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画家

漂鸟游百岳 郭明福理性探寻美

文 ◎ 陈柏年 图 ◎ 郭明福提供
font print 人气: 35
【字号】    
   标签: tags: , , ,

他被公认台湾水彩界后黄金时期的代表之一,他的十二册水彩教本成为习画学子必备的畅销书。然而他自己的美术之路却是临时大转弯而意外铺展出来的。四十岁才初登大山、四十岁才开始创作,纵情高山流水,郭明福用理性的方式画画,用彩笔留存美的景物与漂鸟精神。

11月的台北,已是阴雨绵绵。飒飒微冷的秋意,似乎黯淡了市街。然而走进东区的福华饭店文艺沙龙,数面巨幅的鲜丽山景映眼而来。有雄伟盘踞、犹如帝王之姿的大霸尖山,也有淡雅灵秀、仿如世外桃源的山旅回忆;或烟墨流翠,或灿灿余晖,每一幅画都呈现着画家郭明福的思想内涵与生活美学,引人驻足良久。那样丰富的层次,却又那样直接的感动,使观画者心领神会,一跤跌入壮美的视觉意境。正如郭明福所言:“你如果看我的画,不觉得美就失败了,也不需要研究它。生命中不需要容纳那么多的东西,最伟大的画是所有的人一看就懂,这就是我的期待。”

意外的绘画之路

敦朴平稳的郭明福先生,看来不像一位感性的艺术家,倒像是位谦和务实的研究学者。他被公认台湾水彩界后黄金时期的代表之一,其所出版的十二册水彩教本,亦成为习画者必备的畅销书。然而谈起郭明福进入艺坛的过程,却是格外的有趣。

1950年出生于南台湾嘉义市的郭明福,家境不甚宽裕,父母常因家计四处迁徙,也奠下他日后喜好自然、到处旅行的个性。高中时以医生、科学家为志愿的郭明福,踏入画坛是一个美丽的意外:“当时因为我们三个同学在嘉义中学创立校刊,有人负责文字编辑,那我是负责美术编辑,另一个人负责统筹的行政。那我根本就完全不会画画,但是人手不足啊,只好自己画。”校刊出版以后,郭明福的插画大受校内师生的青睐,不知不觉地,救国团的刊物、报纸也都慕名找他画插画。他笑说:“我就发现,咦,我好像有这方面的天分。”


郭明福 2010年于泰国清迈写生旅行。

虽然创办校刊成果辉煌,让他获得“嘉中一等奖章”殊荣,然而“不务正业”的结果,却令他在隔年联考惨遭滑铁卢。他只有提前入伍,当两年兵。突如其来的挫折反而促使他思索真正想走的路。沉淀厘清后,他自忖不是那么钟情理工,但是也不知道如何转入美术系,困惑下就回到母校,询问以前指导他美术的老师陈哲的意见:“美术老师对我说了一句让我很心动的话,就是你虽然不会有钱,但是会很快乐,因为整天都接触美的事物,虽然穷,但是穷得很快乐。”

心意既定,他决定舍昂贵的私立美术系,报考台湾培育美术人才的龙首——师范大学美术系。11月退伍后,就央请陈哲老师义务教导他画画。短短不到一年,他要从完全不会的生手,到水彩、国画、素描与书法都有一定程度的表现,并且要通过学业成绩的考试,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我就给自己一年的时间了解美术这个东西,看看能不能考上。我从12月到1月和他学画画,就从基本功法开始学起,两个月画了八张素描、八张水彩、八张国画,成绩都不及格。两个月后,他就说术科虽然要加油,但是更重要的是学科。我就从到旧书摊买了历史、地理各六册,那时候我还有四个月就要考试,一百多天、十二本书,等于十天看完一本就要考试。那我在重大压力下就来到台北补习。”

理性态度 缔造惊人进步

补习班有效率的进度与归纳整理,使郭明福得以在短时间内吸收这些需花三年学习的知识,并将其背得滚瓜烂熟。回忆当年准备这场扭转命运的考试,郭明福感觉就像是一个人独自爬山:“当时没有人支持,也没有人反对,也没有朋友和你走相同的路,就等于自己一个人爬山,不知道爬多久才到山顶,就知道每天爬一点爬一点,但是也不担心,不觉得辛苦,就想最多就花这半年时间赌我能不能考上,也不觉得多付出什么,也不期待结果。”

师大非常注重人文学科的素养,因此术科及格仅是入学门槛,学科成绩才是一较高下的关键。当年满分600,美术系录取分数约是350分。第一次模拟考时,郭明福只考了150分,邻座一位复兴商工毕业的考生,考了250分:“我们聊天,才知道他考了第七年。他就把他的画给我看。我很惊讶的发现:世界上怎么有人可以把画画得那么好?不管是素描石膏像还是水彩都栩栩如生,而我连调颜料都还不太会,还在起步阶段。可是他考了七年都没考上,而我都没读过历史地理。所以他就问我:‘你才考了150分,还想要考吗?’但是我想我已经撂下去了,没有回头路了。”

郭明福除了全力冲刺学科之外,假日也与这位同学一起切磋画艺,以科学研究的精神观察他作画的程序与阶段后提供意见,彼此砥砺;再把自己画好的画卷一卷寄到嘉义,请陈哲老师评分写上意见后,寄回来修正。那年3月份的模拟考,郭明福考到了250分,这位朋友还是250分;5月份的模拟考,他考了350分,这位朋友依旧原地踏步。“我就跟他算嘛,一个月三十天,我一天花将近二十个小时读书,一天进步3分,一个月进步100分很正常嘛。”同时,他的画艺也接近及格的标准。最后一次模拟考,郭明福考到400分;果然那一年近三千人的报名仅录取30人,他以学科高分录取师大美术系。而那位朋友始终没有突破250分的学科表现,纵使术科高人一等,仍旧饮恨落榜。后来他连续考了十一年,都没有上榜。郭明福说:“我常常在想,他跟我真是两个对比。有些人就是一直用画画的方式、角度、思维来生活或是画画。我是用比较理性、科学的思维来画画,会真的知道问题在哪,处理问题会很有效率,很扎实。这是我一直留在这个圈子始终保持的一个很重要的态度与个性。”

百岳成创作泉源

由于发挥笃实好学的态度,郭明福在绘画上的造境与日俱增:“我进去的时候,术科就是最后一名。很多同学都画得比我好。但是我从同学那里学得比老师还多,因为他们都是我的老师。”画了一年之后,就和同学平分秋色。到了大二到大四,无论是哪一个老师授课,郭明福的术科成绩几乎都是班上最高分。

师大西画组第一名毕业后,郭明福首先在私立复兴商工任职七年,虽然尽心教学,学生成就杰出,却深感自己太少时间投入创作。于是他毅然辞掉高薪,转任士林高商老师。年届四十,当郭明福第一次随学生登上第一座百岳——大霸尖山时,就激发了他对台湾山岳之美的感动:“我是四十岁才接触百岳,和我开始想投入画画的时间重叠。我不知道是因为爬山促成我画画,还是画画刺激我爬山?我发现台湾高山这么美,怎么没有人来画这些东西?我那时候只是想记录我爬的山,后来很多人也因为我的画,认识台湾的山岳之美。”


《大霸暮色》2009 101.5x153cm

台湾登山界的人都知道,百岳是台湾登山界公认、一百座标高三千公尺以上,拥有奇、险、峻、秀,且山容起伏明显的山峰。要亲炙这些山岳美景,除了要攀登漫长险峻的山路,还需要背负二十公斤以上的重装,必须扎营露宿。然而过程中不似人间有的天光云影、迂回至天际的栈道,令许多爱山友乐此不疲。为了留下难忘的感动,郭明福每每重装上山,携带三十公斤的装备,除了维生的帐篷、食物饮水和御寒衣物,还要加脚架、镜头、相机和画画工具。他自言支持他爬下去的不是体力,是耐力。至今已亲临六十几座百岳,每一次都是队伍的最后一位,负担重物外,还常常要留下来拍照或速写。很幸运的是向导山友都能体谅他的初衷:“风景漂亮的地方我就留下来,不登顶,那他们回来总会找到我,所以我很感谢那些山友的帮助,因为他们我才能爬更多的山、画更多的画。”

反映生活 释放对美的感动

综览郭明福的画展,会发现内容丰富,每个时期的风格也不一样。有专绘山景的“百岳系列”,有痴情于波光潋滟之美,进而思索虚实之际的《潋滟系列》,还有人体与动植物的《女人与金鱼系列》。2000年郭明福到加拿大自助旅行,旅行过许多欧美国家。2003年,为了实现他的漂鸟之梦,以五十三岁之龄,申请美国密苏里州圣路易芳邦大学Font Bonne University艺术研究所,2004年取得硕士学位。有感于东西方文化冲击,又开启了对于人文省思的《东西之间系列》。而他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漂鸟系列》,所谓“漂鸟”(Wandervogel),本为候鸟,今谓喜欢在野外山林旅游探险,并以浪漫精神不断理性实验,不断追寻纯朴生活与真理的人们。在绘画界中,郭明福可为其代表。他细心咀嚼自然,再将其思索化为创作。就如同流浪者真诚追寻心中的悸动,郭明福的画里也流露艺术家对于美的执著求索。


《静净境》 2010 77x56cm

“两、三年前在台南展出的《潋滟系列》,那时候我喜欢画倒影。例如说我的倒影,你看得到。那是不是我?是,是真的吗?不是,是活的吗?不一定,但是它会动;我来它就在、我离开它就不见。但是假如没有阳光,也看不见⋯⋯我觉得这跟人生许多事情、感情等等关系都很像;现在看如此,明天、一年以后又不见了,它存在吗?存在,那它到哪里去了?”“我只画了大概两年,把这种感动、思考画完,那种感动不见了,就突然间不画了。”

“但是爬山我就画了很久。最近我的系列是《悸动无声》。虽然还是山景,却和之前的《百岳系列》不一样,就像我认识一个朋友二十年,那在我的记忆中,这个朋友是不是和我原来认识的朋友不一样?我很喜欢山,但是我渐渐爬不动了,但她是不是就存在我心底的某个角落?我只好用怀念的方式来画她,要把她变成艺术,就要把她重新呈现。”


《夕彩无声》 2010 84x112cm

于是透过画面,我们看到郭明福沉淀心底的山景,就变成了近期钻研的《悸动无声》系列,高处是想到达的目的地,中间由于艰辛疲惫,呈现的就是模糊的状态,变成云、其他虚幻的东西,随着翻检心底一幕幕的画面,笔下的景致也逐渐成形:“我就把我的回忆画下来。我现在已经画了十张,估计要画到二十或三十张,才能把我那种感动说明清楚。”

永远不断的改变

郭明福坦言,艺术的创作难免遇到瓶颈:“瓶颈每天都有,可是我蛮喜欢遇到这种状况。怎么突破呢?凭直觉吧,因为我觉得一个遇到这种情形的时候,会把一辈子所有的经验在一瞬间重组、综合,然后抉择:到最后我就决定用这个颜色、选择这个题材,画这张画。当然有的时候并非一定都是正确的。有些画要经过五年、十年才能体会选择什么样的构图、什么样的题材才能表现得比较好,这些可能要经过很多次实验来证明。我是用很理性的方式画画,找到最后的东西。虽然是画画的当下是感性的呈现,但是过程很多都是理性的选择、理性的淘汰。”

年届六十,郭明福的画作散发更加壮阔醇厚的韵致,而他的热情与坚持也从未稍减:“我对自己蛮欣慰的是我蛮喜新厌旧的,这个东西我画到不感动了,我就不画了,再去找新的不一样的东西。其实这是对画家来说是忌讳,而且某些画是绝对不会卖,没有市场,但是我还是要画、要展出,那是自己的一部分,不能说女儿嫁不掉就不要她,那还是自己的女儿。做了再笨的事都会有收获,只要照着自己心愿去做,不要想太聪明、不要太多,自然会有收获,虽然,或许是在十几、二十年之后。”

正如米开朗基罗在一首晚年的诗中所述:

“出生以来,就将美当作生涯的信念导引,它是我雕塑绘画的亮光和镜子。如有人不作是想,则就大大错误,依靠着美,我创作的眼睛遂被带到高处。”

郭明福自言他的画风虽然多变,但是有三点不会改变:“分析我画的内容一定是风景;第二就是美的景物;第三就是我一直在改变。”他强调似的说:“只有‘不断改变’这一点我绝对不会变!”◇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文徵明以“白描法”钩出娉婷玉立的莲花,用极婉约匀称的细线来钩勒。为了显现花瓣的精气有神,画瓣尖,下笔时先以书法中的“顿笔”为之,再提笔上来,一上来就见真章了。我们看到文徵明的花瓣线条是那么细致温和,好像随手不经意地就画出来似的,柔中带刚,刚中有柔。显得韵味无穷。
  • 南梁 张僧繇《雪山红树图》(台北故宫博物院提供)
    光凸凸的山,除了轮廓线以外,不添加任何线条也就是没画皴法。 这幅画怎么和常见的中国山水画迥然不同呢?
  • 来自比利时的法兰德斯风格画家安东尼‧范‧戴克(Anthony van Dyck,公元1599年–1641年)是一名臻求完美的肖像画家。他最著名的作品是替英国国王查理一世所绘的肖像画,优雅地呈现了查理一世和他的宫廷样貌。范‧戴克也是一位色彩大师,他善于运用色彩和大胆的笔触来表达光线、物体的移动和布料质地。这项特长也让他得以在作品中描绘出高度精准却仍具有绘画特点的蕾丝质地。蕾丝这种非常精致又复杂的布料是16至17世纪时富有的艺术赞助人流行配戴的服饰配件。
  • 华丽夸张的定型角色(stock characters)、简单的情节、即兴对白和户外表演,是即兴喜剧(Commedia dell’Arte,又译艺术喜剧)的核心特征。其幽默剧情常围绕着年轻恋人的种种考验。演员们不受台词限制,可以根据观众的反应调整表演。这些喜剧常含有对时政的讽喻和接地气的幽默,可以巧妙避开查禁。这种意大利民间戏剧形式也成了18世纪洛可可(Rococo)艺术运动的理想题材。
  • 冬天多少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沉闷些,有些人觉得天空乌云密布缺少阳光令人提不起劲来。但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就算在最昏暗的日子里也有色彩。最近我坐在一家咖啡馆里望向天空,当天刮风下雨天色昏暗,天空不再出现彩虹,反倒像是大理石般带点细微的灰色、蓝色甚至紫色。
  • 意大利伟大的艺术宝藏之一是位于帕多瓦(Padua)的斯克罗维尼小礼拜堂(Scrovegni Chapel)。是什么让小小的斯克罗维尼神妙不凡,且意义重大?
  • 丁托列托在自己画室的墙壁上写有这样的座右铭,作为灵感之源的提醒:“米开朗基罗的造型与提香的色彩”(Il disegno di Michelangelo ed il colorito di Tiziano)。《创造动物》这幅画是向两位大师致敬之作:丁托列托动态地描绘了神体,并满怀愉悦地赞美自然界。此画如今收藏在威尼斯学院美术馆(Gallerie dell'Accademia)。
  • 美国作家史丹利‧霍洛维茨(Stanley Horowitz)写道:“冬天就像蚀刻版画,春天是水彩画,夏天像油画,而秋天是综合四季的马赛克(镶嵌画)。”几世纪以来,诗人与作家用笔歌颂四季,而画家用色彩使之流传千古。
  • 聚会宴饮的传统,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早期。在古希腊,有一种称为“会饮”(symposium)的特殊宴会,是当时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随后,宴饮在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十分盛行,并以不同的形式传承至今。
  • 早在1855年,也就是多雷(Gustave Doré)二十三岁时就计划为但丁《神曲》着手绘制插图。他的艺术才能大多体现在为文学作品创作插图上。除了神曲之外,他还为其它文学名著制作精美的插图,如《圣经》、《失乐园》、《唐吉柯德》等等,而神曲插图的面世,即被大众认为文学结合视觉艺术的一大杰作。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