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纪(127)

上集-第五章:流放盐源农场
孔令平
font print 人气: 5
【字号】    
   标签: tags: , ,

第五章:流放盐源农场

第二节:偷猪食吃的人(1)

就在排队领取饭菜的窗口过道右侧,一间大约八平米的房子里,临时的关着两头肥猪,据说是准备“五一”节宰杀的。猪圈靠过道一侧放着一个三米长的猪食糟,它放置的位置显然是便于喂猪时的方便。那猪食糟中装的是发过酵,酸臭冲鼻的猪食,但其内容是包谷面和洋芋,同我们吃的东西,没有多大差别。

有人便趁着排得长长的打饭队列,遮住了那领饭窗口中炊事员视线的机会,从猪糟中拣出一个一个的洋芋,用水冲洗一下,去掉那难闻的酸臭味,便放进自己的大铁钵里充作补歉!

在所有拣食猪饲料的人中,尤其引人注目的是那位高度近视的邓自新!经过雅安的抢馒头事件后,在调往甘洛农场时,在斯足渡过了鬼门关前最难熬的时间,和我一同调住黄联关,当时我们很少交谈。只知道他是离开雅安时三个带刑具的人之一,这次有幸同调到盐源农场来,编在这个中队。

不知道他怎么会披着一件,只有甘洛彝族同胞才用的黑色披毡,我们按当地的土着人称这种羊毛质地的披毡叫“插尔互”。戴着400度的眼镜,披着又臭又脏的“插耳互”,那邓自新活像一只大乌鸦。

每当排队“打饭”时,这只大乌鸦经常排在队尾,等到排拢那猪糟时,他便用自己的大铁钵在那糟中,将那些剩下的猪食全部舀进了铁钵中。每见此景,我都暗自感叹,在这里流放者和畜牲没有两样,中共把我们变得猪狗不如。

其实仔细想来,这些流放者真比那猪都不如,这里的主人明白,要吃这些睡了吃,吃了睡的“猪”身上的肉,还首先得喂饱它们。至于这些流放者,在牢头眼里向来把我们当作“死两个算一双”,比畜牲还不如的奴隶!

“我宁可在那个猪圈里变猪,最后挨一刀也划算”邓眼镜常常这样自我挖苦自己,当着大家的面,没有任何人反对他。因为,那可不是简单的自我作践!而是当局对我们惨无人道待遇的控诉!正因为这样,不善交际的邓眼镜却获得了不少的同情。

时间一久,邓眼镜在猪糟内舀猪食的事,传到了李管教的耳中。有一天中午,当他正利用他那又黑又脏的“插耳互”遮着别人的视线,蹲在墙角起劲地剥那猪糟里舀出来的洋芋时,头上猛然地被一根木棍击了一下。他抬起他那深度的眼镜向上看,也不知什么时候,脸色苍白的李管教手里执著一根木棍,带着一脸蕴怒,站在他的背后。

邓眼镜被带进了队部办公室,所有吃饭的流放者的目光,一起向那儿集中过去。不一会儿,办公室里传出了“朴”“朴”的杖打声。有一记,木棍击中了他的深度眼镜,随着一起清脆的落地声,眼镜落地后,打碎了左面的镜片,还折了一腿。

邓眼镜发出了低沉的抗议声:“我的眼睛,我的眼镜!我没有犯你们哪一个人的私法,你们凭什么私自打人,凭什么打坏我的眼镜?”

回答又是两记沉闷的劈打声。

“你太没道理,我犯法自有国法判我的刑,有过错自有刑具惩罚我,你凭什么私自用刑?”邓眼镜并无惧色的大声叫喊,使所有在场的人为之一振。吃完饭的人没有人离开,已经到了寝室去的人又折转身来,一种无声的集合令,使全队所有人都站在饭堂里,听办公室里传出来的对话。

忽然门开了,盛怒的李管教脸色铁青,冲出了办公室,从外面把两名武装士兵叫了进去。食堂里所有的人都屏息静听,大家心里为老邓捏着一把汗。邓自新开始还一直怒吼:“法西斯!你们是法西斯!”但是,随之便转为痛苦的呼喊和呻吟,看来平息了几个月的甘洛暴行又恢复了。狱吏们对待手无寸铁的流放者惯用的一套骂、打、捆、杀四部曲外还能有什么新招吗?

晚上没有召开任何会议,经过甘洛以后,不论哪一个“管教”,大概都认为斗争会对顽梗不化的人已失去作用。倒不如捆、打、吊硬来,既简单又解决问题!

劳累了一天,疲劳已极的人们都各自卷缩在自己的铺位上,在暗淡的灯光里切切议论。有人说:“好汉不吃眼前亏,邓自新何苦硬顶?”又有人说:“人到了连喂猪的东西都要抓来吃的地步,还有什么想头?”而一位上了年纪的人却认为:邓自新之所以遭到如此暴打,还不是饥饿招来的?(待续)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我出院时,已九月份了。拖着水肿的脚,跟着来接我回西西卡的卢医生,吃力地走在崎岖的山路上,满山的包谷已经成熟,我又想起那天在雨夜里,袭击包谷地的前前后后。
  • 十月底,从甘洛医院派出一支由四人组成的“调查小组”来到了西西卡中队。他们由两名刑满就业人员和两名服刑的人组成。同时还带着许多“消肿药”。这些消肿药以土茯苓为主药,伴以大量的谷糠麦麸混合后,搓成的黑色药丸,美其名曰“康复丸”。
  • 下午五点钟,车队前进的方向,渐渐现出一片隐约的白色建筑物,十几分钟后,八辆卡车在一簇白色的建筑群前停下,我马上联想到南桐的丛林
  • 经过半年多甘洛农场的煎熬,我们中几乎每个人都锻练出在一无所有的情况下,觅取食物的本领。只消一把锄头,或者一根粗铁丝弯成的铁勾,便可在生荒地里挖出各种可吃的野生树根,今天,附近的这些农田,便是我们加餐的地下仓库。
  • 一场欢喜之后,便是一场忧虑和一场因无法分配而产生的争吵。连带孙家花园算起,这是我进监五年来,第二次遇到监狱方向犯人们发放过冬的棉衣。
  • 在我的棉袄正要缝制完毕的那个下午,突然听到院坝里喊声振天,侧耳细听,分明是冯老头的怒喝声,我不禁心中一惊,连忙放下手头正在桁补的棉袄,跨出了监舍门。
  • 在那个时代,像周老汉这样的穷苦出身,正好做了被压迫而不敢声张的中国亿万农民最质朴的代言人。他们为自己的生存在自己的土地上劳动,又招惹上谁了呢?
  • 经历了甘洛那道鬼门关的生死搏斗,我们已明白,这种“充军”就是同死神较劲!逃!向哪儿去?中国大陆除无人烟的地方,凡有人群的地方包括这些南疆少数民族聚居区,户口像严密的铁丝网。
  • 我们的车就在这堰塘群中最大的一个塘边停了下来。此时大约接近中午,干燥的西北风一阵阵向这里卷来,发出像怪兽般的呜叫。
  • 第二天刚亮,我们就起床了,昨天刮了一下午一晚上的西北风,也不知是什么时候停止了,朝着窗外看去,那灰白的枯草上结着一层薄薄的霜,天气异常寒冷。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