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与晋祠铭

作者:道井然 整理
font print 人气: 41
【字号】    
   标签: tags:

晋祠铭,即晋祠之铭并序碑,位于晋祠贞观宝翰亭内。明赵涵撰《石墨镌华》云:“唐得天下后,太宗祀晋侯而为之铭。高祖起兵时,曾祷于晋侯之祠而以是报亨之。太宗制文并书,全法圣教、兰亭而纵横自如。”

晋祠为祭祀唐叔虞(周武王姬发的幼子)之祠,李渊、李世民父子起兵太原,曾祷于此。建立唐朝后,太宗于贞观二十年(公元646年)重莅此祠,酬谢叔虞神恩,作铭文歌颂宗周政和唐叔虞建国的策略。

晋祠铭由唐太宗李世民撰文并书,贞观二十一年(公元647年)八月刻碑。碑高195釐米、宽120釐米、厚27釐米。方座螭首,螭首为一对,并头下垂,身尾盘绕,极其雄丽。额书飞白体“贞观廿年正月廿六日”。此碑全文1,203字,共28行。碑文行书体,劲秀挺拔,飞逸洒脱,骨格雄奇,刻工洗炼,可谓行书楷模。

唐太宗对王羲之书法心摹手追,不遗余力,因此颇得王书三味。全碑之书写得心应手,生气勃勃,虽学王书,而不守形似,神采飞动,精气过人,体现一代英主之气度风采。

杨宾《大瓢偶笔》云:“今观此碑,绝以笔力为主,不知分间布白为何事,而雄厚浑成自无一笔失度。”清钱大昕云:“书法与怀仁《圣教序》极相似,盖其心摹手追乎右军者深矣。”清人王佑作诗赞曰:“平生书法王右军,鸾翔凤翥龙蛇绕,一时学士满瀛州,虞褚欧柳都拜倒。”此碑书法浑然天成,笔画结实爽利,无做作之态,开八大山人之行楷书先河。

“晋祠之铭并序碑”是溶史学、文学、书法于一炉的丰碑巨碣。这篇铭文文辞华丽,气势宏大,以政论和抒情相结合,文中指出“德乃民宗,望惟国范”,“惟德是辅,惟贤是顺”,提出了兴邦建国以德为政等“贞观之治”的政治思想和唐太宗的治国主张,宝翰亭内还有诗人杜甫概括“晋祠铭”的碑刻:“文章千古事,社稷一戒衣。”

《晋祠之铭并序》以其极高的文化艺术价值受到历代文人墨客的仰慕和赞叹。@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从小到大,母亲经常说这样一句话: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这句话,告诉了我们与人相处的一个原则:互敬互让,知恩图报。这里的敬,含义也很广泛,尊重、友善、包容等意思都有。仔细想来,其根底还是报恩思想,所谓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是也。
  • 在讲究竞争力与创造力的高科技时代,企业征人多以“才华”、“能力”,以及“是否懂得掌握人际”、“有企图心、野心”等为标准。谈到用人的标准,许多人也会说:“人不能只看外表,重要的是内在与实力。”莫非“才华”就是“内在与实力”?
  • 谁能拒绝婴儿的笑容,看着他们笑得一脸纯真灿烂,为“思无邪”下了最贴切的注解,而这个看似简单的注解,孔子却用了《诗经》的全部内容来阐述。
  • 女人是应该温柔的,无论你的容貌如何,年龄多大,切不可失去这天赋的魅力....
  •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是诗仙李白的名句,“六幺水调家家唱,白雪梅花处处吹”是白居易的佳作。九千年的笛箫,早在唐朝,就已家喻户晓了,也涌现出许多描绘笛箫文化的音乐诗、音乐画等。
  • 中药命名不是依据植物学上的分类而命名的,而是深具丰富、深奥的中国古代文化内涵。《山海经》是根据上古时期的传说所作的地理注说,其中记载了丰富的物产,包括植物药五十九种、动物药八十三种、矿物药四种,总共一百四十六种。
  • 文史示意图。(公有领域/大纪元制图)
    古代心胸豁达的君子将权势富贵看得很淡,将个人的得失置之度外,因此,没有什么东西的失去会令他们感到忧虑。
  • 历史中,诸葛亮羽扇纶巾轻易地就以空城计骗过了司马懿,真是如此吗?真正的高手过招,看不到刀光剑影,胜负已定。但在刀光剑影之外,仍有招式,而你看见了诸葛亮的招式吗?
  • 围棋迷失它的本来面目已经很久,从人们把胜负作为衡量棋手棋艺高下的标准之后就开始了。特别进入现代,围棋成为一种商业比赛项目,更是在迷途中越走越远。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