分比例也发生在其它国家。

与较少接触电子游戏的孩子相比,这些有上隐征兆的孩子表现出更高程度的忧郁情绪以及其它精神健康的问题。为了量测精神症状的程度,研究者询问学生近似诊断赌博成瘾的一些问题,例如是否越来越沉溺于电子游戏、隐瞒实际投入的时间、功课退步以及借此逃避所面临的问题或不好的感受。一旦他们生活上因此造成问题,即被视为“上瘾”症状。

这些过度的游戏玩家平均每周投入电子游戏超过 31小时,而次级过度玩家则约每周19小时。研究人员还发现,一旦停止过度游戏后,心理忧郁、焦虑和社交恐惧症的程度都会再度降低。

研究人员还发现一些造成上隐的潜在因素:年龄。小孩容易冲动,更可能对玩游戏上瘾,也较难控制自己的冲动。一旦他们在社交上碰到难处理的事情,便更容易上瘾,也就会花费较一般小孩更多的时间玩游戏。

然而,美国娱乐软件协会并不同意上述的研究结果。该组织的声明中指出,没有具体的证据表明电脑和电子游戏会造成伤害。他们并反驳有广泛的研究显示,电子游戏能藉由教育、健康和商业应用等多种管道来改善生活。

“美国儿科学会 ”发言人席弗林(Don Shifrin)博士则认为此研究结果十分重要。 他说:“研究使大家更深入了解过度沈溺游戏的行为模式,并在协助儿童、青少年在电子游戏和生活之间取得一个平衡。”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大纪元记者林节编译报导)古人云:“育教于乐”,虽然现今父母亲,无须刻意随时给孩子来个心理建设教育,但至少可给予孩子适当的学习机会与典范,而不是一昧放纵其玩乐欲望,甚至滋长暴力行为的幼苗。
  • 美国一项最新研究证实,无论任何文化、性别及年龄的孩子,一旦接触暴力电玩将会变得较具攻击性、冷漠不愿意帮助他人。
  • 古人云:“寓教于乐。”虽然现今父母亲,无须刻意随时给孩子来个心理建设教育,但至少可给予孩子适当的学习机会与典范,而不是一昧放纵其玩乐欲望,甚至滋长暴力行为的幼苗。
  • (据台视新闻报导)现代人常用眼过度,看电脑萤幕太久或是化浓妆都可能造成眼睛负担,让眼屎分泌过多!平常饮食太油腻也会让油脂分泌旺盛,隐形眼镜配带太久,感染概率更是大增,医师建议民众有眼屎分泌过多的问题,不要不好意思就医,这可能是眼部疾病的警讯!
  • 美国最高法院26日同意审议加州限制向未成年人销售和租赁暴力视频游戏的法律。这项2005年签署的法律是由参议员余胤良提出的。法律管制暴力电玩游戏在加州的销售,禁止商家向18岁以下的青少年出售带有极端暴力情节的电玩游戏,违法者将面临最高$1000的罚款。
  • (中央社华盛顿26日法新电)美国最高法院今天同意审理加州禁止贩售暴力电动游戏给未成年顾客是否违宪案。
  • 桃园县家庭教育中心为协助父母学习教养子女的有效方法,培养子女养成良好的品德及生活习惯,增进家人关系,营造健康家庭,每月办理一场亲职教育系列讲座。19日下午2点将邀请国语日报“脑子与学习”专栏作者、知名作家的王秀园老师,与父母分享“青春不迷网-别让孩子成为电玩宅世代”。
  • (据民视新闻报导)暑假到了,很多青少年最常做的娱乐,就是上网打电动,而根据儿福联盟调查,有高达5成4的民众,不相信电玩分级制度,儿福联盟就发现,即使是普通级的游戏,还是会参杂暴力和色情,提醒家长,别让孩子不知不觉间受影响。
  • 【大纪元9月22日报导】(中央社记者姜远珍首尔22日专电)南韩首尔市教育厅昨天公布最新调查结果显示,单亲小学生沉迷于电玩的时间较有双亲的小学生要多;每天多玩1小时电玩,国文、英文、数学的平均分数就下跌2.38分。
  • 最新研究发现,男性玩暴力视频游戏会增加侵略性。即使玩家停止玩游戏,但不断的在脑海中想它,也会增加潜在的暴力侵略行为,而且效应会持续长达24小时。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