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绘生活(194)鞋子与我

作者﹕文、图/邱荣蓉
font print 人气: 19
【字号】    
   标签: tags:

假日,步行到好友的店里喝下午茶。她的小铺精致可爱,都是轻熟女喜欢的衣物或服饰配件。坐定没多久,来了一位女客,东张西望的这儿摸摸那儿看看,开口时有一种特别的腔调,听起来不像本地人,也不像大陆口音,于是我好奇探问她的来处?

原来她和先生刚从美国回来,晚上友人要请她们在附近餐馆吃饭,听说此区有修理皮鞋的店,她专门从美国带回来好几双鞋面还很新,基本没穿过,还舍不得丢弃的鞋子先送来换底。由于离饭局时间还早,便进来随意逛逛。好友闻言招呼起来,笑着分享她的经验:“我也碰过这种情况,因为现在的鞋子都是‘环保鞋底’,这种鞋底的特性是你经常穿会磨损消耗,但摆着不穿时间久了,也会自然氧化分解。所以鞋子不要一次买太多,有个两、三双经常替换就好了!”

问题是哪个女人会嫌自己的鞋子太多啊?过去在台北上班的那些年,我每天出门的服饰必定竭尽所能的搭配,尤其包包和鞋子的色系要统一,这大概是每个女人的终极目标。因着这样的念头,每回路过地下道,只要看见摆地摊卖女鞋的小贩,一见心仪便宜的鞋款都会忍不住试穿一下,甚至还“手痒”的拎回家去!

当然专卖女鞋的台北市沅陵街我也去光顾了,那边的鞋店一家挨着一家开,满坑满谷的鞋样永远看得女人目不暇给、眼花撩乱!但不知什么原因?这些新鞋往往买回家穿过几次之后,发现真的都没有旧鞋来得好穿,我只好忍痛将新鞋藏在鞋柜里,继续穿着实用的旧鞋,反而让新鞋藏到后来连自己都忘记了。

鞋柜的空间被我占据了很多,家人不悦的向我抗议:“都是你的鞋,我都没地方摆了!可不可以请你下回买双新鞋时,就顺手丢一双旧的出去?!”他说的有理,但我哪里舍得丢呢?看着这些花费了时间和金钱,也算是自己一双一双“精挑细选”买回来的鞋,实在没有必须丢弃的理由!

回想起来,小时候我只有在过年时才能买新鞋,而且一定是买猪皮制作的黑皮鞋〈平常上学规定穿黑色〉。猪皮的鞋面比牛皮硬,皮面的质地也比牛皮粗糙,但价格比牛皮便宜很多!每次都要等到过年前两天,父亲领到“军饷”后,他将弟、妹的脚型画在厚纸板上,再将鞋样放进口袋里,然后带着我一起出门去选购我们小孩穿的新鞋。于是我就算看见喜欢又满意的牛皮鞋,一问价格后还是不忍心让父亲掏钱,只能装模作样的在店里依依不舍的“试穿”。

我家姐妹众多,衣服向来可以接续的传承下去,但鞋子就没办法了,大家成长发育不同,而鞋子是一定要“合脚”穿了才会舒服。所以在当时只有过年才能买新鞋的年代里,每个传统市场或鞋店自家的骑楼下,都不难发现设有“修理皮鞋”的摊位。每次我拿旧鞋去修理,都会发现修鞋的师父生意很好啊!这样的摊位除了修鞋也修理皮包和帆布提袋,甚至能帮客人换拉链、钉暗扣、或是打个铆钉。小小的摊位上摆了几个凳子,好方便客人坐着等待。

可是现在大家都穿“环保鞋底”的鞋了,金钱消费不再是问题,流行讲究远胜于一切,这让传统修鞋的师父小摊,好像忽然间也从街头巷尾消失了。除非透过亲朋好友的介绍,不然要特别去找修鞋的地方还真是不容易!

细看鞋柜里静静躺着几双好看的鞋,有低跟凉鞋、平底包头鞋、绣花鞋、夹脚拖鞋……等等。但我平常真的很少穿(还好都不是环保鞋底),因为家里经营小吃生意,我天天在店里穿出穿进、忙里忙外的招呼客人;这些经验告诉我——好看的鞋不一定合脚,但合脚的鞋能分担双脚久站的疲劳!所以“鞋子”对我而言,耐操耐穿、合脚舒适才是最实际的!@

责任编辑:林芳宇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花园里有香草餐厅常拿来料理的“迷迭香”、“柠檬香茅”,尤其茂密的“薄荷”,夏天里冲泡一壶冰凉解渴的酸梅薄荷茶,冰冰的喝,消暑又提神醒脑!园中多年生的“紫薇花”、“马缨丹”常年盛开,夏天的夜晚还隐约能闻到“夜来香”迷人的香气,轻轻流转着“回忆”的味道。
  • 难得将工作和家人暂放一边,离开繁琐的日常生活,此时只有独行的自己,与来自四面八方的文学爱好者一同研习取经,如此因缘际会,有一种无法用言语形容的喜悦。
  • 再过几天就是端午节了,虽不一定亲手包粽,但肯定都有自家爱吃的口味。无论如何,能吃到妈妈亲手包的粽子是最幸福的!
  • 这是一张尚未完成的“水蜡笔画”旧作,因为还没画完,作品也没有签名。为什么会有一张未完成的旧作,夹在我惯用的速写本里呢?仔细回想,记忆里浮现了画面…
  • 便利商店不但是你家的好邻居,供应所有日常用品,还是你家的餐厅和厨房;自行拿取饮料、食物、泡面,店内可加冲热水也可微波还能坐着食用,尤其夏天胃口不佳没有食欲,超商还贴心提供了冰凉有劲的美味轻食,真是再理想不过了!
  • 所以新鲜人不能太短视的只向钱看,而应掌握时机“慎始”──找到喜欢和兴趣的工作,从做中学发展潜力、认真养成专业能力。
  • 这些年父母亲离开身边,逢年过节时弟弟妹妹们总相约到小弟家聚餐,大伙儿常聊起许多小时候住在眷村的情景。也许是到了某一个年纪了吧,回忆总不自觉的涌上心头,让我充满许多再三回味的感动。
  • 从小看着籍贯湖南的父亲“无辣不欢”,餐餐都用辣椒配饭,每隔一段时间还要自己做辣椒油;过去生活清苦,餐桌没菜吃的时候,经常将两根辣椒直接放在炉上烤透、抹上粗盐就能配上一大碗白饭了。
  • 轮流摆摊的那段时间,我经常不期而遇会看见一个卖中药材的摊位,老板娘总是带着两三位看起来像是5、60岁的中老年妇女假扮客人,围靠在摊位旁尽情大买特买的挑选当归药材。
  • 我将生活里与咖啡相遇的小风小景,分享在脸书或部落格里,在茫茫网海中“以画会友”,吸引磁场相近的人来学习交流。于是,在咖啡馆里教画生活速写,也变成自然而然的发展了。
评论