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纪(164)

上集-第五章:流放盐源农场
孔令平
font print 人气: 4
【字号】    
   标签: tags: , ,

第七节:农六队(6)

(二)思想改造试验田(2)

学习的材料是“共产党宣言”,“联共(布)党史”的有关文章,以及“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的矛盾”,“在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实践论”,“矛盾化”

学习方法是边读文件边对照,联系国内形势和本人的思想实际,谈谈你们的认识,允许并希望大家能各抒己见,讲不同的看法。”

学习便这样开始了,我们这个组除了我和陈力外,其它的成员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已在公众场合亮相的“狗”们,例如朱国骥、王德权这些都是共产党刀下留人从狗洞中逃生过来的人,为共产党的强权折服,也想从监狱的狗洞里再爬出去。所以这几年一直扮演劳改积极分子角色。

其余的例如李克由、徐柏威、卓元民、母建武等人,对于自己成为共产党阶下囚,蒙不杀之恩已吓了一大跳,但看到共产党强奸民意的种种劣迹,心存介蒂。人到屋檐下除了当顺民,几个泥鳅还能翻大浪?所以在这种“不满”和“无为”两种情绪支配下取了壁上观态度。

这种人会在良知支配下,趋向我们,所以对他们也只能取和睦相处的态度。而花费口舌和精力去对付周学祝,王德权,朱国骥这类人,要改变他们人格上的缺陷,却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

当然学习过程中免不了激烈的争论,李培连究竟想看什么?他努力想作出一点“思想改造”的业绩呢,还是在接受上峰的旨意?带有中共内部的派系斗争色彩?所以,我和陈力带着一种复杂的心情和猜测,带着观察和思考的头脑参加了这场学习。

果然,学习从开头到结束,就是以两种根本对立的立场的唇枪舌战而进行着。第一天的上午,就按李培连的布置由周学祝宣读共产党宣言。一个小时的诵读,大家倒也聚精会神,我看了看徐伯威,他肯定在想李培连葫芦里装的什么药?其实,共产党的派别,一定会在最后表现出来。

周学祝宣读完毕,朱国骥首先发言,这个已经快六十的人,重复着中共的老腔调,从满清末年列强瓜分,讲到日本入侵,他甚至于讲国民党在战场上的溃败,讲自己上军校参加了“反人民”的内战,讲自己的认识和痛悔,最后以原子弹的爆炸讲到了社会主义在中国的成功。说;“中华民族”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站起来!”

他讲话时,唾沫横飞,给人一种激动的感觉。仿佛忘了这么多年来老百姓在中共统治下过着什么样的日子。或者是他被中共的强权吓怕了,他一点不敢接触四年内战七年革命给老百姓带来比牲畜不如的生活。

听他讲完,陈力再也忍不住了,他列举了中国老百姓的生活现状以后,说道:“倘若,中共所描绘的共产主义天堂是在“革命”成功十五年来一个接一个令人心有余悸的运动;是老百姓衣不御寒,糠菜半年粮的生活,那么老百姓为之捐躯的革命战争还有什么必要?尤其是人们连话都不敢说,否则就要挨打,坐牢,那么中国人谁站起来了?至于原子弹,难道不是老百姓用大量血汗被强迫驮起的战神么?”

接着陈力发言,我补充道:“一个对民族负责的政党,一个对子民负责的领袖,不在于他的口头承诺,而应当对他的行动的后果负责,产生了今天这种后果,老百姓还在继续为这种后果不断的付出生命的代价,却不愿立即调整自己的政策,表现后悔,反而杀气腾腾把这一切上推老天,外推苏联,内怪反革命作乱,继续用罪恶掩盖今天更大的罪恶,这样的人迟早要受到历史的清算。!”

争论如火如荼的进行下去,李培连一言不发,在思考还是想借我们这俩张嘴,来宣传他自己想说而又不敢说的话?至于像徐伯威这些老于世故的人听得来非常起劲,因为我们所讲的可是他心里想说又不敢说的实话。

学习的第二节课,开头仍是由周学祝宣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九年前我在校园里第一次听到传达这个讲话时,完全弄不清讲话人的真实动机,当时欧洲发生的匈牙利事变和波兰独立工会,已闹得沸沸扬扬,当时我们这些幼稚的大学生,绝大部分还蒙在鼓里。(待续)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就在陈力故事会的人群中也有头脑糊涂,对当局抱着幻想的人,陈力的故事会很快被嗅觉灵敏的场部管教科所注意,邓扬光再次亲临基三队,当面警告陈力叫他不要再像以前那样执迷不悟,在犯人中继续“放毒”
  • 邓扬光来了,他可能是因为同我在古柏的较量中,自认为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掌握了挫败我们的诀窍。他板着脸走进了监舍,一大群年青人围在屋里,正同我们俩交谈。
  • 坐在我对面的皮沙发上五十多岁的书记兼场长,瘦长的个子,面容苍白,我还是第一次见到他的尊容。在他的旁边坐着矮胖的陈文仲,今天邓扬光不在。进去时我被扶到高书记对面的椅子上,陈文仲死死盯着奄奄一息的我。
  • 高书记长达三个多小时的长谈结束了,我无法估计出这样坦诚的交谈会给对方留下什么印象,当时我想假如他对我们的观点表示赞同的话,那么毛泽东关于“皮之不存,毛之焉附”的那个结论,还适不适用于他?
  • 新年前几天,人们一有空都会围着炊事员打听今年的新年供应,这两年比饥荒年有些改善,按照当时城镇居民的供应,犯人每人都有二两的猪肉可盼!可是这里的老犯人告诉我,自从建队以来的半年中只吃过一次肉
  • 新年过了没几天,一个早上,我被一个身披风衣、身材修长、年纪大约三十岁,比其它狱吏来,外表显得文静的中年人唤出了农一队。带上我的破烂行李,跟着他来到了隔着二道沟,仅一沟相望的农业六中队。
  • 像农六队这种刚刚新成立的队,保管室里没有积存的菜,所吃的那点“老梭边”,还是靠临近的农业中队调剂来的,当年甘洛农场的饥饿顽症好像盯着我们。
  • 风季到来时,我们就仰仗这些老天赐给我们的洞穴,在下午狂风大作时,用以躲避狂风对我们的摧残,那时,在“争生存”这一点上,各组的成员保持着空前的一致,连组长们也在内。
  • 荣老头拄着枴杖一步一跛的走了出去,屋里就剩下了我和徐伯威两人。徐伯威走到监舍门口,向外望了望,确认门外的过道上已经没有人时,才把监门轻轻掩上,走到我的旁边
  • 逃工抗工的人越来越多,为了遏制这种现象的“蔓延”,荣老头将中队所属的八名干事全部分摊给每一组,上下班都由分摊到组的干事领队,并且负责守在工地上进行监督。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